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四川广汉
  • 出版时间: 2014-09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农业博物馆

会议文集: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可溶盐侵蚀是导致石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危害之一,我国的砖石文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盐危害,脱盐是降低盐害的重要手段.传统方式采用宣纸纸浆吸附或宣纸贴附脱盐,脱盐效率相对较低.本文采用纸浆coocon、宣纸纸浆、宣纸对云冈石窟盐害部位进行脱盐处理,对各自脱盐效果进行离子色谱检测,分析发现经coocon材料脱盐后,风化岩层含盐量低于0.5%,低于国际盐分安全含量,而且脱盐深度可至弱风化层,达到了脱盐效果;而经宣纸纸浆和宣纸脱盐后,总含盐量仍较高,脱盐深度不够,效果不甚理想,另外coocon材料可喷涂,实施工艺简单.经比较,发现coocon材料可作为砂岩类石质文物的脱盐的材料.
  • 摘要:据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的统计,2005年我国馆藏文物的数量达到了2000多万件,其中百分之七、八十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问题,而文博行业的专业修复人才却不到500人.八年来,我国博物馆建没快速发展达到了近四千所,馆藏文物品种丰富,数量增加,而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的不足一直是困扰各地区文博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地处中原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河南亦不例外.rn 河南省文物局连续举办四届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科学系统的文物保护修复理论技术得到有计划地传授和学习。规范操作,新标准,严要求促进每一位学员文物保护知识与修复技艺的共同提高。四期的培训学习重点抓住馆藏文物现状资料最大程度的收集和做好学员青铜文物修复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课内容从浅至深、由易到难,逐步加大操作力度,举一反三;鼓励学员开动脑筋,多动手,勤思考,主动摈弃传统文物修复当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与现代国际保护理念不相符的技术手段,最小干预和无损伤修复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专业人士追求的最高目标。强调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培训效果良好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普追认可。
  • 摘要:该壶是河南省洛阳市文物一队的库存文物,发掘于八十年代.由于该壶出土时破损十分严重,而且当地青铜器文物修复技术人员短缺,所以一直未于修复.2007年洛阳市文物局决定加强提高青铜器文物修复技术力量,特选派系统内部包括笔者在内的几位同志前往北京首都博物馆技术部学习青铜器文物修复技术.此件文物也随之带往首都博物馆技术部以配合学习.笔者有幸在首博修复专家指导下参与了这件春秋时期精美文物的修复全过程.这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壶历经两千多年的地下埋藏和潮湿环境影响,腐蚀已相当严重,墓室的坍塌使本已脆弱不堪的青铜壶严重破损和部分残缺。首先拍照建档、制定修复计划。rn 对该壶残片进行去锈、粘接、残缺补配最后对补配处做旧处理。修复结束后一件完整的春秋时期青铜壶重新站立在了起来,重新再现于世人面前。它器型宏伟、庄重;纹饰粗旷、严谨于器形搭配自然,是一件难得的青铜文物。整个修复过程都按照程序步骤做了拍照和详细的文字纪录,以便今后文物的保管和养护。
  • 摘要:涵盖三维扫描和3D打印的3D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人体医学、艺术文化等各行业领域,包括逆向工程、仿真加工、牙科应用、外科整形、三维动画、艺术市场等业务已被大家熟知和接纳.而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3D技术包括的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感知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也通过博物馆数字化保护的方式逐步应用于展厅陈列、藏品保管、文物保护修复等业务工作中.本文将结合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现有的三维扫描仪和3D打印机设备,谈谈3D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修复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制约因素.rn 3D技术可以完成文物保护与修复中文物的三维测绘、病害标识、数字模拟修复。对文物表面细微特征进行清晰的测绘,为文物保护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三维信息。rn 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与传统的文物修复和复制工艺的结合,为在文物的保护修复和陈列展示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和选择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的还是人才培养、模具成本、技术要求等方面问题。rn 3D打印技术在博物馆传统文物修复手工劳动中只能实现一部分的帮助,例如传统文物修复中的拼对、粘接、随色、保护,这些都需要人手工去实施,所以3D打印技术是对传统文物修复手工劳动的一种完善和提高。rn 传统的文物修复和复制工艺是继承老一辈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一笔宝贵财富,3D打印技术在博物馆实际应用上也有其明显的优点,因此我们不应该摒弃传统手工修复和复制工艺,而是将传统技术和先进科学两者相结合,优势互补,享受科学进步给传统修复工艺带来的便利和成果。
  •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文化遗产中属于物质类的文物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残损或变质.保护好这些文物是文物工作者的荣耀和责任,而如何保护这些文物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rn 本文通过中外文物修复理念对比提出文物修复需要科学理念和技术支持。指出要针对文物特质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看到西方文物与东方文物的不同之处。修复文物这个问题上不能一味的照搬西方的理念,而是要因地制宜寻觅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修复之路。对待文物修复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由于强调文物修复时要恢复原貌,使一些质地脆弱的文物在修复时受到损坏。因此很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吸收消化,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rn 在中国传统文物修复理念的基础上吸收欧洲文物修复理念,把中国传统文物修复理念与欧洲文物修复理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尽快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中国文物修复理念和原则。做到:在修复文物时对文物修复前后都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要经过科学仪器的检测分析、对残缺变形文物在确保文物不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所修复文物恢复原貌、使所修复文物在满足视觉美感的同时与科学性、安全性、可逆可辨识性与最小干预性的完美结合,共同为各类文物打造一个长存久安的环境,把占人创造的文化精髓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 摘要: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馆藏文物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人们对于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藏品保护规划体系,以及对预防性保护所要遵循的规律和原则尚缺乏清醒的认识,且从理念到实践都相对薄弱,特别是关注点还主要集中在"病后施治"方面.本文试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体系,并通过对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管理决策与方式选择、风险应对、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风险管理学重要内容的阐述,探索"风险管理理念"对藏品预防性保护的现实指导意义.
