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过程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七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71篇,会议文献有211篇,学位文献有490篇等,阳极过程的主要作者有毕剑、余萍、肖定全,阳极过程的主要机构有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尖晶石型锰酸锂由于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且成本低廉,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锰溶解所导致的循环性能衰退是锰酸锂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温度的升高,...
2.[期刊]
摘要: 针对某炭素厂成型一期生块炭块生块焙烧出现裂纹废块,煅后焦质量的改变突显出成型工艺的匹配问题;通过研究实践,完善煅后焦配比、控制生块体积密度在(1.625~1....
3.[期刊]
摘要: 室温下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Cu_(2)O/C_(3)N_(4)和Cu_(2)O/r-GO(还原石墨烯)两种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对它们进行物相表征,并分别...
4.[期刊]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Co_(3)O_(4)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摘要: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绿色储能器件,因其具有较大的功率密度、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等特征而备受关注。电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都会影响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其中电极材料...
5.[期刊]
M(M=Fe,Co,Mn)-N-C催化剂用于燃料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
摘要: 由于化石燃料的加速枯竭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燃料电池作为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铂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是铂基电催化剂易受到燃料交叉的...
6.[期刊]
摘要: 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又由于其氢含量比较高,也有成为储氢材料的潜力.目前工业上合成氨方法不仅耗能巨大,同时还会产生...
7.[期刊]
Pd-MOX(Mn,Mo,Sn)催化剂在电化学甲醛传感器中的应用
摘要: 文中合成了金属氧化物(Mn3O4、MoO3和SnO)掺杂的Pd基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甲醛氧化(form-aldehyde oxidation reaction...
8.[期刊]
摘要: 通过Adams热解氧化法制备了IrO2氧析出阳极催化剂,并采用XRD、FE-SEM、循环伏安法(CV)和稳态极化曲线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9.[期刊]
摘要: BY-4型纳米陶瓷基高温防氧化涂层材料是一种利用氧化铝陶瓷基涂层,常温固化、420℃以上烧结致密,毛细孔收缩,在阳极炭块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隔绝层,降低阳极四周...
10.[期刊]
摘要: 制备高效催化剂是电化学酒精气体传感器研发的重要挑战.因此,文中制备并优化了P tP d基催化剂,通过电化学测试筛选出具有最佳催化乙醇氧化活性的催化剂(Pt3P...
11.[期刊]
Ir0.89Ni0.11水合氧化物纳米颗粒电催化水氧化机理研究
摘要: Ir0.89Ni0.11水合氧化物纳米颗粒(Ir0.89Ni0.11 HO-np)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HR-TEM和XRD表明Ir 0.89Ni0.1...
12.[期刊]
Ir0.89Ni0.11水合氧化物纳米颗粒电催化水氧化机理研究
摘要: Ir0.89Ni0.11水合氧化物纳米颗粒(Ir0.89 Ni0.11 HO-np)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HR-TEM和XRD表明Ir0.89 Ni0....
13.[期刊]
摘要: 依托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开展基于BIM技术的汉王陵公园站深化设计研究,探索工程应用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建立达到施工精度要求的BIM模型是开展基于BIM技...
14.[期刊]
摘要: 发展高效、稳定的水氧化催化剂对于水分解制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成功合成了一种分子水氧化催化剂[Cu(TPA)Cl]Cl,该催化剂在强碱性条件下具有电催化水氧化...
15.[期刊]
摘要: 使用化学还原和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单质银(Ag)掺杂的Ti/PbO2电极(Ti/Ag-PbO2)。在保持镀银液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镀银的时长制备出三种银含...
16.[期刊]
Ba0.5Sr0.5Co0.8Fe0.2O3-δ催化析氧催化剂氟离子取代/化学还原双活性位点构筑
摘要: 环境和能源问题是制约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两个瓶颈,而氢能作为一种清洁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具备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潜力.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闭环氢能链条的关键所在,而...
17.[期刊]
摘要: 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HS-在铂片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并以循环伏安法、计时电量法、计时电流法测定其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Na2CO3-NaHCO3...
18.[期刊]
摘要: Modified Pb-polytetrafluoroethylene ( Pb-PTFE ) hydrophobic electrode was prepa...
