各种材料器物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986篇,会议文献有1153篇,学位文献有1107篇等,各种材料器物的主要作者有王昌燧、张茂林、李延祥,各种材料器物的主要机构有景德镇陶瓷学院、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18世纪广州外销手绘丝绸畅销欧美,但国内却罕有实物留存,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更是寥寥无几,这段关于中国丝绸业的辉煌历史几乎不为人所知。本文从海外留存和回流的广州...
2.[期刊]
摘要: 殷墟考古学文化分期中将殷墟文化分为四期,且将四期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最近《安阳北徐家桥》考古发掘报告一书中,依据地层学的原理将该报告中晚期文化定为西周初年阶段...
3.[期刊]
摘要: 殷墟邵家棚遗址出土的青铜觥盖,铭文内容较为重要,记载箙官给其臣赐贝之事,是反映殷王朝赐贝制度的新材料。此觥盖与仲子发觥形制相近,可据以考察其纹饰和时代。此觥盖...
4.[期刊]
摘要: 有领璧环是商周时期一类独具特色且流布广泛的玉器。安阳殷墟是商代有领璧环的主要发现地之一,在有领璧环发展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全面收集了殷墟出土的有领璧环,对...
5.[期刊]
摘要: [女受]鼎是近年刊布的有铭铜器,铭文记载了西周时代王后以玄衣册命诸侯夫人为命妇的礼典,以传世文献及相关研究为参证,可知玄衣就是屡见于文献的袆衣,二者异名同实,...
6.[期刊]
由“喾”“商”“卨(禼、契)”构形论商祖“帝喾”“契”之神话
摘要: 甲骨文“商”字及商代祖先“喾”“卨(禼、契)”等汉字的构形,蕴涵丰富的商祖神话。帝喾、帝俊、帝舜、高辛、太皞以及商契、仓颉、帝挚、少皞、夔这两组共十位所谓历史...
7.[期刊]
摘要: 采用EDXRF、热膨胀仪、光学显微镜和SEM/EDS分析白马窑中三官坑和枫树头两处代表性窑址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和显微结构,讨论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
8.[期刊]
摘要: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瓷器的发展和外销,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促进了古代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先民为世界历史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北朝时期白瓷的...
9.[期刊]
摘要: 中国古陶瓷工艺精湛、种类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因此,古陶瓷的科学鉴定一直是文物鉴定研究的热点。针对当前古陶瓷断代方法的不足,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
10.[期刊]
摘要: 本文以唐宋时期的经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图文互证、归纳对比等方法,对这一时期经帙形制、工艺和纹饰的艺术特征进行归纳,进而分析其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唐...
11.[期刊]
摘要: 平凉出土和收藏大量不同时期的金铜佛像艺术珍品,有上迄十六国下至明、清的历代佛、菩萨、弟子等金铜佛像。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特征鲜明。它们既是宗教信仰的偶像,又...
12.[期刊]
摘要: 庄浪县博物馆收藏的150件宋代陶模陶范,是全国考古发现最具代表性的宋代陶模陶范,是研究宋代文化、宗教、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本文对庄浪宋代陶模陶范在时代...
13.[期刊]
摘要: 互联网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丰富和改变了服饰文物的展示形式,将不能长期实体展示的服装进行数字化复原,构建其三维模型,可以进行线上虚拟展示。古代服饰具有复杂...
14.[期刊]
摘要: 笔者主要基于考古发掘简报,浅析建窑兴盛的考古学表征及原因,认为建窑的兴盛期仅为北宋中晚期至北宋末,而南宋时期只是延烧,并非兴盛期。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烧制工艺...
15.[期刊]
摘要: 针对先秦楚地服用玉器中凤鸟纹构建的价值研究,文章采用类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二维印证法,得到其主要沿用中原玉器的形制特征,凤鸟纹的形态一定程...
16.[期刊]
“同源异支”视角下土家织锦台台花纹样的符号特征及文化意蕴探析
摘要: 土家织锦中台台花纹样独特的实用价值给予它特殊的符号象征。学术界对台台花研究存在“崇白虎”和“赶白虎”两种对立之说,而本文则运用“同源异支”交叉思维弱化对立,通...
17.[期刊]
摘要: 铃是中国古代常见器物,早期多用于政教法令。而根据清代类书《奁史》等文献记载,铃在古代女性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多见。铃作为女性衣物装饰、宫殿建筑装饰,又或贯穿婚姻生...