  • 摘要:陶质文物的修复保护,它既要科学专业的理论指导,又要从工作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积累和创新,形成了陶质文物修复保护的特殊工艺技术与方法.这种技术与方法能使破碎的文物重新站起来,整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恢复昔日风范.rn 本文试从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陶质文物,谈一点有关修复保护工作的肤浅认识.针对述盘龙城遗址陶质文物的特点,陶质文物修复保护采取了信息资料收集、质地特征和制法获取、影像资料记录和提取等措施,掌握了陶质文物的信息资料,了解了地理环境、地质情况,陶质文物的埋藏环境,保存状况的关系,科学地规范地进行陶质文物的修复保护,达到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效果。提出了陶质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应从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的清理工作开始,做好陶质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即时进行修复,避免相关信息丢失及残片损毁等建议。
  • 摘要:线装书书口断裂、四周焦脆是最常见的破损情况,修复中一般选择白棉纸作为溜口和加固脆弱书叶的材料.以往修复用纸的选择仅凭经验选择,而实际上,选择白棉纸时,需要考虑其厚度、机械性能、耐久性等因素.rn 本研究通过纸张厚度、松厚度、抗张强度、耐折度、耐久性的测试,提出丹寨迎春苗纸最适用于馆藏线装书《隋书》的修复,并且完成了该书的修复.古籍修复中加固连接纸的选择应从安全性、美观性、耐久性三方面考虑。单凭经验感觉选择修复用纸并不可靠,未必厚度厚的纸强度就高。修复用纸的选择应借助仪器分析,数据比较。使用加固用纸时,应使纸张纵向平行于书叶受力方向,使用连接用纸时,应以纸张横向平行于书口方向。对pH值偏低的修复用纸在使用前应预处理。丹寨迎春苗纸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方面都较好,其生产方式值得借鉴。
  •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纸是纸质文物的主要构成材料,纸质文物是由纸、墨迹、油墨、绘画颜料和粘合剂等材料构成的.纸质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纸质文物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系统总结了纸质文物的病变和破坏原因,概括了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各种方法,旨在为研究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法寻找科学依据.rn 纸质文物的老化,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由于纸质文物的老化,给文物资料的保存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是酸的侵袭是导致纸质老化变质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酸的产生是保护纸质文物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一般纸质文物资料、图书等的储藏都普遍采用物理的方法来控制纸质文物的老化、即将纸质文物、图书等资料储存在相对密闭、阴凉干燥的环境中,以达到延长纸质文物保存时间,针对目前纸质文物保存现状,从化学的角度探讨纸质文物老化阻抑方法,纸质文物的保护在利用前人长期积累的有效经验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手段,采用新方法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如何才能做好纸质文物保护工作、延长纸质文物的寿命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原理,并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浅述了X光照相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三维景深立体显微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在现代分析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和修复中的应用.现代科学分析技术在修复之前对文物进行检测,为科学修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以有效防止保护处理过程中违背修复保护原则情况的出现。但是不同的科学分析技术反映的文物的信息不尽相同,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将多种仪器检测方法结合起来。
  • 摘要:长沙窑瓷器在我国陶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特点主要与三方面有联系:长沙窑与岳州窑的关系,长沙窑与北方唐三彩的关系,长沙窑与西域文化的关系.其中长沙窑与西域文化的关系,从图形上表现有人物、植物、动物、山水及抽象几何图形等五个方面.在釉下彩绘图形中,会有许多抽象式的几何纹饰,图形大致分三种:一种为串珠组成的联珠纹,形成三角、四方、弧形和圆形组合的图案,第二种为直条纹或放射状线,第三种则为各种自由舒展变幻的线条.rn 2014年初,受万州博物馆委托并根据该馆新馆陈列展览要求,对长沙窑釉下褐绿点彩瓷罐重新进行了保护修复。修复前,按照文物科学保护修复原则,针对其存在的病害及破损情况,包括器物尺寸及重量均作了详细的图文记录,建立了文物资料档案。同时认真制定了本次保护修复的技术方案。为保证瓷罐修复的质量及安全,修复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环氧玻璃钢。另外,还通过临摹、描绘上彩等手法,复原了器物残缺部位原有的纹饰图案。这样不仅能体现文物的完整性,还能为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效果。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清洗技术及其在青铜文物除锈中的应用,同时与传统的除锈方法进行对比,说明激光清洗技术应用到青铜器除锈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在青铜器上最常用的是传统的除锈方法,包括机械除锈法、化学除锈法和超声波除锈法。但这些传统的除锈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在环境保护和高精度要求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基于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除锈方法除去青铜器锈蚀。rn 激光清洗技术的基本原理即利用激光的特性,破坏掉污染物和待清洗物表面之间的作用力,同时又不损伤带清洗物本身。研究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来解释激光清洗技术的作用机理。现目前较普遍被接受的解释大致包括激光汽化挥发、污物颗粒热膨胀、基体表面振动和粒子振动.rn 激光清洗的方法分大致可分为3类,即激光干洗法、激光湿洗法、用激光松散污物后,再用非腐蚀性的化学方法去污。蒋德宾等人尝试研究脉冲激光去除青铜文物锈斑。程国义等人利用激光来预防“铜、铁器皿”文物的锈蚀。刘文清等人对铜器采用YAG脉冲激光器作光源,做了表面清洁的实验研究。激光除锈具有无机械或化学接触、工作准确性强、及时控制和反馈、除锈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rn 虽然激光除锈的优点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激光除锈也存在自身的缺陷。比如可能由于能量过高对青铜基体产生腐蚀、不适用于大型的青铜器、无法单独使用除去较厚的锈层等等。本文作者认为将激光清洗技术应用于青铜器文物除锈上将大有可为。
  • 摘要:在中国提及德国麦森瓷器,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更多的人可能干脆没听说过.对于中国的瓷器文明而言,这个只不过是一个只有将近300年历史的德国瓷器品牌,然而麦森瓷器的诞生与中国瓷器的出口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循文物修复还原器物原貌,不再破坏,不意造的原则,翻阅历史文献资料,了解糖罐制作工艺的前提下,制定了修复计划,并着手开始选择修复所需工具及材料.由于糖罐盖钮花瓣部分残缺,遂选用环氧树脂按照器物历史文献中所描述的原貌进行补配。修复过程包括清洁、补缺、砂纸打磨、作色等步骤。