19.[期刊]
BY-4型纳米陶瓷基高温防氧化涂层材料对铝电解用碳素阳极的抗氧化应用
摘要: 在铝电解过程中,提高阳极抗氧化性是目前电解铝用碳素阳极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在420 kA系列碳素阳极表面涂覆BY-4型纳米陶瓷基高温防氧化涂层材料(简称纳米...
20.[期刊]
摘要: 相比于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然而,固体电解质依旧面临锂枝晶生长的问题。以目前已大规模工业化的聚氧化乙烯(PEO)基电解...
1.[会议]
摘要: 本文首先研究了在KCl-LiC1共晶盐中Pr(Ⅲ)离子和Li(Ⅰ)离子在B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而研究了Bi-Pr-Li合金阳极溶解过程的电化学机理.
2.[会议]
摘要: 本文以LiCl十KCl(38:45,质量比)为电解质体系,Bi-14.2wt.%La-7.2wt.%Li合金为阳极(电极面积1.53cm2),光谱石墨棒为阴极...
3.[会议]
摘要: 铝在适当的电化学条件下阳极氧化可形成具有自组装规则的高密度氧化铝 纳米通道阵列膜[1,2]。这种纳米通道阵列膜可应用于化学与生物分离以及分析 领域[3,4]。...
4.[会议]
摘要: 电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将电化学和 化学发光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选择、易于...
5.[会议]
基于蚕丝蛋白和碳纳米管共固定二茂铁和葡萄糖氧化酶的高性能酶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研究
摘要: 酶生物燃料电池是以酶等为催化剂,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寻找合适的方法及材料固定酶及中间体对改善酶生物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提高电池的输出 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会议]
摘要: 近几年有关铋电极[1-2]的研究发展迅速。铋电极环境友好,分析性能和汞电极相 当,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望替代汞的绿色环保电极材料[3-4]。在元素周期表中,锡、...
7.[会议]
摘要: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由于克服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存在的弊端,且甲酸易储运, 无毒、渗透率低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了克服Pt 基及 Pt 系列合...
8.[会议]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一种以微生物为的电极催化剂,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能在处理有机废水的同时产生电能。M...
9.[会议]
酸性介质中四甲基硫脲对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影响的CV和EQCM研究
摘要: Cu的阳极溶出和阴极电沉积是镀铜、铜电解等铜工业和有机电合成等领域 中一个重要的过程[1],但对其机理的认识并不完全清楚[2-4]。硫脲及其衍生物常用 于酸性...
10.[会议]
摘要: 使用有机电解液的室温锂硫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如果以硫与锂完全反应生成Li2S计算,其比容量可达1672fmAh/g,比能量可达260Owh/Kg,远远大于萁...
11.[会议]
摘要: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发电装置,具有高效率、燃料适用性强.
12.[会议]
摘要: 二氧化铅电极由于其具有高析氧电位、稳定性好、耐腐蚀、价格低廉,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化学降解有机污染物[1-2]。然而,普通PbO2阳极的稳定性仍然不够理想,其主要...
13.[会议]
摘要: 炭阳极掉渣现象既增加铝电解中电能消耗又增加阳极消耗,同时也加大了操作工劳动强度,是预焙阳极在铝电解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本文从炭阳极的原料选择、原料处理,...
14.[会议]
摘要: 随着电解铝行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能的不断扩大发展,对炭素预焙阳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冶金行业中的炭素预焙阳极制造企业,由于生产使用原材料的不断减少,电...
15.[会议]
摘要: 采用硝酸盐和氧化物为原料,通过凝胶浇注法制备Y0.1Sm0.1Ce08O19(YSCO)电解质粉体.将YSCO粉体和NiO粉末机械混合得到NiO-YSCO混合...
16.[会议]
PEDOT/MWCNTs复合阳极的制备及在MFC中的性能研究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多壁碳纳米管(PEDOT/MWCNTs)导电复合物修饰石墨棒阳极,并将其应用于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AFBMFC...
17.[会议]
摘要: 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光伏发电,是当前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作为一类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敏化太阳电池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近年来,半导体敏化太阳电池在...
18.[会议]
摘要: 本文分别从电池启动过程,电极附着生物量,电极阻抗,电池性能等方面,比较了采用碳颗粒填充床、碳刷、碳颗粒-不锈钢网和碳颗粒-碳刷为阳极材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
19.[会议]
摘要: 本文以纳米硒球为模板,H2PtCl6为前驱体,以抗环血酸为还原剂,SDSN作稳定剂,在室温下批量制备了铂纳米空球。使用XRD、SEM和TEM等检测技术表征了其...
