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剧艺术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9篇,会议文献有2篇,学位文献有14篇等,地方剧艺术的主要作者有尹锡南、唐启奎、杨笑舟,地方剧艺术的主要机构有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呈贡是花灯之乡,呈贡的群众花灯活动历史悠久,当地老百姓习惯将唱花灯戏称为“玩灯”。感官人类学认为,人类感觉既是身体行为,也是文化行为,人们的记忆与认同往往通过...
2.[期刊]
摘要: 泽泻屋是日本歌舞伎界众多堂号之一。作为泽泻屋的领衔人物,猿之助这一名号已从第一代传承至第四代,除了艺名的代际传承,更重要的是作为歌舞伎界“异端者”以及“革新者...
3.[期刊]
摘要: 鼓词是一种以鼓、板击节说唱的传统曲艺形式,这种说唱音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韩国也有着一种与鼓词十分类似的说唱音乐,就是盘索里。中国的鼓词和韩国的盘索里无论是从...
4.[期刊]
摘要: 曹禺的剧作,以其独特鲜有的艺术成就立于中国剧坛,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本文以《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剧作为例,具体分析了曹禺戏剧语言的诗意表达,人物形象的诗...
5.[期刊]
摘要: 能乐在日本的地位与戏曲在我国的地位差不多,是日本的国粹之一,其融入了舞蹈、声乐、乐器、情节这四方面的内容,是一种具备强烈写意特性的戏剧形式。能乐包括"能"与"...
6.[期刊]
摘要: 皮影是历史悠久的经典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具备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拥有突出的文化研究价值,主要是利用皮影人物在光照下投射在幕布上的影像进行表演,能够反映不同时代、...
7.[期刊]
摘要: 豫南花鼓戏孕育、发扬于豫鄂皖三省界邻地区,它立足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博采周边剧种之长,成为优秀的地方戏曲,是中华艺苑的一朵奇葩。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充分挖掘...
8.[期刊]
摘要: 豫南花鼓戏孕育、发扬于豫鄂皖三省界邻地区,它立足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博采周边剧种之长,成为优秀的地方戏曲,是中华艺苑的一朵奇葩.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充分挖掘...
9.[期刊]
摘要: 印度古代梵语文艺理论家婆罗多的 《舞论》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的世界意义.《舞论》 的音乐论包括基本乐理、 节奏体系、 音乐体裁和乐器分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0.[期刊]
摘要: 印度古代梵语文艺理论家婆罗多的《舞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的世界意义。《舞论》的音乐论包括基本乐理、节奏体系、音乐体裁和乐器分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婆罗多论...
11.[期刊]
摘要: 印度古代梵语文艺理论家新护是《舞论》的注疏者,其《舞论注》是流传至今的唯一注疏。新护对婆罗多戏剧味论的阐释,是梵语文艺理论史上极富创新色彩的一次总结。新护对味...
12.[期刊]
摘要: 清代中后期,宁波串客戏逐渐从最初的业余客串、"对山歌"发展成为一种有较为固定的演员配置、演出模式、唱腔的宁波地方戏.串客戏演出长期以来被统治者视为淫戏而大力禁...
13.[期刊]
摘要: 笔者以实验昆曲《椅子》为观摩对象,比较了原著、剧本与演出实况,对其价值取向与当下意识形态的符合性提出了不同见解并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中国昆曲的传播不应贪图捷径,...
14.[期刊]
摘要: 笔者以实验昆曲《椅子》为观摩对象,比较了原著、剧本与演出实况,对其价值取向与当下意识形态的符合性提出了不同见解并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中国昆曲的传播不应贪图捷径,...
15.[期刊]
摘要: 在豫剧表演过程中,琵琶是一种重要的配乐乐器,在乐曲伴奏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让豫剧音乐产生更为动人的魅力.本文对琵琶在豫剧表演中的运用进行分析,解读了琵琶在豫...
16.[期刊]
摘要: 20世纪40年代,非裔美国戏剧史上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团体美国黑人剧院(the ANT),1944年上演了最具影响的戏剧《安妮恨史》《Ann...