  • 摘要:反铅是发生在古旧书画画面中常见的一种损害现象,其发生机理是绘画创作过程中所用的颜料中含有铅的的成分,通常在用作垫色或烘染的白粉颜料中含有铅的成分比较大.由于"铅"是很活泼的化学元素,在同空气中氧气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后,再加上其它的一些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在用过白粉颜料的部位就渐渐地变成了黑色,出现反铅反应以后的画面都会出现色彩斑驳、面目全非的残损状态,对古旧书画艺术品伤害性极大.rn 本文谨结合对金梦石所作《潘桃益寿图》的修复过程,探讨一下有关于花鸟画返铅的处理技术。修复方案采取以中国传统修复书画的清洗方法为主,以保证修复过程对画面影响最小,而还原原来神采效果最好;采用修复书画反铅比较安全而又成熟的化学还原法,不用传统的“火烧法”,因为对馆藏文物不宜使用任何有明显风险的修复措施;针对此图的反铅损害状况,修复步骤调整为先处理反铅,然后依次进行揭取画心、拼对修补、托画心、全色程序。
  • 摘要:刘墉书法四屏由于年代久远,出现了严重的折痕和断裂,因此要卸去装饰的材料,如天、地杆,揭去绢,被纸和命纸并进行清洗去污、修补残缺,再按要求重新裱成适宜的品式.这个重新装裱的过程中揭裱.揭裱的目的是为恢复、保持书画本来面貌,有益于收藏、观赏、更有益于书画寿命.具体分为裁切废旧饰料、准备好修画的材料和工具、挑刮污物、清洗去污、染配补纸、润揭画心、补画心、托画芯几个步骤。
  • 摘要: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实体文物可谓数不胜数,但有许多文物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那么就需要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前,需要对其进行病害考察并提出保护修复方案。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主要分14个部分,分别是概述、基本信息与价值评估、保存现状调查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技术路线、保护修复技术步骤、风险评估、图示、保护修复工作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环境保存、环境安全控制、经费预算、方案编制基本信息、各方签章。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过程中需要侧重保护修复技术路线、保护修复技术步骤、科学分析检测结果几个问题。
  •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战国墓出土的两柄青铜剑的保护修复.通过调查青铜剑的保存病害状况,结合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对器物表面金属元素的成分分析,铜剑受地下埋藏环境侵蚀严重,机械强度较低,残碎严重,病害状况较复杂.掌握青铜剑基本情况后,针对文物病害,采用先加固后修复,加芯子粘接处理,制模补全等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文物病害并修复还原其原貌,取得较好效果.若能控制器物保存环境湿度45%以下,温度20度左右,青铜文物就能处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改善库房条件或者采用类似于RP系统的局部环境控制对青铜质文物的保存十分重要。
  • 摘要:近现代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综合性的直接要素.在有限的古代文物征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一些博物馆开始重视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管、保护及研究工作.本文拟从近现代文物的保护与修复这一角度,浅谈在近现代文物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近现代纸质文物具有分类更加复杂、时代特性远超过古代文物等特征。rn “修旧如旧”是我国对文物修复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修复与保护相辅相成通过修复可以使藏品的病害消除,控制其继续破损。受损的藏品经保护处理或修复后,如果不采取科学养护,仍会继续损坏所以藏品保护技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保护与修复应注重科学性。揭裱修复与装裱是我国纸质文物传统的修复技术。介绍了微生物霉菌的防护治纸张的脱酸法、RP保护系统(RP材料)等现代修复技术。近现代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复杂的、涉及面较广的。借鉴我国传统的保护方法,运用科学的手段,能够系统的、科学地对近现代纸质文物进行修复、保护、保管才能真正延长它们的寿命。我们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近现代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 摘要:我国"非遗"各种相关活动的开展,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及保护.但一些近代及当代新兴民间艺术却因其非遗"百年标准",出现人亡艺绝的危机与昙花一现的困境.非遗"百年标准"时间的规定,是基于对"传统"及"传承"的要求.时间限制的弹性收缩、遗产内涵的受众扩大、申请形式的多样化,是解决新兴民间艺术危机的可行措施.新兴民间艺术也不能坐以待毙,需要不断自我完善.不单单是艺术形式的表现,同时更需增加其社会功能,丰富其历史内涵.合理的利用市场,借助网络等新媒体的力量是“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宣传新兴民间艺术的便捷途径。
  •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铜器传统修复中做旧技艺的定义、类别及应用渊源进行了追溯,并对现代表面装饰颜料应用选择的取舍以及如何达到更为理想的做旧效果,仅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rn 所谓做旧,其实就是修复完成前,或多或少都要涉及修饰美化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有称作旧或随色。现今我国青铜器修复做旧的技法五花八门,一般分作传统和化学两类。但就实际的操作手法来看,应归纳为表面着色工艺和美术修饰工艺两大板块。所谓表面着色工艺,是通过化学浸渍、电化学和热处理等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带有某种颜色。美术修饰的技法,目前业内应用最普遍就是虫胶液调和有色颜料,采取涂、抹、点、弹的方式在铜器表面做出需要的锈色。这样既不损害文物基体,也不违反文物保护原则,不但简便易行,还能满足整体锈色近似一致的要求。rn 出于加强封护膜的附着性和作色效果的要求,笔者建议可以直接采用Paraloid B-72丙酮溶液混合矿物颜料代替水调丙烯颜料,直接采用喷、涂、弹、点等喷溅技法进行着色做旧处理。这样颜料层凝固后所形成色层依旧耐久,耐光性好,干湿色泽无变化。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拓片对石质文物的影响,石质文物本身面临的主要危害,在拓片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能对石质文物的影响,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和保护材料的分析,归纳出较为理想的保护措施和对石质文物的保护材料的性能理想原则要求.rn 在拓片的材料使用方法要考虑一下几点。一纸的选择:要求纸是无酸纸,无胶尽最大限度研制出使用后对石质文物无危害的新型纸。二墨的使用:尽量不使用墨,而是采用一种能根据碑刻表面的凸凹不平来显示文字和纹饰的仪器,然后将数据存入电脑,再由数据显示出文字和字迹。三水的使用:采用一种能使纸贴住碑刻,一段时间后能够挥发,不会留在文物内部。四环境要求:在拓片制作时,要考虑周围环境,要是文物处于湿度、温度、光等适宜的环境,同时还要有助与参观者能够亲临旁边进行参观和欣赏。
  • 摘要:本文以山东出土的一件青铜簋(M35:38)为例,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修复中的做色工艺进行系统梳理,阐明做色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其对于整个做旧工艺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做色的全部过程,以期为日后做青铜器的修复打好坚实的基础.在经过表面清洗、拼对、补配、粘接、封护等多道工序之后,该件青铜器需要进行最后一道做旧随色处理。要准备颜料调和剂,制备白、黑、红等颜料,准备毛笔、油画笔、牙刷、等工具。对于古代青铜器的做旧随色,要在下笔之前进行谋篇布局,故做旧前也要先打个草稿,对于整个青铜器的各个部位应该在哪里上色,上什么样的颜色,及怎样上色都要有详细地计划,最好设计一个方案,以便随时对比效果,及时更改。rn 当然,做旧不仅仅对修复师的技艺有严格要求,同时也对客观环境条件有相应的要求。首先是对光线的要求,最好是选择在天气晴朗,且接收自然光照良好的室内进行:如遇到阴雨天,也要选择有无影灯的条件下进行修复,以避免发生随色偏离的情况。当室内温度在20℃左右时,湿度应控制在45%为佳。rn 另外,青铜锈可谓色彩斑斓、多种多样。仅就此件青铜簋无法以点带面,涵盖所有锈蚀的随色手段。古铜器常见的锈蚀大致包括有贴骨锈、浮锈及糟坑锈等:对于贴骨锈而言,由于其自身特点是紧紧依附于铜器基体,做色时可以将其与基体视为一层,直接选用毛笔蘸色进行刷涂;而就浮锈来讲,可用油画笔拨动调刀进行蹦弹上色,会产生立体感:糟坑锈上色,则先打底色,再用棉签蘸上颜色进行滚涂,多数情况下要做出含有泥土的感觉。