18.[期刊]
摘要: 针对日本《延喜式》中所提及的丝织物品种及其织机问题,运用中日古文献、纺织品考古两维印证的方法,得到晚唐时期日本织部司官营织造工场的丝织技术接近甚至已经达到中国...
19.[期刊]
摘要: 西汉南越国宫苑遗址出土的瓦件不仅数量多,且形制特殊,具有独特性。基于此,对遗址中出土特殊形制的瓦件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在使用中的可能性,为南越国宫苑建筑的屋...
20.[期刊]
摘要: 康有为博物馆展出的康同璧藏康有为与保皇会成员往来信札,是一批反映康有为领导保皇会奔走呼号拯救中国于危难的珍贵史料,见证了1905年中国近代史上大规模的抵制美货...
1.[会议]
摘要: 从1935年铁路工程师卡尔培克(Karlbeck)根据自己收藏的安阳陶范,对其质地、外观、用途做了细致的考察,写出了经典文献《安阳之范》(Anyang Mou...
2.[会议]
摘要: 1995年河南登封告成东周墓地三号墓出土的宝登鼎和子耳鼎是郑国的青铜器.通过对铜器器形、纹饰的分析,认为它们的作器时代是春秋早期,略晚于三门峡虢国墓M2001...
3.[会议]
摘要: 甘肃武威雷台铜奔马,昂首扬尾,阔步奔驰,三足腾空,右后足立于一只展翅翱翔的飞鸟之上.精美的造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让铜奔马驰名中外,但关于它的命名,目前仍有争议....
4.[会议]
摘要: 江苏无锡鸿山遗址越国墓葬共出土琉璃器5件(套)33件.其中"蜻蜓眼"琉璃珠从外形纹饰来看当与典型的西亚蜻蜓眼造型相近.从化学分析上表明,这些玻璃器应是由楚地传...
5.[会议]
摘要: 在中国商务部的资助下,北京大学承担了“中国和肯尼亚合作实施拉穆群岛地区考古项目(课题研究部分)”.2006年、2010年至2014年,北京大学先后四次前往肯尼...
6.[会议]
摘要: 多璜式组玉佩流行于西周至春秋早中期,既是周代贵族佩戴的大型玉佩饰,又是“礼”的重要载体.目前发现并复原的20余件多璜式组玉佩,均出自诸侯及其夫人或次夫人墓.这...
7.[会议]
摘要: 洋海墓地属苏贝希文化,年代为公元前第二千纪末到前一千纪前半期.出土的环首刀和管銎斧特点突出,整体风格属于“北方系青铜器”范畴,并受四坝文化等的影响,年代初步定...
8.[会议]
摘要: 从四坝文化发现至今,不少学者对该文化的分期、年代、源流、聚落、生业和青铜冶炼技术都进行过研究和讨论,其中尤以李水城、水涛以及孙淑云三位学者的研究颇具代表性。不...
9.[会议]
摘要: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以纹饰题材丰富、色彩艳丽活泼而引人注目.其中有一定数量的饰黑白彩的陶器不断被发现.这类陶器,在彩陶数量中也只是极少数.本文就其分布区域、器物...
10.[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残片的科学分析,对其及汉代漆纱的成分、结构、制作工艺、装饰物性质等方面均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为研究我国古代科技史、服饰史以及物...
11.[会议]
摘要: 在欧洲,凡是读过中学的人都会知道融汇东西文化的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的前身则是玉石之路.这条著名的古代亚欧大动脉沿线地域毗连的大陆,很早就发生过民族的迁徙,自然...
12.[会议]
摘要: 匜是中国礼制制度下一种重要的礼器.本文对所收藏的陶匜从纹饰到使用进行了全面介绍.这件器物包含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它承载着中西文化结合的重任一...
13.[会议]
殷商玉人中商王、王后形象之我见——兼论中国古代神与王的渊源关系
摘要: 无须赘言,殷商玉人是殷商玉器中的重器和精华,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是研究商代王室礼仪、社会生活、服装帽饰、发式、人种遗传和古代丝绸之路(玉石之路...
14.[会议]
摘要: “田氏—大田氏”带盖三分格青铜鼎,2016年10月渭城区正阳宫出土,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筑阳家铜钟”“武安侯家铜壶”两件有铭文铜器.筑阳侯萧延,西汉丞相萧何三...
15.[会议]
摘要: 博物馆事业及其学问应该不仅仅在于管理经营,也不仅仅在于对自身或他处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它是一门错综复杂的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集合之学.博物学人一生穿越田野,...
