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90篇,会议文献有39篇,学位文献有4篇等,木器的主要作者有何秋菊、卢燕玲、金普军,木器的主要机构有深圳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本文详细记录了周家寨墓地M8出土简牍的清理和保护过程。在考古发掘现场,根据简牍等遗物出土状况,采取分块提取技术提取了简牍等遗物堆积;室内整理阶段,在简牍保存现...
2.[期刊]
摘要: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系庞大、内容繁杂,数字化三维重建是保存、管理文物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对...
3.[期刊]
摘要: 泉州湾宋代海船于1974年发掘出土,是我国发掘的第一艘体量大,年代早的远洋贸易木帆船,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对外贸易史、造船史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属于...
4.[期刊]
摘要: 慈利白公城遗址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该遗址出土了大量木质井壁及少量其他木质文物,为了解这些木材的特点,以及为木材保护提供相关的参考,通过徒手切片,并利...
5.[期刊]
摘要: 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定型是该类文物最核心的保护需求之一,围绕这一保护需求已研究了天然树脂、聚乙二醇、糖类、乙二醛等多种保护加固材料,近期研究表明有机硅氧烷具有优...
6.[期刊]
摘要: "南海Ⅰ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商船,沉没于我国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发现于1987年,经多次水下考古调查后,于2007年严格按照水下考古规范,...
7.[期刊]
摘要: 明矾是我国传统书画修复装裱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材料,但明矾水解析出酸,会促使纸张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研究对比了明矾和水解后具有高阳离子电荷的6种沉淀剂对宣纸施胶前...
8.[期刊]
摘要: 云南省曹溪寺大雄宝殿内的华严三圣属于木雕造像,是宋代大理国时期的遗物.三尊造像造型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是周内宋代造像的代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木雕造像,通过...
9.[期刊]
摘要: 跨湖桥遗址考古木材出土后经过脱盐处理,然后采用聚乙二醇(PEG)进行定形加固.保护后的考古木材存在色泽变深的问题,需要对这些考古木材进行二次保护.在二次保护过...
10.[期刊]
摘要: 冷冻干燥是稳定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水由固态直接成为气态的升华过程不产生表面张力的原理,可避免饱水木材脱水时受到干燥应力的破坏.数十...
11.[期刊]
摘要: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干燥技术,利用超临界CO2流体干燥技术对出土饱水竹木器进行干燥具有周期短、变形小的优势.与出土饱水竹木器相比,海洋出水木质文物除了含水...
12.[期刊]
新型氟硅丙烯酸树脂镀膜技术在榆木类木构古建筑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
摘要: 本工作以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左拔镇云山村晚清时期的榆木木构民居建筑为保护研究对象,从新型氟硅丙烯酸树脂材料的分子设计、镀膜剂配方与涂布工艺的优化等方面人手,对该...
13.[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木质匣盒,大多采用名贵木材,配合木雕,漆艺,百宝嵌等工艺,辅以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戏曲故事,中国山水画等主题图案元素制作而成,对后世具有极高的继承,收藏...
14.[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木质匣盒,大多采用名贵木材,配合木雕,漆艺,百宝嵌等工艺,辅以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戏曲故事,中国山水画等主题图案元素制作而成,对后世具有极高的继承,收藏...
15.[期刊]
摘要: 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历史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总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古建筑木构件及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概述...
16.[期刊]
摘要: 含水率是评估饱水木质文物糟朽程度最常用的物理参数之一.目前含水率检测常用方法有烘干法、电阻法、近红外光谱法等,但这些方法或属于破坏性分析,或检测范围不适用.为...
17.[期刊]
摘要: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家具的核心.由于古木家具的材料易朽烂和吸湿膨胀等缺陷,且节点几何形式多样,使节点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导致榫卯容易拔出或断损.针对此类问题...
18.[期刊]
摘要: 酸化是导致纸质档案、文物、图书等自毁的主要原因,现有脱酸方法实用性不强,需进行创新与突破.传统水溶液法,是一种常见的脱酸方法,具有对纸张安全、环境友好、操作简...
19.[期刊]
摘要: 为了解海昏侯墓椁室木材及随葬漆木器木材种类,进而分析其用材特点,分别对木材取样进行种属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海昏侯墓椁木为樟科(Lauraceae)桢楠属(Ph...
20.[期刊]
摘要: 在南昌海昏侯墓孔子衣镜中,在介绍孔子的文字中,"颜回、子赣之徒"的理念,由"四科十哲"中抽绎而出的,是汉代对于"七十子"的称谓通则,属于《论语》文本的原貌.《...
1.[会议]
摘要: 出土木质文物的变色分为三大类:微生物变色、化学变色、物理变色.根据对竹简变色研究的经验,本论文采用EDTA螯合剂处理了泗阳汉墓刚出土的一块颜色发黑的木材,使得...