  • 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48个少数民族与这块土地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各民族间文化发展和交流十分频繁,民族间文化碰撞和冲突加剧,以致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得不进行重构与再适应的变动,致使各民族传统工艺存活的文化背景暂时扭曲乃至于消失,最终导致这些有价值的传统技艺后继无人,传承受到阻滞。rn 本文分析了贵州民族民间传统技艺的现状、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和民族文物的关系,提出了民族民间传统技艺有效保护的措施。首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专业职能,做好民族文物征集和传统技艺的搜录工作,加强研究并使之融入文物保护工作之中。其次,建言政府机构承担起传统技艺的保护工作,强调其责任感,使其通过行政手段制造出次生文化背景,从而满足技艺传承的必需条件,使传统技艺以小规模的形式得以稳定延续。第三,通过文化村落景观建设,把传统工艺与旅游经营结合起来,运用市场机制去稳定调节传统工艺存活的文化背景,实现保护传统工艺的目的。rn 民族文物是不同民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物质文化遗产,其大部分是各民族仍在使用或暂未使用的,其传统制作技艺仍流传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记忆中,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现实记忆。民族文物和民族民间传统技艺的现实性和现实价值决定二者的一体性,二者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生再适应与重构时,与民族文化共存的传统技艺,可能会面临中断或消亡。这就迫使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与民族文物同时走进历史博物馆,成为文物保护工作必需的课题研究。
  • 摘要:青铜是铜与铅或锡的合金,根据其成分配比比例的不同,铜的强度和韧度也会出现不同变化,由此可以用来铸造不同类型的器物.青铜器的考古发现是青铜时代人们掌握合金冶炼技术的重要证据,也是青铜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器传统修复是青铜器保护工作中重要而有效的技术手段.rn “修旧如旧、恢复原貌”是青铜器传统修复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约定成俗的核心修复理念。青铜器传统修复形成了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修复技术。除了修复工具制作技术外,还有一整套修复技术和专门技术。修复技术包括去锈技术、整形技术、补配技术、焊接和粘接技术、咬旧、灌缝、填缝技术、青铜器地子和锈色做旧技术等。专门技术包括针对铜镏金器物修复的杀金和镏金技术以及针对镶嵌青铜器和错金银青铜器修复的专门技术。rn 青铜器传统修复是在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具有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业专用词汇、技艺传授上的师徒制与不同地域的不同派系、利用“对称性”来修复青铜器等鲜明的特点。rn 应该继承青铜器传统修复的优点,在与时俱进中做到修复技艺理论化,修复操作规范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 摘要:青铜器修复中,刻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文物缺失部分带有花纹,一般方法是从对面的花纹翻模过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使花纹完全对上,最后对不上的花纹用锈色盖上,这种修复对展览尚可,如按照商业修复的要求,就不行,商业修复要求修复后完全看不出修复过的痕迹,所以缺失的花纹,需要采取刻花的技术修复完整.rn 刻花主要分为两步,一是画花纹,另一个是刻花纹。详细介绍了石膏、锡片、铜片刻花三种工艺。刻石膏花纹主要分为三大步:补石膏、画花纹、刻花纹。通常情况下,石膏刻花完成后翻模子铸锡,铸出来的锡花纹不会特别清楚,而且翻模时经常出现气孔,锡花纹上都会显现出来,因此这时就需要将花纹刻清楚。锡片刻是把铸出来的锡,与原文物缺失的部分完全对上,然后取下,将其放在特质的牙胶上烘烤,使锡片固定在牙胶上,方便刻花。刻铜花先用与原文物相同厚度的铜片把缺失的部分补上,四边缝隙越小越好,然后粘在文物上,像画石膏花纹一样,用丙烯颜料等工具,画出花纹。rn 青铜器的花纹不仅仅是当时人们装饰供欣赏专用,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对于历史的研究很有价值。因此刻花工艺,能使文物更完整的体现在人们面前,使后人更充分的了解文物的包括的含义。
  • 摘要:对34件吴国青铜容器样品进行了金相观察和成分分析,发现器物均为铸造成型,材质多为铅锡青铜,含砷的青铜也有一定数量.铅含量普遍偏高和含砷青铜的存在是吴国青铜容器的两大合金特点.这一工作为了解两周时期吴地的青铜铸造业,尤其是容器的合金技术,提供了新的数据.同时也为了解吴地与中原及其它地域在青铜技术方面等的传播交流提供了新的资料.rn 此次检测的34个样品取自26件器物。分析的这批吴国青铜容器的材质以铅锡青铜为主(64.5%),含砷的青铜也有一定数量(29.0%),铅青铜(6.5%)很少。从金相看,器物的均铸造成型,其中有4件器物存在冷加工痕迹,其多为使用过程导致。无锡青铜而铅含量普遍偏高是吴国青铜容器的一大特点,这可能与吴地多铅而缺锡有一定关系。吴国青铜容器合金成分另一大特点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的砷青铜,硫和铁的含量也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其所用资源及冶炼技术有关。这批器物保存状况不好,腐蚀严重,大多器物已存在“粉状锈”。含铅高和铸造质量不高是腐蚀严重的主要内因。
  • 摘要:张大干绘画粉本是研究张大千绘画和生平的重要材料,但由于进入博物馆之前没有保护,导致多数文物存在着各种病害,本文对其病害原因进行分析、保护,在具体的修复与保护过程中吸纳新的方法结合传统技术进行修复保护,使破损的书画作品得以重生.经过观察,发现字迹褪色、画心空壳、折痕断裂等几种病害。制定的保护方案为:记录,清洗,固色,加固,修补,脱酸,上壁挣平。rn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保存建议: 1.杜绝多次折叠的做法,而尽可能地使用轴装形式,已经长时间多次折叠的,应尽可能的少打开,或不打开,以免再次折叠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一定要打开使用的话,收拢时,也须严格按原折痕和顺序折回。 2.可以用木杆或纸杆做轴,卷着保存,轴装画的卷轴直径不宜过小,画不宜卷过紧,并置入上开盖的方形长木盒。其盒壁的强度与厚度与木盒的长度成正比。木盒用料应完全干燥,可以桐木为主,尽量增加樟木的比例。小幅的画最好选用空间设计宽大扁平的架柜,文物平放在架柜上,尽量不予对折;万不得已时,只折1折;这1折也应是弧形折,而不是死折,即不要把折叠处压平,取用时,可夹裹临时性通用装具,如硬纸夹板等,也可以多幅卷成一个大筒,然后再放在囊匣等装具里面。
  • 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因收藏环境改变引起青铜器不能稳定存在的;或因地下墓葬塌陷、地层变化使青铜器被挤压变形、撞击使青铜器残破或缺损的;青铜器存在有害锈等可发展病害,影响完好存在的;青铜器表面被附着物覆盖,需要研究覆盖物下的文字、花纹等科技信息的;都需要进行修复,青铜器修复是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通过特定的技能对腐蚀与残破的文物进行复原,达到修旧如旧目的.rn 本文简要介绍了青铜器修复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修复程序、修复材料选择原则。青铜器修复按照以下程序实施:(1)文物现状调查纪录;(2)科学检测分析;(3)清洗;(4)去除氯离子;(5)去锈;(6)青铜器文物的修复;(7)缓蚀处理:(8)表面封护处理:(9)保存环境的控制。要修复和保护好青铜器,必须对青铜器腐蚀的机理进行探讨,以利于采取正确的、有效的保护措施。具体介绍了青铜器的去锈与保护、整形、补配、花纹的雕刻与錾花、焊、粘、机械相结合修复技术以及作旧一系列工序。最后进行总结与验收。
