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528篇,会议文献有241篇,学位文献有50篇等,孔穴的主要作者有沈雪勇、张永臣、程为平,孔穴的主要机构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针灸大成》是明代著名医家杨继洲汇编的针灸学巨著,该书具有享誉世界的影响力,百会穴隶属督脉,是临床常用穴位,其定位方法历来是医家讨论的热点,《针灸大成》中关于...
2.[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影像技术,观察肾俞穴水平断面肾的显示情况,了解肾俞穴与肾的位置关系,为避免针刺损伤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志愿者160例,用磁共振仪采集...
3.[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穴位注射特定穴对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发病住院治疗的97例脑卒中急性期便秘患者...
4.[期刊]
摘要: 目的:探析古代文献中经渠穴的优势主治病症及配伍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第5版)、《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中检索1949年10月以前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
5.[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影像技术,分析、比较肾俞穴断面解剖层次,提升对肾俞穴解剖结构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择肥胖、超重、正常与过轻4种体型的8位成年志愿...
6.[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中渚穴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和腧穴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7.[期刊]
摘要: 目的:探析厉兑穴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关厉兑穴的文献进行检索,运用数据挖掘软件Gephi、VOSviewe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4...
8.[期刊]
摘要: 探讨国医大师石学敏“气海理论”的内涵、针刺人迎穴降压的机理及临证特点。“气海理论”对人体营卫气血脉等重要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释,从中医角度解释了现代医学中血...
9.[期刊]
摘要: 对2006年9月颁布的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中足三里、上巨虚和下巨虚穴的位置进行探讨,通过分析针灸古籍中三穴穴名释义、取...
10.[期刊]
采用红外热像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背俞穴位置古今差异的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被测点的温度和血流灌注量,从穴位特性的角度来探究背俞穴3种不同定位方式的有效性。对毫针刺激与不刺激穴位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针刺对穴位特性的影响。...
11.[期刊]
摘要: 为揭示《素问·刺腰痛论篇》中9条特殊经脉("解脉""同阴之脉""衡络之脉""会阴之脉""直阳之脉""飞阳之脉""昌阳之脉""散脉""肉里之脉")的具体所指,本...
12.[期刊]
摘要: 本文就《扁鹊心书》中石门、关元、天柱、腰俞、命关、目窗与脑空7个命名及定位有歧义的腧穴提出作者的见解.认为胞门子户并非石门,脐下即关元,大杼即天柱,脐俞即腰俞...
13.[期刊]
摘要: 阿是穴是最早发现的穴位,早于经穴,因具有特殊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镇痛功效,为历朝历代的医家所重视。但对于阿是穴的应用并不相同,随着研究、应用的不断发展,阿是穴已...
14.[期刊]
摘要: 中脘穴为八会穴之“腑会”,胃之募穴,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理气止痛、补益中气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脾胃疾病及相关的内科、妇产科疾病,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可行针刺、...
15.[期刊]
摘要: 胃脘下俞属经外奇穴,是现代针灸临床中常用来治疗糖尿病的第一要穴。该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胃脘下俞从古至今穴名演变颇多,各医家对其定位的认...
16.[期刊]
摘要: 临床发现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胃肠道功能的紊乱或存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脑-肠”这一通行道路上的相关物质的改变与抑郁病...
17.[期刊]
摘要: Stecco等通过解剖观察发现的CC点和CF点与十四经穴部位高度吻合,主治相同,取穴方法及处方原则与《黄帝内经》之前的方法契合。相当于两个研究小组在不同的时空...
18.[期刊]
摘要: 艾灸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治疗方式,其独有的温通、药物和光辐射效应,在人体“扶正固本、疏通经络”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胃...
19.[期刊]
摘要: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腧穴的名称是天文、地理、建筑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现,腧穴释名有利于体会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肝之原穴,是临床...
20.[期刊]
摘要: 此文基于临床与实验文献中内关穴对心、三焦、肝、脾、肾、胃、胞宫调治作用的分析,探讨"经穴-脏腑相关"理论。笔者搜集中国知网1984—2020年关于内关穴的临床...
1.[会议]
摘要: 今以人中穴为例,从其形义两个方面探讨人中穴的命名.进一步从人中穴所处的位置出发,结合天地、阴阳、五行、经络、官窍等中医基础理论,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此穴名的涵义...
2.[会议]
摘要: 《内经·寒热病》篇对于"暴音气鲠,取扶突与舌本出血"中舌本的理解,现代各家的解释不一,各有不同.其中最多见的释义是指舌下的大筋,即金津、玉液.亦有的说是指风府...
3.[会议]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国以四花穴为主穴的治疗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四花穴的优势病种及中医常用疗法.方法:利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中国知网中自1959年1月至2016...
4.[会议]
摘要: 二维超声显示近80%穴位在筋膜聚集的位置,或者靠近筋膜的区域,解剖定位相对固定;通过能量多普勒及Adler血流分级,提示“血气”与血流之间并无关联;通过用超声...
