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下垂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23篇,会议文献有19篇,学位文献有2篇等,内脏下垂的主要作者有刘铁军、原安国、张益辉,内脏下垂的主要机构有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疾病,病程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本病治疗手段匮乏,疗效欠佳,中医在本病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胃下垂的进展情况...
2.[期刊]
摘要: 总结万强教授治疗胃下垂临证经验;万教授认为胃下垂为气机升降紊乱,治疗不惟补中益气升提法。提出可分期治疗:治疗初期,通补兼施,以通为主;后期以补为主,临床上效果...
3.[期刊]
摘要: 慢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病,大多由于急性肝炎失于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致湿热逗留,气滞血瘀、肝脾两伤、气阴背虚、久而久之造成.就病程而言,如急性期迁延不愈,超过6个月~...
4.[期刊]
摘要: 2010年一2012年,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配合消食口服液治疗胃下垂,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
5.[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辅治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用针刺联合中药保留灌肠...
6.[期刊]
摘要: 下陷病多从气虚、中气下陷论治,然而气虚作为下陷病之标并不能代表其根本病机.刘喜明教授站在病机角度,从气血阴阳辨治出发,认为气虚、血虚、阴伤、阳虚均可引起下陷病...
7.[期刊]
摘要: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以脘腹痞满、嗳气不舒、胃脘疼痛、漉漉有声为主,属于中医学"痞证""胃脘痛""胃缓"范畴,病机多责之于脾胃而鲜有论及水饮.笔者...
8.[期刊]
摘要: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以脘腹痞满、嗳气不舒、胃脘疼痛、漉漉有声为主,属于中医学"痞证""胃脘痛""胃缓"范畴,病机多责之于脾胃而鲜有论及水饮.笔者...
9.[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结合温阳健脾汤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对肛门坠胀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PPH术及西药...
10.[期刊]
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龙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TNF-α,IL-6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诺和龙对于高血糖状态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TNF-α及IL-6的作用.方法 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患者120例,随机平均...
11.[期刊]
摘要: 盆腔脏器脱垂( POP)多发于女性,据估计60岁以上的女性25%存在某种程度的POP[1]。该类疾病是指包括膀胱、子宫、阴道及部分肠道因盆腔结缔组织退化、创伤...
12.[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钡餐检查、超声胃造影检查、胃镜检查在胃下垂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方法:对2008-2012年间在我院影像科确诊检出4380例胃下垂患者的钡餐检查、超...
13.[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管型(PLMA)喉罩通气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喉罩组)和气管插...
14.[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腹三针治疗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下垂患者136例作为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
15.[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手术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胃下垂患者分为3组:单纯西药组、单纯埋线组、联合组各50例。单纯西药组...
16.[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眼部带状疱疹的诊疗体会.方法:通过对30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最适宜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实施全面的治疗方案,全部患者均得到康复...
17.[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及评价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胃下垂所致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予西米替丁针0.6g+654-2针1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
18.[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腹部多个穴位使用电针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11例已确诊的胃下垂患者百会穴及其腹部多个穴位,腹部使用电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在11例患者...
19.[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农村地区狂犬病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上海农村狂犬病暴露率为...
20.[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配合补中举陷汤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因胃下垂(脾虚气陷型) 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
1.[会议]
摘要: 目的:寻找治疗胃下垂的有效办法.方法:将胃下垂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针刺中脘、足三里(双)、百会、脾俞(双)、胃俞(双).用1.5寸3...
2.[会议]
摘要: @@葛书翰主任医师为国家第二批“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针灸临床40余载,擅用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30余种疾病。葛老对胃下垂的防...
3.[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补中升陷汤加减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胃下垂诊断,且为脾虚气陷证的病例57例,其治疗组30例,予补中升陷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7...
4.[会议]
摘要: 通过对胃下垂病因病机的探究,分析了其临床症状,采用推拿结合反射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并应用于临床30例病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指出推拿手法治疗,起到理气活血,调...
5.[会议]
摘要: 作者近年来采用推拿,针灸并用,并嘱病人配合以医疗练功增强治疗胃下垂,疗效较为满意,本文予以介绍.
6.[会议]
摘要: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病势缠绵,推拿对其治疗效果显著.本文综述了推拿在临床上治疗胃下垂的应用情况,提出未来应在手法种类、频率、力度等方面上开展规...
7.[会议]
摘要: 49例胃下垂患者,采用经外奇穴芒针疗法配合脐灸及中药内服治疗,并与对照组44例(单纯采用中药内服)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
8.[会议]
摘要: 胃下垂,中医辨证为中气下陷,是由胃隔韧带,肝胃韧带,脾胃韧带和腹肌松驰,无力而引发的一种内脏下垂的疾病,临床上多见于身体瘦长或消瘦的人群。药物及理疗、针灸、推...
9.[会议]
摘要: 笔者自拟升胃汤加减治疗胃下垂21例,8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小弯角切迹恢复到髂嵴连线水平以上);10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胃小弯角切嵴虽在髂嵴连线水平以...
10.[会议]
摘要: 胃下垂中医叫做胃缓,是由于长期饮食失节,七情内伤,饮酒过度,劳倦过度而致中气下陷、胃缓下垂的病证.该病与中医所讲的虚痞有相似之处,虚痞是指无物无滞的痞证.由饮...
11.[会议]
摘要: 单兆伟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从医50余载,擅长中医脾胃病诊治,文章...
12.[会议]
摘要: 胃下垂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多见于瘦长体型,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近两年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
13.[会议]
摘要: 作者系统调查分析了胃肠起搏原理及其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研究指出胃肠电起搏对慢波电位的影响及其前景与展望.
14.[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腹针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利用腹针疗法治疗胃下垂25例.结果:经过一疗程(20天)的治疗,并随着6月—1年随访.25例临床治愈20例,(80%...
15.[会议]
摘要: 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下垂32 例,治愈占50%,好转占43.175%,无效占61.25%, 总有效率93.17%
16.[会议]
摘要: 本文论述了肾下垂是指立位时,肾脏位置低于第三腰椎者,一般以右腰下垂较多见,临床上肾下垂发病以体形消瘦者,女性为多见,分析了肾下垂的病因病机,根据分析结果,对肾...
17.[会议]
摘要: 胃下垂是常见的慢性胃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甚满意。本文对腹三针治疗胃下垂进行了探讨。文章通过68例临床观察,证明该方法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
18.[会议]
摘要: 胃下垂主要由于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无力或腹壁肌肉松驰所致。本文对长针提胃法治疗胃下垂进行了研究。文章阐述了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疗效分析等情况,并进行了...
19.[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味联合吗丁琳片、干酵母片治疗胃下垂的疗效。方法:以30例胃下垂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治愈15例,治愈率50%;好转12例,好转率40...
1.[学位]
摘要: 蠲痛汤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HN)验方,系导师根据《普济本事方》之麝香丸化裁而成,由全蝎、地龙、川乌、合欢花和麝香组成,具有化瘀通络、安神止痛功效.该...
2.[学位]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温肾举陷汤加减治疗胃下垂(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方面探讨温肾举陷汤加减的作用机理,为温肾举陷汤加减治疗胃下垂提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