  • 摘要:书画修复是书画保护的重要手段,古人将书画修复工作比作医生给病人看病,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目前更要做好"预防"工作,用科学规范的办法管理好现有的藏品,现在乃至今后要努力实现的工作目标.rn 文物保管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增强责任心、合理控制温湿度、慎用胶矾水。每件文物藏品都需要采取科学修复和保护措施,只有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加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文保意识。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使现有的藏品长久的流传下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做好防范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做好文保工作的根本所在。对书画藏品最适宜的温度14℃-18℃,最适宜的相随适度是50%-60%,当然根据季节24小时内允许有温度增减2℃,湿度增减3%变化属于正常范围,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对书画藏品长久传承非常重要。要合理规范运用矾在书画作品上的运用、慎用,尽可能少用。
  • 摘要:本文围绕一对木楼亭式钟中的一件(文物号为"故183409")进行修复(本次修复只包括木楼亭式钟的外壳部分,机芯部分不在修复之列),通过先挖掘其历史背景和工艺制作,并对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实施修复来阐释本文对木器中小器作的修复理念.在遵循文物修复的原则下,对其工艺的考究,并且遵循其原工艺技术的制作,这对文物所蕴含信息的保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可得出:木楼亭式钟由宝顶、重檐、亭身、须弥座四部分组成具体的修复包括除尘、清洗、标识,测量、取材,复制、雕刻、磨制,组装,烫蜡几个步骤。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时候不光是在复制和修理,更是透过传统工艺保留原本烙记在它身上的文化情感,并把它完整的传递下去。
  • 摘要:前些年,在艺术品收藏中,书画破损了有装裱师,青铜器锈蚀了有青铜修复师;唯独作为收藏中大项的陶瓷,在社会上却很少见到有陶瓷破碎了找修复专家的情况.但是,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形成与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古陶瓷修复的重要性.古陶瓷修复随着被收藏界所接受.面对比古瓷器研究修复、展览修复更需要高超的商业修复,现在满足古瓷器修复的技术力量其实远远满足不了商修复的需求.社会中收藏界的需求急速增加,一些古瓷器商业修复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一些诸如人才短缺、修复质量不过关、甚至修复过程中损坏文物的问题.rn 商业修复古瓷器的根本性是进行商业行为的瓷器修复,本文希望就古陶瓷的商业修复在法律许可范围、同时适应市场需求、最大限度保护文物、留存古陶瓷艺术价值、传承古陶瓷修复技术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本人经验以及王勉、于爱平老师的一些做法,为刚刚受到世人的重视陶瓷商业修复,提出一些办法,为古陶瓷商业修复提供一些经验参考.提出采用流水化作业修复法(分布骤工作法)、修复方案的会商与设计、有针对性对器物个性化使用新材料、完整的可查询的全程档案登记管理制度、法律是维护文物修复市场的准绳。rn 商业陶瓷修复也可以说是一种投资,修复人关键在于选对陶瓷修复专家或者选择信誉较好的正规文物修复公司。从长远来看,商业陶瓷修复的队伍应该不断加强(培训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新型的商业化修复公司应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管理者的扶持,新的商业修复经验应该得到吸收并发展,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的保护先人的文化遗产,使其代代相传。
  • 摘要:古旧书画的修复是一项难度较高、较为复杂的技艺,本文着重介绍了古旧书画的传统修复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部分工艺流程,对延长书画艺术寿命和艺术价值起到了一定作用.在修复旧画之前,首先应进行照相记录其原始面貌,以便在修复过程中进行比对,使画受损降低到最低点在修复过程中,对于书画上存有的水渍、油渍等在处理上应采用一些现代科学技术及材料使之恢复其原貌。继而介绍了书画本身残破情况下画心揭裱、磨损、残缺、折痕、断裂、全色等病害的传统修复方法。传统的书画修复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上述的几种对旧书画的修复方法,将对书画修复保管、收藏有一定的帮助,对延长书画艺术寿命和艺术价值起到一定拘作用。
  • 摘要:残缺补配是每个修复工作者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需要掌握和研究的一门实用技艺.如何将所修复的文物达到符合修复的原则,需参照和查找充分的资料和依据去还原文物本来原貌,才能让他去见证历史,发挥其文物价值所在.rn 在对真子飞霜残缺青铜镜保护修复前,以“科学修复”为宗旨,遵守了修复原则,将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前期调查、查找资料的工作基础上,对修复文物的时代、文化属性及内涵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在与其时代、文化属性相同的范围内,寻找器类、纹饰等均相同的参照器物,对其进行修复,并制定了比较详实的保护实施方案,设计了比较科学的技术路线,运用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法与传统的修复技术对器物进行保护修复,并且留取了大量原始资料。在修复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合理的方法,选择了适当的工具,对文物做到了最小的干预,成功地保护了这件文物。恢复文物的原貌,基本完成保护修复的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在修复的每一步骤中做好文字、图像记录,并认真地撰写保护修复记录档案资料。
  • 摘要:文献文物(文献文物指的是信函表格、印章痕迹及印刷文字、图案等等)现在复制,Ps版印刷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油印、铅印、丝网印等等印刷技术,现己基本被淘汰.由PS版在我国推广已有多年的时间,其图文再现性能好,操作简单,耐印力高等优点已被公认.PS版作为平版胶印印刷的传递媒介,它通常为铝金版材,厚度在0.15~0.30mm,表面涂一层感光液.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要求,尺寸可自行选择或裁定。rn 复制一件高质量的文献文物复制品(印刷品),首先要掌握PS版文物复制技术,其中印版质量的好坏就取决于PS版的晒制工艺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应该说印版质量是印刷产品质量保证的一个前提和根本。具体分析了晒版过程对PS版耐印率的影响、显影对印版耐印率的影响、纸张对印版耐印力的影响。rn 修版的时候,要防止修版膏侵蚀到图文感光树脂引起掉版、坏版、靠近图文部分的边缘处要认真仔细用小毛笔、排笔修版、修版之后及时用水和毛巾洗擦干净后涂上阿拉伯树脂保护印版。PS版通过高温烘烤后可以促进PS版感光树脂胶膜与铝合金版基的结合牢度,从而提高耐印率。rn 印版保护分为静态和动态保护。静态保护:晒好的印版或印刷中断需保留的印版,应及时在印版表面涂上一层均匀而且厚薄适当的树胶液,防止氧化、潮湿、酸、碱的侵蚀、马蹄印、版面摩擦、避光保存。动态保护:合理选择色衬,调整印刷压力。rn 晒版主要包括曝光、显影、烤版等几项工作。曝光以晒版质量影响很大,应采用公级增加曝光量的方法,确定正确的曝光时间。rn 高质量、透明度好的原版、高质量的晒版,版材和印版的晒制,存放在弱光下进行,调整好印刷压力和水墨平衡,根据纸张的酸碱度适当调节润版液的PH值,各工序操作人员都要认真操作,控制好印版质量,正确使用印版,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耐印力,提升文物复制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2012年,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保护修复了一批院藏纸质文物,其中有一件民国时期的革命文物保护前兼具残缺、断裂、酸化等病害,并有继续发展恶化的趋势.采用南京博物院研制的水性纳米基复合脱酸液对其进行了脱酸保护,然后用丝网对其进行了加固处理.经保护处理后的文物强度得到有效提高,pH值处于理想范围,状态趋于稳定,可达到展陈和保管的要求.
