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观测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94篇,会议文献有113篇,学位文献有48篇等,云的观测的主要作者有刘娜、刘展华、刘志辉,云的观测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南京气象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基于逻辑回归方法的日出气象预报模式研究——以霞浦县花竹村为例
摘要: 为进一步做好霞浦花竹日出气象预报服务,利用机器学习的逻辑回归(LR)算法对2021年5月1日至12月31日自动站逐时多要素数据进行模拟试验。通过随机种子拆分方...
2.[期刊]
摘要: 利用风云二号G星的9210格式1小时平均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产品数据,对闽东北2021年6次暖区暴雨过程中云顶亮温变化情况进行EOF(经验正交分解)/P...
3.[期刊]
雷达反演资料的Nudging同化对华南暴雨过程短临预报的影响
摘要: 基于1 km分辨率的华南区域短临预报模式,利用松弛逼近法Nudging同化由雷达观测反演的风场和水物质,选取两次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进行试验,目的在于研究调整初...
4.[期刊]
摘要: 2018年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Aqua卫星拍摄了一张照片.图片展示的是从太空看见的云层图,北大西洋湛蓝的天空上面布满了厚厚的云层,看起来就像...
5.[期刊]
摘要: 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目标识别,无须人工参与选取特征,通过自动学习图像的内在特征,即能取得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在模式识别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在地基...
6.[期刊]
摘要: 目前国内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上复合绝缘子已广泛应用,较2016年用量增幅约70%,运行年限超过10年的约占40%,发生多起复合绝缘子脆断、酥断等故障,严重影响输电...
7.[期刊]
摘要: 云的形成和演变是大气中物理过程的宏观体现,地面云观测在天气现象的观测、记录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一种适用于地基可见光云图自动分类的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模型,样...
8.[期刊]
摘要: 全天相机云图是监测云量的重要手段,提出了一种新的云量测量量化指标——云分布密度(Cloud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ASI Image...
9.[期刊]
摘要: 将图像处理技术运用于云状的识别中,采用深度学习的无监督学习模型,用卷积自动编码器(CAE)来对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进行训练,由属性分类器SVM对CAE提...
10.[期刊]
摘要: 云的观测是民航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对航空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低云会影响飞机起飞和着陆,在云中飞行有时会遇到积冰、颠簸或雷击。因此,正确观测云,对了解大气...
11.[期刊]
摘要: 云的观测是民航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对航空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低云会影响飞机起飞和着陆,在云中飞行有时会遇到积冰、颠簸或雷击.因此,正确观测云,对了解大气...
12.[期刊]
摘要: 为满足总云量观测自动化的需求,文章设计研发了宁夏国家级气象站总云量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利用卫星云量产品,实现了国家级气象站总云量的自动识别,提供了基于站点的总...
13.[期刊]
摘要: 利用CloudSat和CALIPSO卫星融合云分类产品2B-CLDCLASS-LIDAR 2007-2010年观测资料,研究福建省及周边地区云系的构成、发生频...
14.[期刊]
摘要: 基于2016年8月13日—2017年7月31日激光云高仪(CL51)和搭配红外测温仪的微波辐射计(MWR-IRT)的云底高度(CBH)观测资料,对比分析CL5...
15.[期刊]
摘要: 通过飞机微物理探测资料,结合卫星、雷达、探空、EC、雨量、天气形势等多种宏观数据,对2013年4月5日河南中南部一次过冷水充沛的积层混合云系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
16.[期刊]
摘要: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下游灾害性天气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青藏高原云微物理特征有重要意义.但因高原台站稀少,对云微物理研究不充分....
17.[期刊]
摘要: 全天云图监测对天文观测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天文台站安装了实时云图监测相机,但共同的难题是如何在光线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正确曝光.为解决这一问题,深圳市天文台自...
18.[期刊]
摘要: Based on mesoscale ground observation,Doppler radar detection,and satellite clo...
19.[期刊]
摘要: 云状的正确观测对降水测报具有指示性意义,云状自动识别技术是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领域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全天空可见光成像仪采集的云图与中红外热像仪获取的云图结合,...
20.[期刊]
摘要: Using regional average and inverse distance square methods, we interpolated Clo...
1.[会议]
摘要: 地面各种气象要素观测,为分析与侦测天气系统演化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国际间,为提升气象观测系统的准确性与气象站纲密度,逐步发展建置各式之自动化观测设备与无人气象...
2.[会议]
摘要: 采用FY-2卫星资料、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3年春季两次东移西南涡影响过程中的云系、雷达回波演变和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会议]
摘要: 利用2012年4月1日-2013年7月31日地面观测资料及FY-2静止气象卫星1小时间隔的1°×1°云分类、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按照不同天气类型进行背景统...
4.[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SBDART模式和Stephen提出的一种新型亮温函数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天顶角、水汽、云、气溶胶、能见度等气象要素条件下,天空红外亮温Tb的变化情况...
5.[会议]
摘要: 针对风云四号(FY-4A)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成像仪(AGRI)和Himawari-8(H08)的先进Himawari成像仪(AHI)开发了一种统一的云检测算...
6.[会议]
摘要: 为提高地基红外测云系统的全天空云检测准确性,利用辐射传输模式SBDART分析了北京地区逐月大气温湿廓线、水汽含量及激光回波数据的气溶胶信息对大气向下红外辐射的...
7.[会议]
联合35GHz与94GHz毫米波雷达对云宏微观特性的反演研究
摘要: 利用英国Chilbolton观测场的两部地基毫米波雷达结合地面雨量计对降水云以及非降水云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面存在降水和雾时,35GHz的雷达探测范围...