16.[会议]
摘要: 广彩瓷器是中国清代外销瓷器的主要品种.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清代外销广彩瓷器中,难免会出现错版的定制瓷器,并且集中出现在广彩纹章瓷.在广州定制的广彩纹章瓷是外...
17.[会议]
摘要: 从岩矿地球化学技术的角度来看,古玉的溯源研究是沿着矿物岩石结构观察一矿物谱学介入一主量微量元素测试一稳定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应用的路径不断发展,其中基础的...
18.[会议]
摘要: 2017年下半年,笔者在汉江中下游之交的荆门长滩地区做了一些简要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在位于汉江二级堆积阶地上的罗汉寺和官港两个旧石器地点共采集了19件石制品,包...
19.[会议]
摘要: 作者根据石片背面保留的砾石石皮比率将湖北省"郧县人"遗址发现的完整石片分为4种类型,认为背面保留石皮多于石片疤的Ⅰ、Ⅱ类石片大部分是古人类剥片时产生的产物,Ⅲ...
20.[会议]
摘要: 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在我国大漠南北建立辽代政权的契丹民族,创造了丰富而鲜明的游牧文化.其中,尤为特殊的是辽代契丹贵族在礼仪、祭祀和殡葬时戴用的一种金冠.这种金冠...
1.[学位]
摘要: 燕国是两周时期重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它是周王朝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屏障,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以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展...
2.[学位]
摘要: 燕国是两周时期重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它是周王朝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屏障,地位非常重要。本文以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展...
3.[学位]
摘要: 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利用植物制造生产和生活用具,而出土的植物遗存尤其是竹简、木牍等为我们研究古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植...
4.[学位]
郑州地区仰韶至青铜时代先民植物资源利用与陶器功能的淀粉粒分析
摘要: 仰韶时代至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史前社会完成了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文明的转变。郑州地区位于中原腹地,是史前文明的核心分布区之一,也是史前...
5.[学位]
摘要: 欧洲火器传入后,箭类火箭似乎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然而,这种景象却是与金属管状火器成为主流的技术发展潮流相悖的。本文从文献提供的技术性信息出发,通过对文本信息...
6.[学位]
摘要: 汉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青铜容器完成了从礼器向实用器的转变。本文以湖南地区出土汉代青铜容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型式演变特征、分期与组合演...
7.[学位]
摘要: 玉琮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华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诸多文化类型中,发现有较多的玉琮和与玉琮相似的器物,这绝非偶然。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8.[学位]
摘要: 中国腹地的考古学文化长期被考古学界笼统的分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文化系统。淮河流域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整片流域东临黄海,西源桐柏、伏牛两山,南以大别山、通扬...
9.[学位]
摘要: 本文以安徽淮河流域出土战国前青铜器为研究对象,首次将包括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在内的主要青铜器门类,进行系统性的类型学和分期作业。并在此基础上,以出土铜器群...
10.[学位]
摘要: 侯家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定远县七里塘乡,距离淮河以南约60公里。1985和1986年的两次发掘,出土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遗物,其复杂的文化面貌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研究...
11.[学位]
摘要: 双龙墓地位于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因此处有双龙机床厂建设项目而得名。墓地平面为一菱形,总面积约0.67平方千米,此处共清理墓葬859座,墓地的主体年代东周...
12.[学位]
摘要: 清朝(1644-1912)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专制主义的顶峰时期,这个时期的漆器装饰纹样主要继承了明朝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受到宗教的浸染和当...
13.[学位]
摘要: 清代康熙晚期,景德镇的制瓷匠人在制作瓷胎画珐琅和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烧了粉彩瓷器,这一新品种在康乾盛世中得到繁荣发展。不同于其他釉上彩瓷器,粉彩瓷器是在高温烧制...
14.[学位]
摘要: 本文选取装饰品作为文章的切入点,以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使用的青铜牌饰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牌饰的情况,结合相关资料,探究内蒙古地区出土青铜牌饰的文...
15.[学位]
摘要: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出现的玉鱼在商周时期有着众多出土发现,但学界目前鲜有关于此时间段玉鱼的相关研究。笔者根据目前的发掘资料以及相关图录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商周时期...
16.[学位]
摘要: 大汶口文化是黄淮下游地区史前时期重要的文化之一,并与龙山文化相衔接。在这一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手工业生产得到了发展,社会财富也在不断累积。...
17.[学位]
摘要: 元代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建立大元王朝,其疆域范围空前辽阔,民族众多、种族结构复杂。元朝各地区与民族间的交往密切,与域外的交流也空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