  • 摘要: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损毁将不能恢复.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文物库房是文物保存的一个重要环境,本文通过对云阳文管所文物库房现状分析,针对不同的文物分析其损坏和腐蚀的内因(文物本身的化学组成)、外因(温度、湿度、光线、环境大气污染等),研究其腐蚀机理,控制环境,提出温湿度控制、环境指标、污染治理、微生物防治、通风换气几个有利于文物保存的保护的对策和措施,防止或减缓各种有害因素的损害,研究并创造各类文物保存的最佳条件,通过对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延长文物寿命,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
  • 摘要:根据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标本整理保存规范化要求,科学统一可溶性盐类标本保存方式,长期有效地保护及科学使用这类标本,开展了标本保存技术规程研究与编制工作,从而为进一步挖掘标本信息,深入开展标本对比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技术规程研究主要涉及可溶性盐类矿物保存前的准备、对库房及保存容器的要求、保存步骤等.本规程的研究和编制是在广泛调研学习的基础上,按国家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起草制定的,拟向相关单位和专家征求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 摘要:古代的许多青铜器在出土时就已经变形、破碎了,需修复完整,因此,修复整形复原青铜器文物,是修复技术中难度较大的工艺,现在大都采用"锯解法"、"压力矫形法"、"粘接法"技术等来修复,"锯解法"(俗称或习称),就是用锯子、电动切割工具等,切割分解变形的部位,再经压力矫形后,从新对接好各个断片,使之最终恢复原状,将器物修复复原成为美观、完整的器型.采用锯解法的修复技术对器物基体损失(伤)太大,切割时即出现切口并产生"切屑"(金属工艺学术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不宜作为主要的整形方法来提倡。rn 笔者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阐述锯解法的利弊关系,特提出了采用锯解法时须注意的操作方法和细节,供给同行参考,以引起大家的关注.笔者认为,必须把"最小干预"的文物修复理念,始终融会贯通于文物修复技术当中.可先采用模拟锯解法 在为矫形而需设置锯解用的切割口时,切不可操之过急,需先反复认真琢磨后,再下锯开口,决不可没有经过认真琢磨就随意锯解开口,对变形较大的器物锯解时,不宜“大刀阔斧,横切竖割”,锯解口宜少不宜多,即能矫正了变形,又能少开锯口是最佳的选择。rn 采用“锯解法”操作时,切割口还应该注意避让开,器物的铭文、花纹、铸造痕迹、铸造缺陷、铸造工艺、铸接痕迹、古代工匠曾加工修补过的部位、残留芯(范)、近现代曾修复过的部位、以及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各种痕迹、遗迹的部位等。可在断片或器腹的内壁素面处选择切割口。手工压力法可与锯解法相互配合操作。rn 器物最终修复复原完整后,要将因锯解下来的切屑、碎渣等,搜集妥善保管好,应将剩余切屑、碎渣等,视为与其它藏品具有同等的“待遇”,切不可将其视为垃圾任意丢弃掉!它也是并设计制作出,统一而又专业的,该器物的简易标签,这样作的考虑是,应建有与器物能同时移动,而不分开的文物“病历”修复资料,能很方便的、长久的为下一代文物修复专家“可再处理”时,提供信息、研究参考。
  • 摘要:简单介绍了宣纸社区当前的情况,手工纸行业普遍危机等现象.重点分析宣纸行业发展瓶颈,对以前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实效评估,从宣纸发展的市场评估,对宣纸制作技艺保护、传承问题的理论性思考,以思考为依据,对保护这一行业需要采取对策与建议的探讨.针对宣纸制作技艺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建立复原专项资金,着力解决传统工艺技术复原和产品复原的资金短缺问题、建立传统工艺技术创新支持基金,解决宣纸制作技艺修复试验和生产资金严重不足、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传承人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建议。
  •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财力一年比一年多,用于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材料层出不穷,特别是新材料的应用对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彩绘泥塑文物的修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们曾用传统的修复方法和材料,修复了部分泥塑文物.虽然被修复的彩绘泥塑文物至今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期间也经过了充分的利用,但从目前的保存状况来看依然良好.rn 在承担“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彩绘泥塑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修复任务时,放弃了部分以前所使用的传统材料,选择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ZB-SE-1专用乳液粘合剂)、改性纯丙烯酸乳液(ZB-SE-3A专用乳液粘合剂)新型材料与部分传统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泥塑文物的修复。rn 在对断裂的文物完成粘接后,粘接处会有宽窄、长短不等的缝隙,对于这种缝隙的修补,经过对填充材料进行反复调配实验,从中选择较适合的填充物。实验发现用6%有机硅丙与纯净水,细黄土和石膏粉的比例为2:1,将其调拌成膏状体对缝隙进行填补,干透后发现膏体无裂纹,颜色与被粘物(文物胎体)非常接近,其硬度也较适合修整打磨。
  • 摘要:文物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工作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国家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鼓励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中小博物馆是我国文博机构的基础单位,处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最前沿.rn 本文指出了中小博物馆存在的的专门工作人员往往数量少、专业知识不足、科学研究能力有限;展陈和库房条件落后,一些珍贵文物得不到妥善保等问题 文物修复技术以我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文物的修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文物的类别不同,它的修复方法也不同,修复人员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结合科学的保护措施灵活运用。 总之,文物保护和修复是博物馆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手段,是博物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博物馆能办出高水平的展览,应当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发展文物修复技术,比如:设立专门的文物修复研究场地,配备必要的先进设备和仪器、材料;鼓励文物修复工作者到国外进修;创造条件让文物修复工作者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藏品保护修复的新途径,加强与国内实力雄厚大馆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专业技能。
