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1474~1544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2篇,会议文献有2篇,学位文献有7篇等,王廷相(1474~1544年)的主要作者有胡栋材、岳天雷、计生荣,王廷相(1474~1544年)的主要机构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大学法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有这么一则故事:明末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讲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
2.[期刊]
摘要: 王廷相,河南仪封(今兰考)人,明弘治进士,长期任官监察御史。其廉政监察思想主要包括:改革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档案制度;
3.[期刊]
摘要: 王廷相的民生思想大致可归纳为:惠民之政,为了民生;均田薄赋,改善民生;崇俭禁侈,关注民生;力救灾荒,纾困民生。其中,还蕴涵着改革、节俭、救灾、民本等可资借鉴的...
4.[期刊]
摘要: 王廷相从气本论与对人性的具体考察两条理路对人性进行了诠释。他一方面以气释性,并在此基础上以"生之理"对人性进行了诠释,一方面又运用"以情观性"的方法,将"情"...
5.[期刊]
摘要: 王廷相认为当时的书院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崇尚清虚之谈,脱离实际,极难培养出有用之才。因此,他倡导知行并重,强调在学习中不能拘泥于原有知识体系及内容,要使知识合时...
6.[期刊]
摘要: 王廷相认为当时的书院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崇尚清虚之谈,脱离实际,极难培养出有用之才.因此,他倡导知行并重,强调在学习中不能拘泥于原有知识体系及内容,要使知识合时...
7.[期刊]
"气质"人性论的理论特质——以王廷相对"生之谓性"的阐发为中心
摘要: 明儒王廷相以孔子的“性相近”批判朱熹的“性善论”,并且重构了“性善论”人物谱系,其背后始终贯穿着对“生之谓性”的阐发这一线索。在王廷相的“气质”人性论中,先天...
8.[期刊]
摘要: 王廷相提出道寓于"六经"的思想,以"六经"为载道之文,强调求道于"六经",而不讲"四书";并尊孔非孟,批评宋儒之学.以维护孔子及"六经"的权威来降低孟子、朱熹...
9.[期刊]
摘要: 本文从宙观、知行观、天人观和价值观的视角,把王廷相的实学思想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元气实体论、实践真知论、力行实事论和实学经世论。王廷相的实学思想蕴含着许多有价值...
10.[期刊]
摘要: 王廷相在认识的来源上提出"合内外而一之",论证了一切认识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在认识的途径上,提出可分"见闻"和"思虑"两阶段,并阐述了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
11.[期刊]
摘要: 作为"气本论"哲学派别承上启下的重量级人物,王廷相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而且还在"气本论"宇宙观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性论和认识论,...
12.[期刊]
摘要: “艺道合一”是王阳明艺术美论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诉求,“以心释艺”是其诠释方法、心学立场的体现.目标、方法、立场的辩证统一使阳明的道艺观富于辩证性:心的本体性在某...
13.[期刊]
摘要: 王廷相的"道真"观念富有道家思想意味,这一观念集中体现了他对儒家之道的理解及其学说品格,且蕴含"求道"与"求真"的思想张力.道真说显现出王廷相对儒家之道的理解...
14.[期刊]
摘要: 当前学界在对王廷相和徐敬德的比较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作为他们哲学基础的气哲学,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局限在这一方面,则不仅无法进一步理解他们丰富的哲学思...
15.[期刊]
摘要: 在四川任职时期是王廷相哲学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经由该时期,王廷相的气学理论逐步确立起来,并体现出崇实、独立、明辨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其诗文创作、从政理念等各...
16.[期刊]
摘要: 我国明代中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廷相关于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的思想是深刻的,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价值.王廷相关于认识的主体性来源思想,已经并将继续对...
17.[期刊]
摘要: 王廷相作为明代中期以气为本的思想家,他的“气种说”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王廷相所论述的“气种”概念,来源于他对“气”特别是“元气”的诠释和理解。他认为,有“元气”...
18.[期刊]
明儒王廷相师友、门生及后学考论——兼论王廷相气论思想的形成与特点
摘要: 王延相气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与学友之间的论辩,特别是与中原地区的同道如何景明、许诰以及何瑭、吕柟等的思想交往,对其思想性格和学问风貌的塑造有较...
19.[期刊]
摘要: 张载气学弥补了中国古典气学形而上学不发达的缺陷,"太虚即气"、"气兼有无"等哲学命题的问世,标志中国古典气学已趋近内涵的思辨性和逻辑的周密性.明代王廷相在"理...
20.[期刊]
摘要: 本文从宙观、知行观、天人观和价值观的视角,把王廷相的实学思想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元气实体论、实践真知论、力行实事论和实学经世论。王廷相的实学思想蕴含着许多有价值...
1.[会议]
摘要: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形神观以“天精地形”、“形体神用”为主流,但这也内含了形神二元论的思想,将形、神视为两个独立存在的实体.明代哲学家王廷相坚持性(神)气一元论,...
2.[会议]
摘要: 当前学界对于王廷相和徐敬德的比较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作为他们哲学基础的气哲学。这无疑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局限在这一方面,则不仅无法进一步理解王、徐两人丰富...
1.[学位]
摘要: 从明朝开国到弘治、正德年间这一百多年里,程朱理学作为官方哲学占据了哲学界的正统地位。但随着时间的下移,许多因素使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无法继续维持,与此同时,哲学...
2.[学位]
摘要: “气”的概念在先秦就已被提出,其发展经历了先秦、汉唐和宋明3个高峰。到北宋时期,张载建立了以“气”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出了“太虚即气”的观点,该观点由“太虚”...
3.[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选取明代中期罗钦顺、王廷相、吴廷翰三人的气学思想进行综合研究,力图探索一下明代中期以他们为代表的气论思潮发展的逻辑理路以及如何评价他们在气学发展中的地...
4.[学位]
摘要: 根据王廷相政治哲学体系本身所固有的
5.[学位]
摘要: “知”、“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贯穿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在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在知行问题上提出了各种系统的理论,使得它成为了当时哲学上讨论的重...
6.[学位]
摘要:
王廷相是明代中期的哲学家。他多年研究自然科学,适应当时社会发展,构造了一个以元气为万物本源的完善的哲学体系。
明朝中期,政治危机凸显,社会矛盾激化...
7.[学位]
摘要: 基于王廷相气本论思想在其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国内对其思想研究的著作也较多,任何一部中国哲学史无一例外地都对王廷相的思想作了一些研究,只不过有多有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