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钠离子电池生物质碳阳极制备、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6h】

钠离子电池生物质碳阳极制备、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钠离子电池简介

1.2 钠离子电池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1.3钠离子电池的特点

1.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5 生物质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2.2 材料表征方法

2.3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

3.1前言

3.2 实验部分

3. 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氮掺杂生物质碳的制备及储钠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 P-共掺杂生物质碳片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C@NaCrO2正极与CRNP负极构筑的全电池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锂离子电池技术在商业化已取得巨大成功,但考虑到大规模应用,如电网和电动汽车等相关的发展,以及锂源不平衡地理分布和成本较高问题,锂离子电池面临较大挑战。基于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设备。由于具有较高的钠离子存储容量和较低的存储电势,硬碳材料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生物质由于分布广泛,收集容易,成本廉价且易于加工,是合成硬碳材料的优异碳源。本文拟从生物质来源、碳基材料制备及改性和全电池应用等方面入手,利用玉米秸秆(玉米秸秆外皮和内芯两种)和小麦秸秆为碳源,经高温碳化合成硬碳材料。将其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生物质种类和成分、碳化条件以及碳材料微结构对钠离子存储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钠离子半径较大,需要较大的碳层间距来满足其脱嵌过程。通过设计高温碳化及化学膨化相结合的合成方法,扩大碳层间距及表面部分功能化,合成了三种硬碳材料。利用SEM、HRTEM、XRD、Raman光谱及BET表征,研究了碳材料的形貌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碳材料保留了天然蜂巢状的横截面和空心管状阵列的纵截面结构,并产生了丰富的大孔和微孔。三种材料的(002)碳晶面间距,均大于石墨的0.335 nm。电化学测试表明,较高温度碳化(1200°C对比900°C)的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钠离子存储性能,包括较低的不可逆容量损失,较高的循环稳定容量和倍率性能。其中玉米秸秆外皮为碳源合成的材料(CRCS-1200)其电化学性能最优。电化学测试显示,在0.25 C(1C=200 mA g-1)下,循环200圈后CRCS-1200表现出231 mAh g-1稳定的可逆容量,在1 C下循环300圈后表现出144 mAh g-1的容量;在大倍率15 C下,循环2000圈后表现出46 mAh g-1稳定的可逆容量。oC
  (2)采用玉米秸秆外皮作为碳源,通过水热预碳化处理,结合高温碳化与化学法膨化处理,以乙二胺为氮源制备氮掺杂碳材料(HCRN)。利用SEM、TEM、XRD、Raman及XPS表征,研究了材料的形貌、微结构,获得了7.4%的氮掺杂含量。微观结构表明,HCRN为微米碳球兼部分碳片,这都有利于钠离子和电解质扩散。电化学测试显示,在0.25 C下,循环200圈后CRN表现出269 mAh g-1稳定的可逆容量(1C=200 mA g-1);在1 C下,循环500圈后表现出215 mAh g-1稳定的可逆容量,接着在大倍率25 C下超长寿命循环3000圈后仍表现出108 mAh g-1稳定的可逆容量,同时,HCRN表现出优秀的倍率性能。以上结果显示氮掺杂碳材料后,电池的储钠性能有显著提高。
  (3)以廉价的磷酸二氢铵为氮、磷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N、P元素双掺杂的碳材料(CRNP),以提高碳基材料的离子及电子传输效率,提高电池的容量。通过SEM、TEM、XRD、BET及XPS等表征,研究了CRNP的形貌及微结构。CRNP微观结构表明其由碳片组成。电化学测试显示,在0.25 C下,循环100圈后CRNP表现出276 mAh g-1稳定的可逆容量,接着在1 C下循环200圈后仍表现出201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另外,材料表现出更加优秀的倍率性能,且在5 C下接着循环至2000圈后表现出128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
  (4)以CRNP为负极,C@NaCrO2为正极材料,构筑钠离子全电池,研究了其综合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在5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64.2 mAh g-1稳定的可逆容量,同时获得119.84 W h kg-1的能量密度。这显示了较好的CRNP材料在钠离子全电池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