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其他历史事件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71篇,会议文献有4篇,学位文献有22篇等,辛亥革命时期其他历史事件的主要作者有丁健、苏全有、胡凤,辛亥革命时期其他历史事件的主要机构有中山大学历史系、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近代湖商凭借湖州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以及上海开埠的历史契机,以生丝起家,崛起于上海滩。清末民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时局的影响下,湖商及其子弟由商及政...
2.[期刊]
辛亥革命与地方政局:以民初皖督更迭为视角(1911—1912年)
摘要: 辛亥革命的发生对近代中国政治局势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其带来地方政局的重新洗牌,政治生态被重新塑造,各方围绕己方政治诉求展开互动,最终帝制复活,民主共和让位于专...
3.[期刊]
摘要: 清末席卷中国思想界的国粹思潮,顺应存国存种及改良群治的现实需要,对学术分科与“文学”概念流播的作用显著。从邓实等人倡言复兴古学以存种性,到南社的发起成立,朝野...
4.[期刊]
摘要: 社会流动对于社会发展极具重要性,故将废除科举和辛亥革命这两个历史事件关联研究。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突遭废除,导致了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终...
5.[期刊]
摘要: 清末民初,中国各地兴起自办铁路风潮。全浙铁路由汤寿潜任总理,改为商办。汤寿潜主张铁路与商务繁荣密切相关,故在江墅铁路绕城还是穿城的讨论中,坚持“破城而入”。城...
6.[期刊]
摘要: 1902年底赵尔巽奏请军、流、徒犯人收入习艺所工作,源于传统的狱制资源,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向西方狱政学习的契机。次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派遣凌福彭赴日考察监狱,随后仿...
7.[期刊]
摘要: 1903年,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调集湖北、江苏陆军及南、北洋海军在江阴炮台举行了一次跨区域、跨军种的军事演习,这既是其军事改革理念使然,也是为了树立湖北新军威望...
8.[期刊]
摘要: 清末以来,经过梁启超等人援引译介的日本新名词大量输入,广受中国读者欢迎.其派生效应是新名词被滥用的情形非常普遍,大量的"新名词入诗"及有关的"文变"现象出现即...
9.[期刊]
摘要: 甲午战败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的弊端,为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思想,部分官绅纷纷赴日考察教育.经过对传统教育深刻的反思,清末赴日考察官绅一致主张建立近代学制体系...
10.[期刊]
摘要: 日俄战争后,日本得以控制朝鲜及中国东北南部地区.为巩固和扩大在此区域的特权,日本开始谋划修筑一条联通中朝的桥梁,打通中国的安奉铁路与朝鲜的京义铁路.1910年...
11.[期刊]
摘要: 孙中山振兴中国茶业的思想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中国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是其认识基础,清末茶叶贸易的衰落是其产生的动因.通过对中国茶业的考察,他认为中国茶叶是"最...
12.[期刊]
摘要: 宣统即位和摄政王主政后,为加快筹备立宪、招揽新人才,收紧了咸同光三朝逐步放开的用人权.然而,既往选官多途造成的壅滞疏通不易,故旧员的安置、新人才的甄选困扰当朝...
13.[期刊]
摘要: "双视野人"指的是那些可以同时感受到、认识到两个不同的世界视野或文化视域的人.容闳、伍廷芳与唐绍仪可作为这类人的典型,他们都有留学欧美、在欧美生活的经历,对西...
14.[期刊]
摘要: 媒介作为记录日常生活、关注突发事件的重要载体,其所刊发的文字以及图像资料成为后人认识、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文本.1910—1911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的鼠疫是...
15.[期刊]
摘要: 1910—1911年东北肺鼠疫对中国公共卫生构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晚清以来的社会变革使官方与民间对现代医学逐渐有所认知,此次疫情则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发...
16.[期刊]
舆论与社会:《盛京时报》所见1908年奉天商人抗"房捐"事件
摘要: 1908年发生的奉天商人抗"房捐"事件是清末新政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商人群体、地方、国家之间潜在矛盾爆发的缩影.这一事件暗藏的重层权力关系,既有商人群体与总商会...
17.[期刊]
摘要: 基于清代新疆一盐多制视野下对国家、地方与民众之间互动与依存关系的研究,可以深入地探讨终清一代,新疆作为中国主要产盐区之一,却长期被排斥在国家引岸制度区域之外,...