5.[会议]
摘要: 1900年,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大量中世纪写卷,内有针灸资料,如《灸经图》、《新集备急灸经、《明堂五脏论》等,其中有唐代以前的古穴,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6.[会议]
摘要: 《内经》中将腧穴定义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多处条文又以“络”代指腧穴,因此腧穴应是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正气经腧穴在经脉络脉间往返输注.
7.[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贴与莉芙敏能否有效改善患者的潮热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方法:选取我科门诊及住院的57例符合入组标准...
8.[会议]
摘要: 稳态是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自主发生的动态调节过程,保持稳态平衡是生物生存的基础.穴位是病理条件下,能够与靶器官发生交互作用的体表位域,激活态的穴位在机体的...
9.[会议]
摘要: 本文重点对基于数字人技术的腧穴安全可视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回国展望,要深化课题,还要撰写标书,争取课题,以及建立稳定持续的科研合作关系。
10.[会议]
摘要: 腰眼为俗语,多指腰部的一凹陷位置,但具体的位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每个人对于"腰眼"的位置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腰眼”是一个部位,一个腰部似“眼”...
11.[会议]
摘要: 阿是穴由来己久,理论基础来源于《内经》“以痛为输”,最早由唐代医家孙思邀提出,是用来寻找疾病反应点的一种取穴方法,后世医家并逐渐发展为独立于经穴系统之外的一类...
12.[会议]
摘要: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腧穴配伍优选及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973首席科学家王之虹教授提出了"三维时空同功穴配伍理论体系"的构想方案,...
13.[会议]
摘要: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健康状态由过去单纯的患病者和健康者两类人群转变为患病者、健康者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人群.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
14.[会议]
摘要: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的功能在于输注脏腑经络气血,促进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而当人体发生疾病时,体内气血状态产生改变,而特定的腧穴则会发生...
15.[会议]
摘要: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布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反应点和传导点.当人体内脏发生病变时,体表腧穴往往会出现特异性改变...
16.[会议]
摘要: 目的:阐述古代医学文献中穴位敏化的现象与规律.方法:研究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关穴位敏化的医家专论、临床应用与相关医案,归纳总结穴位敏化的现象与规律.结果:古代医学...
17.[会议]
摘要: 本文依据《难经》第六十二难至八十一难,分析了五输穴、原穴、背腧穴和募穴特殊穴位的特性,总结了针对特殊穴位提出的独取五输穴主治病证、子母补泻治疗法、俞募治疗法、...
18.[会议]
摘要: 目前认为,阿是穴在机体正常的状况下并不存在,它是一类在机体疾病情况下显示出来的临时性腧穴,且随病情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机体处于似病非病状态下,沿经络所过寻切按压...
19.[会议]
摘要: "天容"一穴出自《灵枢》,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通用《针灸学》教材将其归为手太阳小肠经,各出版社所出版的针灸穴位图谱亦将其归为小肠经.笔者发现《内经》各篇多处...
20.[会议]
摘要: 古人对经穴的标注,是感悟和临床功效的记录,标注是1种指向.经穴并不是现代科学理念的产物,但它的临床功效证实它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就内含科学性!对经穴的标...
1.[学位]
摘要:
1研究背景
中医学认为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它既是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的反映,又是通过针灸可以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部位。...
2.[学位]
摘要: 目的:归纳古代文献与现代文献中有关八脉交会穴定位及主治作用的演变情况(以古代文献为主),总结出八脉交会穴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八脉交会穴的原始理论依据及其特点和...
3.[学位]
摘要: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穴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缓解患者症状上的疗效与优势,为灵龟八法开穴治疗STC推广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
4.[学位]
摘要: 目的: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分析选取脾胃经穴为主,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作系统观察,探讨针刺脾胃经穴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5.[学位]
隔药饼炙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雌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观察隔药饼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雌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命门穴对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给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有效的实验依...
6.[学位]
摘要: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中合谷穴相关记载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合谷穴主治应用规律,为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微机检索《中华医典》,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7.[学位]
足三阴经相关经穴穴位体表电阻反应胞宫生理病理变化的特异性研究
摘要: 目的:本研究根据穴位是“神气之游行出入也”的传统理论,以胞宫常见病症原发性痛经为研究切入点,从穴位电学特性的生物物理指标,观察与胞宫相关的同经不同类的穴位、同...
8.[学位]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面口部穴位的躯体感觉传入和胃扩张刺激的内脏感觉传入信息在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的汇聚以...
9.[学位]
摘要:
脑户穴是属于督脉的穴位,为督脉与足太阳之会穴,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是一阴阳变化穴道。
脑户穴与众多学术学说关系匪浅,它是印度的能量学...
10.[学位]
摘要:
目的:
参考古代及现代的文献有关次髎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透过收集数据,希望了解到使用的原则和用不同工具作用于次髎穴的治疗效果。从而在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及...
11.[学位]
摘要:
目的:
1.探寻慢性颈痛患者颈肩背部的阿是穴分布特点。
2.探讨阿是穴与局部经穴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疗效差异。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