8.[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跟踪目前国外基于THz频段的大气观测载荷研究现状,分别对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天基THz载荷如UARS-MLS、AURA-MLS、Odin-SMR以及J...
9.[会议]
摘要: 本文提出利用标准信号源模拟回波信号点频频率,对展宽的点频信号进行折算,测量衰减后的信号功率,得到最小输入功率可达-169.77dbm的定标曲线,并由定标曲线拐...
10.[会议]
摘要: 本文基于多种卫星资料(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 (ISCCP),Moderate...
11.[会议]
摘要: 本文讨论了云微物理模式、中尺度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评估中的主要成果和应用进展;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并发展的三维强对流云模式,对数值模拟检验方法在...
12.[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球载探空仪系统的设计,实现对雷暴云中垂直电场及水成物粒子的图像拍摄和相关大气参数的数据采集,并根据探空仪前端信号传输需求,提出无线图像模拟传输和...
13.[会议]
摘要: 夹卷率是对流参数化方案中的重要参量,影响对流云中物质和能量的传输.为了探究不同的环境空气对深对流云夹卷率数值的影响,本文采用TOGA-COARE项目深对流云飞...
14.[会议]
基于FY-4号气象卫星的火山灰云高度反演算法及其与GOES-R算法的比较
摘要: 火山灰云是影响航空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气象卫星资料能够以较高的光谱分辨率观测火山灰云反映在可见光到红外的信息,同时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免费获取等优势,可以用...
15.[会议]
摘要: 云是调节辐射平衡和水汽循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其形成与特性是地表与大气各种动力、热力过程作用的结果,因而在地气系统中居重要地位.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
16.[会议]
摘要: 太赫兹(Terahertz,THz)波是介于微波和红外辐射的电磁波,太赫兹技术已在航天领域展示了其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阐述云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介绍云测...
17.[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耦合了CAMS云微物理方案的WRF中尺度模式的模拟结果结合飞机、卫星、雷达、地面雨量等观测资料,对2012年9月25日山西一次低槽弱冷锋降水层状云系的...
18.[会议]
CALIPSO,CloudSat和CERES-MODIS检测的全球云分布比较
摘要: 利用2008年1月、4月、7月、10月的CALIPSO,CloudSat和CERES-MODIS(C3M)数据资料,分析得到三种卫星检测的全球云分布及其百分比...
19.[会议]
摘要: Warren等指出,气溶胶的增加会使地面观测的中高层云量由于气溶胶的遮蔽而减少,从而得出虚假的总云量下降的趋势.华北地区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气溶胶排放源,...
20.[会议]
摘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仅如此,天气的变化在农业、社会建设和人类活动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近年来现代高分辨率C...
1.[学位]
摘要: 随着更多更先进的气象卫星投入使用以及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和降水的宏微观特征以及它们在整个气候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被逐渐揭示,而基于多仪器多通道的联合观测来研...
2.[学位]
摘要: 云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气候因子。由于人们对云的形成和变化认识不足,云及其反馈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模式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的最大来源。水凝物...
3.[学位]
摘要: 云覆盖地表约三分之二。云是地球辐射收支平衡的关键调节器之一。云特性及其时空变化对全球天气及气候变化影响巨大。云相态的准确判定不仅有助于其他云物理参数的反演,也...
4.[学位]
摘要: 地基云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观测项目,对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地基云观测主要依靠有丰富经验的气象观测员来观测和记...
5.[学位]
摘要: 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在空间和时间上差异很大。卫星是云监测的主要手段,通过反演还可得到云粒子有效半径等很多云特性参数。云参数对真实云结构的反应能力直接关系到这些参...
6.[学位]
摘要: 积层混合云是我国主要的降水云型之一,它的动力和热力特征比单一的层状云或对流云都要复杂,对于积层混合云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对该类型降水的预报水平,也能为人工...
7.[学位]
摘要: 由美国开发的快速通用辐射传输模式CRTM(Community Radiative TransferModel)是近年来应用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辐射传输模式之一...
8.[学位]
摘要: 毫米波雷达可获得长时间连续且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宏微观物理特征。微波辐射计被动遥感大气温湿层结分布和云中液态水路径。激光雷达对小粒子敏感,能够探测更为精细的...
9.[学位]
摘要: 利用2006-2015年10年的FY2C/E卫星资料,采用多阈值法对江淮地区对流云进行识别和分类,并统计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淮地区对流云活动频率...
10.[学位]
摘要: 准确评估重力波活动对夜光云亮度的影响,对判断夜光云短期及长期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本文从AIM卫星搭载的CIPS云图数据中提取了2008-2009年南北半球共6...
11.[学位]
摘要: 云通常覆盖地球大气的60%左右,对地气系统辐射收支平衡有重要影响,细致了解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对研究云辐射效应、提高数值模式参数化方案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最常...
12.[学位]
基于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的南京地区卷云的物理特性分析
摘要: 卷云的物理特性对研究卷云的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CloudSat和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
13.[学位]
摘要: 相对于越来越贫乏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而言,大气水资源极为丰富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对云进行测量建模,取得基本几何特征并建立云表面三维几何模型,可为云的气象参...
14.[学位]
摘要: 云是气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对地气系统辐射收支平衡有显著影响。云雷达是研究云物理特性的有力工具。本文针对KAZR云雷达,对其云信号检测算法进行介绍,提出...
15.[学位]
摘要: 多层云能够通过改变大气温度、大气辐射加热率/冷却率和潜热显著影响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大气环流及水汽循环过程。然而过去由于探测手段的限制和地面观测资料的稀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