20.[会议]
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花状簇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中的应用
摘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金红石相TiO2 纳米棒花状簇颗粒,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氮气吸脱附测试分析表明,这种花状簇是由直径20nm、长约100nm的纳米棒...
1.[学位]
摘要: 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因无污染,能量密度高,已经应用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需求。具有高...
2.[学位]
摘要: 锂硫电池因其高的比容量及能量密度,作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存储设备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然而,由于硫和多硫化物中间体导电性差、锂化过程中严重的体积膨胀...
3.[学位]
锂离子电池LiNi1-x-yCoxMnyO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 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多样化、便携化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高续航里程保障等对其装载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三元LiNi1-x-y...
4.[学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6Co0.2Mn0.2O2的合成与改性
摘要: 层状的富镍材料LiNi0.6Co0.2Mn0.2O2在较低的截止电压范围内(<4.3 V)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被认为是锂电池中最具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本论文通...
5.[学位]
摘要: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锂硫二次电池凭借其高比容量(1675 mAh/g)、高能量密度(2600 Wh/kg)、低成本以及环境友好的优点具有更高的经济利益和发...
6.[学位]
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Li1.2M0.4Mn0.4O2-LiMMnO4(M=Co,Cr)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 现如今,研发高比能正极材料是实现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其中低成本的锰基正极材料,尤其是富锂层状相 Li1+zM1-zO2(M=Mn1-x-yNixCoy,z...
7.[学位]
摘要: LFP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已在电动汽车上广泛应用,但这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比能量密度较低,不能满足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要求(300Wh/KG)。正极材料是限制...
8.[学位]
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包覆改性研究
摘要: 三元层状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由于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正极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锂...
9.[学位]
LiNi0.5Co0.2Mn0.3O2稀土离子掺杂及其包覆造粒工艺研究
摘要: LiNi0.5Co0.2Mn0.3O2三元正极材料(NCM523)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势,是目前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
10.[学位]
三元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摘要: 在LiNiO2高镍系正极材料中,作为LiNiO2、LiCoO2、LiA1O2三者的固溶体,LiNi0.8Co0.15Al0.05O2不仅具有优越的实际放电比容...
11.[学位]
摘要: 开发稳定、可靠、廉价的储能设备是建立微网系统,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就地消耗和容纳的主要技术途径,铅酸液流电池因Pb2+氧化还原的可逆特性和无质子交换膜的结构设计...
12.[学位]
摘要: 锂硫电池体系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最有望成为下一代动力新能源体系,而我国硫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也为锂硫电池商业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利用导电性较好的碳...
13.[学位]
摘要: 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由于其较高的可逆容量、稳定的结构、较强的热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已经被很多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然而,...
14.[学位]
摘要: 石墨烯材料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材料之一,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在纳米复合材料和电化学储能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水热法...
15.[学位]
摘要: 随着新一代武器系统的发展,特别是高性能防空导弹的发展,其需要热电池具有短时大功率输出;同时武器系统的小型化发展,要求热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故发展高比...
16.[学位]
摘要: 本文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 LiFePO4/C材料、Li3V2(PO4)3/C材料和xLiFePO4-yLi3V2(PO4)3/C正极材料,研究了合成工艺及离子...
17.[学位]
摘要: 热电池单体电池主要由负极、电解质和正极三部分组成。正极材料作为决定热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开发更高性能的正极材料是目前提高和发展热电池的有效途径和关键...
18.[学位]
摘要: 锂硫电池虽然具有高比能量(理论值可达2600 Wh kg–1、2800 Wh L–1)、高容量,环境友好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目前同样面临着实际活性物质利用率...
19.[学位]
摘要: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储能器件也愈发得以被看重。由于理论容量的限制,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逐渐走向瓶颈。锂-硫电池,一种新型二次电池,有...
20.[学位]
摘要: 锂离子电池技术在商业化已取得巨大成功,但考虑到大规模应用,如电网和电动汽车等相关的发展,以及锂源不平衡地理分布和成本较高问题,锂离子电池面临较大挑战。基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