2.[会议]
摘要: 饱水木质文物保护,脱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木质文物变色的各种因素.针对不同木质文物变色原因,阐述了对应的脱色方法及其原理.
3.[会议]
摘要: 炭化木质文物是古代木质文物中的特例,其脱水保护也属于木质文物脱水保护的范畴,本文在实践工作中对炭化木质文物的分类、脱水保护方法的选择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4.[会议]
摘要: 南京三国孙吴薛秋夫妇墓中出土木器中有十来片是带有墨书的木简,经过千年的水中浸泡有的已经残损断裂,有的朽烂如豆腐一般.为了对这批木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及时保护...
5.[会议]
摘要: 从现场处理模式、提取之后的微生物后腐蚀、健康保护、防腐以及保存环境优化等角度,探讨了古代饱水木质文物从提取到实验室保护,以及后期展览整个保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
6.[会议]
摘要: 利用乳糖醇法对饱水木质文物进行保护处理,是日本学者近年来所采用的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乳糖醇中一水乳糖醇具有稳定的晶型结构、吸湿性低、晶胞体积小、无异味...
7.[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由达玛树脂和蜂蜡混合制作而成的巩固剂.这种巩固剂在西欧的葡萄牙被广泛应用于彩绘木雕的保护,其主要用途是巩固木雕上的彩绘层和对木雕进行表面封护.文章...
8.[会议]
摘要: 导致出土饱水木器失水收缩变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脱水过程中发生了皱缩现象,饱水竹木器的收缩是其在脱水过程中由于细胞结构发生坍塌而产生的收缩变形.能否合理解释饱水竹...
9.[会议]
摘要: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TEOS凝胶分别以常温常压和减压渗透的形式填充加固饱水木材,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
10.[会议]
摘要: 本文围绕一对木楼亭式钟中的一件(文物号为"故183409")进行修复(本次修复只包括木楼亭式钟的外壳部分,机芯部分不在修复之列),通过先挖掘其历史背景和工艺制...
11.[会议]
摘要: 近现代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综合性的直接要素.在有限的古代文物征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一些博物馆开始重视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
12.[会议]
摘要: 尽管人们已经从历史遗址中挖掘出大量的木器,但是相对于金属器、石器等器物的研究,对于木器的研究所给予的关注还明显不够.一个既定的事实是,由于木器在数量上很多,以...
13.[会议]
摘要: 出土古木材聚乙二醇(PEG)直接填充稳定或冷冻干燥的前处理阶段均采用一定分子量和浓度的PEG浸渍或喷淋器物.瑞典VASA号木战船和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独木舟分别...
14.[会议]
摘要: 针对库房漆木竹器生霉的现象,对保存方法、条件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生霉的原因。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库房漆木竹器保存的两个重要条件,库房相对湿度随季节的波...
15.[会议]
摘要: "函套"或称"四合套",是中国古籍保护所使用的传统保护方法之一。南京博物院图书馆在整理馆藏古籍善本书库时,发现已使用有近百年的古籍木制函套部分出现严重炭化现象...
16.[会议]
摘要: @@桦树皮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是北半球高纬度桦树林生长带中许多少数民族所共有的一种物质文化。它产生年代久远,分布广泛,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先民,...
17.[会议]
摘要: 吐鲁番是一个神奇而又极具魅力的地区。干燥、少雨、多风的气候环境,使其地上、地下保存了大量文物资源,木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这种条件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本...
18.[会议]
摘要: 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木材,其应用范围包括生活器物、房屋建筑、农耕、渔猎以及乐器等.由于这些木器久埋地下,受周围环境影响,有的吸收大量水分,导致木质疏松和强...
19.[会议]
摘要: 出土的饱水木质文物经冷冻干燥后能有效控制其收缩、开裂、断裂等现象,脱水处理后文物的稳定性较好。本文以50%聚乙二醇(PEG)为保护剂,冷冻干燥得到饱水木质文物...
20.[会议]
摘要: 考古出土的古代木质文物以其保存状态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的潮湿而糟朽的木质文物和南方潮湿地区出土的饱水木质文物。文物保护研究报告和文献的查阅显示,...
1.[学位]
摘要: 清代宁绍地区婚俗中盛行“十里红妆”,嫁妆家具的排场规模庞大,大到千工床、房前桌、红橱、床前橱、衣架、春凳、马桶、子孙桶、梳妆台等,小到日用小木器、女工用的针头...
2.[学位]
摘要: 北阡遗址位于胶东半岛南岸西部,遗存主要属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和周代,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木炭遗存。本文对北阡遗址出土的木炭遗存进行了科学地鉴定,在鉴定结果的...
3.[学位]
造物“选”材·“适”之为良——中国传统器物“木”之工艺相适性探究
摘要: 中国传统木作工艺是“木”之造物活动中的重要过程,是使木材转变为木制器物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研究入手,借助事物认知的科学观念和方法来对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