  • 摘要:本文以四川博物院馆藏一件南宋青瓷五管瓶为对象,采用x射线能谱仪对文物残片的胎体和釉面成分进行分析.对文物进行了清洗、拼接、配补等修复步骤。这件馆藏宋代五管瓶经过修复,使其恢复了原有的美术价值也提延长了文物的寿命,有助于文物更好的保存。证明其符合古代龙泉窑特征,为研究龙泉窑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摘要:近期在博物馆保管部配合下修复了四幅金代壁画,壁画整体保存较为良好,局部有酥粉.四周保存基本不完整,有残缺部分,需要加固处理才能适当延长保存时间.针对壁画画面下部地仗层基本酥粉和散状蚀坑,采用纯水稀释聚醋酸乙烯乳液,用针头、针管向地仗层内部注射的方法进行渗透加固,经反复多次注射、烘干恢复地仗石灰质地的原有坚硬程度不再酥粉脱落。为防止包装运输中出现霉斑等情况,采用了2%-5%的五氯酚钠/无水乙醇喷涂两遍,进行防霉变处理。针对背板(三合板)与边框基本脱离,以5公分宽三合板为垫板,用木螺钉与边框拧紧,(大概间距为10公分左右)使整体恢复暂时牢固状态。
  • 摘要:我国传统文物保护修复技艺从古代文物诞生的那一刻起到今天大致上经过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可持续使用功能与美观修复、晚清至民国末期的商业化修复运作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文物保护修复行业传承及发展,近代文物修复社会化需要催生了机构完整和外观漂亮这一标准的形成与延续,文物来源渠道及保管单位的不同修复标准规范不一,出现了多种甚至说是自相矛盾比较混乱的模式。rn 现阶段文物保护修复有商业、博物馆展览、考古、商品、科研修复五种方式.在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中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同时参照国际上公认的最小干预、可逆性(可再处理性)和可辨识性三大原则,尽可能多地保留文物自身的历史信息与美学价值,符合我国社会审美观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的合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文物永久保存的目的。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规范有任何一件文物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生存权力的自由,对其进行的任意一个程序步骤均应建立在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谨慎的态度之上,永久生存是文物保护修复的最终目标。器物整形以“工具法矫形”为主要形式,在出现可整与不可整形均不影响文物历史、美术和科学价值体现的情况下,坚持“不作为”是最佳之选择等十一条。
  • 摘要:辽代契丹族鎏金银马鞍是我国马具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于年代久远,文物本体轻薄变形且纹饰丰富,修复难度较大.本文对此件鎏金银马鞍的修复进地了简单介绍.具体介绍了修复工作中的清洗、整形、焊接 补配、、錾刻、镀金作色、碳纤维内衬加固、拼装马鞍的操作过程。通过修复,还原了辽代契丹族夔金银马鞍的历史原貌,保留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同时使用了碳纤维材料做内衬加固,最大限度地减小外作用力对其产生的影响和破坏。
  • 摘要:2007年元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三峡库区忠县乌杨花灯坟墓群发掘中出土一件汉代铁熏.铁熏炉锈蚀非常严重,根本无法分辨出它的器形.由于考古工地既无材料又无设备,没有条件对其进行彻底保护修复,则只能对铁熏炉进行简单的去除了些浮土,仅对铁熏炉局部出现的裂纹,用502胶水将缝隙进行临时加固,待完成考古任务后再开展进一步保护修复.rn 通过对铁熏炉仔细观察弄清了其存在的病害及破损状况,并参照《馆藏铁质文物病害与图示》确定铁熏炉病害类型,制定出保护修复方案。文物保护修复通过记录文物信息、清除表面硬结物、脱盐缓蚀、拼对与粘接、补缺与填缝、封护保护、完成修复档案几个步骤,基本完成对铁熏炉的保护修复,使其静置2年半后,未观察到有新的腐蚀迹象发生,这说明铁质文物自身达到一个稳定完成的合理状态。
  • 摘要:2013年5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文物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在忠县洋渡镇临江二队发掘出土明代冶锌窑炉遗址.这一发现是目前三峡地区乃至全国所发现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古代炼锌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丰富了三峡炼锌遗址群的材料,对于研究明代炼锌遗址的分布、技术传播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遗址处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内,每逢库区蓄水期水位上涨,冶锌窑炉遗址则随时面临被淹没的危险.rn 为了对明代冶锌窑炉进行有效保护,决定对其中两座保存较好的冶锌窑炉实施整体切割搬迁.首先提取窑炉资料建档,选择了整体切割搬迁方式。进行了预留操作面、切割分段、箱体套装、防霉、填充等施工。在实施上述保护搬迁过程中,切割对象的体积和重量,以及库区蓄水面临水势上涨对其造成淹没等问题,对我们切割搬迁工作都是极大的考验。最终,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和解决了存在的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对明代冶锌窑炉的保护搬迁。
  • 摘要:在青铜器修复过程中,薄壁残缺青铜器的补全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现有的补全工艺大致分为两类,即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修复工艺.传统的青铜器修复工艺,对于残缺部位的补全多采用翻模铸造补配件或采用"收抛活"打制铜皮补配件两种方法.收抛活工艺较难熟练掌握,越来越少的修复者能够使用该种技术.而铸造补配通常适用于壁厚较大青铜器的补全.随着材料的多样化,现代修复有了更多的材料选择,环氧树脂便是如今被广泛用于残缺青铜器补全的新材料.然而,在对一些薄壁青铜器进行补全时,传统修复与现代修复的材料、工艺均存在一定的限制和技术难点,本文尝试将传统修复与现代修复的材料、工艺相结合,以期解决在薄壁青铜器补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n 本文介绍了残缺薄壁青铜器补配件的制作方法。在借鉴传统修复收抛活与现代钣金冲压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使用现代修复中常用的环氧树脂对铜配件表面进行涂挂处理,较为简便高效的制成残缺薄壁青铜器的补配件。该工艺使多种材料得以扬长避短,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了铜板材质在弹性、韧性、耐久性上的优点,又同时使环氧树脂材料易于涂挂、容易打磨修整的优点得以发挥。采用此法制成的补配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再处理性,即便将来配件与器物连接部位的粘接剂老化,后续的维护工作也会容易进行,只需使用新的粘接剂将配件重新粘接在器物上即可。需要对器物进行深入研究时,也容易将补配件从器物上拆解而使断面重新显露。另外,较之传统的收抛活工艺,此种修复工艺对修复者的经验与手法要求不高,修复者相对容易在短时问内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容易使该方法形成模式化、规范化的加工程序,使得这种方法更易于被刚入门的修复者掌握,也有利于这种技术的交流传播。
  • 摘要:铜镜是古人梳妆照容的主要工具,肇始于齐家文化时期,清代末期随着玻璃镜子传入国内而消失在历史舞台上.古人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铜镜,去世后也将铜镜作为随葬用品带入坟墓.受埋藏环境的影响,出土时多数铜镜因腐蚀矿化而扭曲变形,或是残破不堪,一些铜镜虽是传世品,但由于人为原因也会受到损坏,在博物馆展陈之前就需要用传统修复技术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展现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rn 铜镜修复要了解铜镜基本信息,观察铜镜残损状况、科学检测和分析、制定修复方案,建立修复档案。具体介绍了实施修复中的清理、清除有害锈蚀、缓释、拼接、做旧、封护一系列工艺.铜镜修复后就可以保存或展览了,这一过程要注意铜镜所处环境的洁净,最好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保存保存和展览。
  • 摘要:本文通过对杭州闸口白塔病害调查,将其病害分为残缺、变形、孔洞、层状剥离、通体矿化和全面腐蚀等六类病害.然后利用X荧光、金相以及X衍射等手段对其锈蚀产物金相分析,结果表明塔刹含有硫、氯元素以及钎铁矿等有害锈,锈蚀严重,因此亟需保护.