17.[期刊]
摘要: 地方戏曲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农村为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大舞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本来就扎根在民间的地方戏曲的积极参与.然而,目前地方戏曲在新农...
18.[期刊]
摘要: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
19.[期刊]
摘要: 二人台剧本主要由唱词、数板与道白组成.其句式以五字七字句为基石,以四句式为段落基本方式.二人台的语言的结构特点是历代民间艺人传承与创造的成果.
20.[期刊]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走西口”人群的文化融入与社会整合——以内蒙古西路二人台为个案
摘要: 二人台不仅是“走西口”移民背景下蒙汉族群间认同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并且成为蒙汉两族认同、融合的文化象征物.从具体的研究结果来看,二人台是在整个土默川地区的文化生...
1.[会议]
摘要: 藏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一个戏曲剧种。它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艺术。藏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它融合了民间藏族歌舞与佛教的哲学内容,因...
2.[会议]
摘要: 川剧传承数百年,兼具中华戏曲之传统与巴蜀艺术之精髓,南北一体,五腔并存,文野交融、雅俗共赏,自成一格.古戏台是戏曲演出的客观载体和有形见证,也是重要的公共交往...
1.[学位]
摘要: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充分展示了中华灿烂文化的无穷魅力。沪剧作为地方知名戏曲,自古及今经历了花鼓戏—本滩—申曲—沪剧四大阶段。两百多年以来,沪剧始终与上海...
2.[学位]
摘要: 川剧的喜剧向来被学术界称为
3.[学位]
摘要: 沪剧原为上海城郊的田头山歌小调,原称“本滩”。1920年,著名艺人邵文滨等将“本滩”改名为“申曲”,取申城之曲之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批文明戏演员转行加...
4.[学位]
摘要: 1934年11月28日成立的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是近代沪剧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行业组织之一。在近代戏曲改良浪潮的推动下,为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探寻沪剧发展的路径...
5.[学位]
摘要: 建国后十七年间,沪剧发生了很大变化,诞生了一批与时代相呼应的经典剧目,而以沪剧为代表的地方戏与国家政策间也经历了复杂的博弈关系。本文史料侧重于上海档案馆藏上世...
6.[学位]
摘要: 随着韩国电视剧的引进和不断热播,在中国迅速地掀起一股韩流,其中以韩国偶像剧为甚。韩国偶像剧的风行,不仅潜在地影响了受众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
7.[学位]
摘要: 鸣凤剧团传承自鸣凤班,初建于清乾隆时期,有着二百余年历史。从一个小小的地方班社,在几代爱戏东家的改造下,逐渐扩充发展成为晋东南首屈一指的戏班,稳执泽州剧坛牛耳...
8.[学位]
摘要: 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其戏曲活动历史源远流长,戏曲种类繁多。据1980年普查,全省现存大小剧种达49个之多,约占全国戏曲剧种的六分之一。它们各具特色,...
9.[学位]
摘要: 成立于1912年的西安易俗社在秦腔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民国戏曲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易俗社的成立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中国近代戏曲改良的实践者之一。该...
10.[学位]
摘要: 笔者从民族音乐学和声乐演唱的角度,首先从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入手,对整个黄梅戏的音乐特征、演唱方法、风格特征传承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剖析。重点聚焦于现代黄梅戏...
11.[学位]
摘要: 宛梆,是活跃于南阳地区的古老剧种,是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剧之一。宛梆在南阳内乡县境内发端,但是关于宛梆的源流有不...
12.[学位]
摘要: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它是在河北保定白洋淀周边和潴龙河以西广大农村中流行的一种民间小曲“河西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板腔体地方大戏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老调逐渐...
13.[学位]
摘要: 2006年5月20日,国家有关部门将贵州省威宁县板底乡彝族古戏“撮泰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中。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重视引起了大批的对非物质...
14.[学位]
摘要: 壮族采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传于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横县等地。它是江西赣南采茶传播到广西后与壮族文化碰撞而形成的采茶支系,具有浓郁的壮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