18.[期刊]
工业化进程下华北乡村手工业的兴衰衍变——以近代宝坻手织布区为例
摘要: 随着近邻城市工业化进程辐射效应的外溢,宝坻手织布区开始形成.在其初步发展时期,独立主匠制家庭手工业向包买制家庭手工业演变.这种先进的手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制度直...
19.[期刊]
摘要: 迷信是中国社会中陋俗文化现象之一.清末国人的迷信活动长期存在,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影响,为此,清末新政后,在官方政府与民间...
20.[期刊]
摘要: 鉴于庚子赔款给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带来了巨大威胁,进而威胁美国在华利益,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柔克义建议并推动美国政府率先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柔克义几乎全程参与了中美之...
1.[会议]
民间舆论对土匪活动之反应——以民初之《申报》和《大公报》为例
摘要: 本文拟以1912-1934年间的《申报》和《大公报》上的评论文字为样本,揭示民国报纸舆论对于当时匪患的关注与认知,再现了一种“思想一社会”互动的鲜活历史情景,...
2.[会议]
武昌首义后中国在日留学生的反应与活动——基于日本外交档案的考察
摘要: 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一股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学界主要关注武昌首义前留学生的在日活动及归国后的贡献,而对武昌首义后在日留学生的状况则缺乏足够重视。恕笔者寡见,目...
3.[会议]
摘要: “滦州兵谏”是在辛亥(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由清朝“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主持和领衔,向清廷发出“立宪政纲十二条”,并配合以相关军事措施,促...
4.[会议]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深最频的危机,莫过于“民族危机”。每次危机的应对,都往往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动员和集体行动。一般而言,“危机”与“动员”之间存在着正...
1.[学位]
摘要: 范鸿仙,著名的报刊评论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其人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长期以新闻舆论事业为阵地,为革命造舆论声势;与此同时,他还积...
2.[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梳理和剖析,比较系统地勾勒出该思想的逻辑结构和思想体系,挖掘出其精神实质.首先从两个方面入手揭示出新民思想产生的背景.其次,本文对梁启...
3.[学位]
摘要: 1906年2月22日,江西省南昌县知县江召棠应法国教士王安之之邀到法国天主堂赴宴,结果咽喉被利刃所伤,一周后身死。江召棠受伤三日后愤怒的民众焚烧了天主堂和天主...
4.[学位]
摘要: 中国古代封建监狱向来以残暴黑暗而闻名于世.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政治法律制度和司法狱政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近代监狱改良思想初步兴起.“庚子之变”...
5.[学位]
摘要: 该文充分发掘并利用了一系列中外文史料:其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大臣全宗档案》、《政务处全宗档案》;其二、《政治官报》、《外交报》、《浙江禁烟官报》、《...
6.[学位]
摘要: 清末十年的刑律改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新旧法律文化、中西法律文化冲突与碰撞过程中出现的一次耀眼的火花.它的全过程包含了中国传统法律走向近代化过程的基本内涵,展现了...
7.[学位]
摘要: 庚子之变后,清政府为了继续其岌岌可危的统治,适应国难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推行了新政措施。在经济上清政府逐渐树立了工商立国的观念,设立商...
8.[学位]
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发生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
9.[学位]
摘要: 1875年,清政府派出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英国,正式与西方国家互派使节,这是它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甲甲午战败后,整个中国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正是在这...
10.[学位]
摘要: 该论题主要对张一麐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活动作了深入研究,以此了解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受儒学文化浸染的中国传统绅士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11.[学位]
摘要: 民变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清末民初,民变是整个社会不良运行状态的一种映照,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阵痛所致,江苏乡村民变则是一典型...
12.[学位]
陈昭常在清末吉林的内政改革和外交活动研究(1907-1910年)
摘要: 陈昭常是清末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但学术界对陈昭常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笔者目力所及范围内,尚未发现对陈昭常在东北地区担任地方官员时期的内政和外交活动的专门...
13.[学位]
摘要: 四川总督赵尔丰放弃清王朝在四川省的统治权,与立宪派合作,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成都和平光复。不久之后,发生了“成都兵变”。兵变为祸甚惨,成都菁华毁于一旦,四川民...
14.[学位]
摘要: 二十世纪初年(1901-1911)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它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也是社会急剧转变的十年。在这一时期,清政府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专制政权,进行了一...
15.[学位]
摘要: 放垦政策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的放垦不同于以往,它是一次全面、彻底的放垦。察哈尔口北三厅的开垦与内蒙古西盟的开垦不同,它的土地在名义上是官荒空闲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