  • 摘要:受德阳市旌阳区文管所所托,博物馆文保修复中心对其馆藏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在其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绿釉琉璃鼎,该鼎三足两耳通高20.2厘米.足高6.5厘米,兽蹄形足.腹径14.8厘米,腹上于两两腿之间分布一组兽面纹,耳为一只向上爬的走兽(疑似"狻猊").移交时一足从其根部断裂脱落,一耳缺失并于口沿处一块脱落,另有一处残缺.器物除鼎内为砖红色未施釉,鼎身为绿釉底,并多处为银白色.rn 在修复前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资料建档、拍照等工作,便是对其进行相关的文物修复等处理工作。其次,便是粘接工作,对断裂脱落的两块碎片粘接面以及鼎粘接面用棉花蘸丙酮反复擦洗,尽量使其于净以免影响其粘接效果。再者就是补配,由于该器口沿较为规整对其口沿缺失的一块,直接取模,对其进一步的修饰整理,然后再翻模用环氧树脂进行浇筑,对于浇筑好的耳,按照其形制粘接在鼎上。最后进行作色。
  • 摘要:众所周知,活字印刷术起源于中国,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言,活字印刷术仅为其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冰山一角".到目前为止,仍然有更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待华夏子孙去挖掘和传承,而艺术复制品的制作手法也理应成为其中的"内容".传统的图像采集设备不能满足制作艺术品高仿真复制的要求。要想得到细腻完整的原稿,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找到更专业的图像采集设备。rn CRUSE扫描机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能够扫描实物的纹理以及大幅面古代字画、美术典藏品、大幅面地图、胶片及3D物体,它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扫描尺寸大,在扫描方式上采用的线扫描的采集方式,而在光源及镜头的使用方式上则采用相机的特点(比如可以更换镜头,改变光线强弱,光线角度及镜头光圈,曝光时间)等,一改以往平台扫描仪滚筒电分机的扫描繁琐,适应原稿的种类能力不强,扫描幅面受限及数码相机及数字后背在拍摄过程中过分依赖环境光源,无法实现精确还原原稿中所有材质及还原尺寸畸变的弱点,CRUSE扫描仪选择性的将传统扫描仪与数码相机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具体分析了图像修正系统、图像修正系统需要通过专业的校准设备,配合相应的色彩管理软件,才可以让显示器达到准确的校准状态。作为专业级显示器的两大巨头,苹果和艺卓各有千秋。rn 图像修正系统必不可少的还有校准显示器的设备。目前有很多分光光度计可供选择。本文选择的是Eyeone Display。rn 信息输出系统中打印机作为输出设备,需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高打印分辨率。二是宽色域范围。三是防水、耐光、耐磨、耐久的色彩表现。四是可在各种介质上打印。五是宽幅面。
  • 摘要:青铜器害锈的危害众所周知,害锈的产生主要与其埋藏环境关系最大,其次是产生的年代。害锈的成份主要是化学分子极不稳定的氯化铜.害锈的处理主要分青铜器清理、机械清除、化学置换、缓蚀与封护、填平、打磨、做旧几个步骤。青铜器各有不同,处理害锈时依照上述方法,处理后妥善保管,可保青铜器长久保存。
  • 摘要:长沙望城风篷岭M1共出土了40余件夹纻胎文物,其中以耳杯、漆盘为主,有的夹纻胎耳杯上有朱书铭文"长沙王后家杯".rn 对编号为M1: 2.4-2的漆耳杯进行价值评估,对耳杯残片进行胎体结构、漆灰层物质组成和漆膜成分科学检测。经过研究保存现状、制作工艺、病害成因等,制定保护修复方案。清洗耳杯残片,测量尺寸重量,制作和耳杯相符合的石膏内模和外模,将耳杯和石膏模进行加热,软化残片,在热环境下将耳杯整形于模具中,放于阴凉处,控制温湿度变化,缓慢自然脱水。脱水后粘接残片,为了防止修复过程中的材料污染,在残片的内外漆膜上均一层宣纸。用聚醋酸乙烯乳液调细木屑补配胎体,固化后打磨平整,调腻子补配漆灰层,经多次打磨找平,然后用丙烯酸颜料做色,手法以点涂为主。rn 经过保护修复,还原耳杯原状,造型优美,强度增加,铭文清晰,向人们展示了两千年前的灿烂文化,便于保存、研究和展出。
  • 摘要:中国现代古陶瓷修复诞生于上世纪刚刚开埠的上海,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古陶瓷修复技艺经历了由家族师承向社会传承、由家庭小作坊的经营向为国家文博单位定向服务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古陶瓷修复这门古老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n 2014年7月,古陶瓷修复技艺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非遗的保护重点在于发展和传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设了文物修复专业将传统的古陶瓷修复技艺列为大学本科教育,古陶瓷修复因此走进了大学校园。龚学平校长特别重视文物修复专业,将此学科列为学校重点学科,聘请了全国各界精英来校教书育人。这项非遗项目自此开启了新的传承之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学注重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科学与技艺的结合,传统艺术与当代学术的结合,通过文化遗产理论、博物馆学概论、专业史、修复基础概论、修复基础、应用化学、档案与摄影、陶瓷复制、文物摄影、古籍修复以及文物法规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适合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需要的适合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物市场、拍卖行等专业艺术品机构所需要的文物和艺术品修复的人才。rn 文物修复专业两届毕业生中虽然95%的学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就业率良好,但专业对口情况却不太乐观。因为目前事业单位中博物馆、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在招聘人才中所设立的门槛太高,招聘文物修复方面的人员要求学历在硕士以上。现在的情况是:学生的学历多数是大专或者是本科,但是,在修复技术上的研究和技能操作是可以胜任目前基本的修复工作。目前国内急需修缮保护的器物与修复人才比例严重不平衡,有了人才能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出力,实际情况却因学历等高门槛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以后被挡在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大门之外。呼吁让有真才实学的学生进入博物馆等单位的岗位上,尽快解决文物修复尤其是古陶瓷修复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
  • 摘要: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受赤壁博物馆的委托,对即将用于陈列展览的前期88件青铜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这批珍贵的青铜文物出土时就存在残损、缺块、粉状锈生成等现象,个别器物氧化腐蚀严重,仅留锈层维系着薄薄的铜芯。具体分析了铜剑、半圆方枚神兽纹铜镜、铜熏炉的修复过程与工艺。采用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保护材料,有效去除铜器表面即内在的有害物质,恢复古代青铜器的原貌,延长其寿命,更有利于青铜文物的长期珍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大众的社会教育功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