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带、高能粒子分布和环电流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8篇,会议文献有31篇,学位文献有33篇等,辐射带、高能粒子分布和环电流的主要作者有沈永平、王同权、邹鸿,辐射带、高能粒子分布和环电流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对辐射环境模型AP9/AE9/SPM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分析了AP9/AE9/SPM辐射环境模型的发展历程、建模数据、模型能力、模型使用方法、模型特点和局限性...
2.[期刊]
摘要: 对搭载于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上的“星内高能粒子探测器”首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表明 ,在卫星 780km轨道高度上所纪录到的所有高能粒子通量事件都只出现在 3个...
3.[期刊]
摘要: 对空间辐射环境的效应以及“星内高能粒子探测器”原理和设计做了简要而全面地介绍 。
4.[期刊]
摘要: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the transport of high energ...
5.[期刊]
摘要: 通过简化半导体器件灵敏单元,计算得到了宇宙高能质子在器件灵敏单元内产生的能量沉积.然后利用地面重离子实验单粒子翻转数据得到的Weibull函数,计算了CRRE...
6.[期刊]
摘要: 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地球静止轨道高能电子通量在线预测模型。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新的粒子群多样性测度计算方法,有效改善其早熟收敛...
7.[期刊]
Global distributions of storm-time ionospheric currents as seen in geomagnetic field variations
摘要: To investigat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global geomagnetic field varia...
8.[期刊]
摘要: The Substorm Current Wedge (SCW) occurrence in the late growth and onset phases...
9.[期刊]
摘要: TC2 spacecraft scientific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during the geomagnetic storm...
10.[期刊]
摘要: 磁场重联是空间等离子体和实验室等离子体中的常见现象,被认为是太阳耀斑和磁层亚暴的重要机制.实验室磁场重联的模拟研究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
11.[期刊]
摘要: 使用最新版本的Space Radiation 7.0软件对典型卫星轨道(包括地球同步轨道、中地轨道和低地轨道)的空间辐射环境进行提取和计算,分析不同空间天气和...
12.[期刊]
摘要: 由于高能电子的穿透能力较强,需要采用较厚的探测器进行探测.在中巴合作资源卫星上的星内粒子探测器,以往采用的是锂漂移型探测器.由于锂漂移型探测器有噪声大、不稳定...
13.[期刊]
摘要: 在“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答器分析测试平台的基础上,参照UnisigSubset085规范,对测试应答器传输模块的辐射模式估计进行了xml语言规...
14.[期刊]
摘要: 利用"实践六号"A星3台辐射剂量仪2004年9月至2007年1月的在轨探测数据,对太阳活动低年,该卫星所处太阳同步轨道不同方向、不同屏蔽厚度下的辐射剂量水平及...
15.[期刊]
摘要: 利用NOAA-12卫星数据对空间环境平静时期太阳同步轨道处辐射带质子投掷角分布进行了研究.根据投掷角分布的经验公式,计t算出90°投掷角的质子方向强度和各向异...
16.[期刊]
摘要: 利用2012年8月NOAA N15,N16,N17,N18卫星中能质子和电子探测器(MEPED)>6.9 MeV质子能档的数据,研究了800 km高度处南大西...
17.[期刊]
摘要: 文章着眼于提高地球同步轨道(GEO)空间地磁亚暴带电效应模拟的真实度,对多能量电子模拟空间地磁亚暴带电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估.首先采用单一能量电子束的地面试验对S...
18.[期刊]
基于Space radiation 5.0软件平台分析典型GEO空间辐射环境
摘要: 文章介绍了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美国引进的空间辐射环境及效应分析软件Space Radiation 5.0的结构功能模块,采...
19.[期刊]
摘要: 空间辐射对载人空间探索造成巨大的风险,而且对空间任务的设计也提出了诸多限制条件.评述了低地轨道与地球磁层之外的空间辐射环境的来源和组成,以及模拟空间环境效应的...
20.[期刊]
摘要: 由等离子体层嘶声波引起的电子散射效应是地球内磁层电子损失的重要机制,也是地球内外辐射带间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量化嘶声波对高能电子散射效应的研究过程中,冷等离...
1.[会议]
摘要: 在空间环境探测中,需要探测MeV量级的电子。高能电子的穿透能力较强,需要采用较厚的探测器进行探测。通常采用锂漂移型探测器.由于锂漂移型探测器有噪声大、不稳定等...
2.[会议]
摘要: 根据高空核爆炸辐射带捕获粒子运动理论和带电粒子与大气相互作用机理,跟踪核爆炸主要裂变碎片离子在地磁场和大气作用下的运动,采用蒙特卡罗和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统计...
3.[会议]
摘要: 新型的硅光电倍增管(SiMT),具有两种工作模式:Fast读出和Standard读出,由于Fast读出模式的信号具有下冲,所以一直以来,多用Standard读...
4.[会议]
摘要: 实际辐射场中往往存在多种粒子,因此需要研发混合场测量技术.利用硅酸镱镥(LY-SO)-塑料闪烁体组合与硅光电倍增管构成探测器探头,并与后端的数字化转换器等电子...
5.[会议]
摘要: 为分析EJ299-33A塑料闪烁体对n/γ的鉴别能力,制作闪烁体探测器,搭建从探测器到数据采集处理完整探测系统,通过该探测系统做了6mm(h)×6mm(w)×...
6.[会议]
摘要: 本项研究中,对NOAA卫星的高能质子探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初步结论:1)在近地轨道内辐射带区域,高能质子通量存在着明显的各向异性;2)通过P6能道不同探测...
7.[会议]
基于SAMPEX卫星观测的南大西洋异常区高能质子动态分布特征
摘要: 本文利用SAMPEX卫星1992年7月至2004年6月间19-27MeV高能质子数据对南大西洋异常区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南大西洋异常区高能质子的分布随着高...
8.[会议]
摘要: 地球辐射带是人类进入太空最早发现的空间天气现象.然而,随着人类科技水平提升和视野拓展,辐射带仍存许多悬疑问题有待解决.同时,人造卫星在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
9.[会议]
摘要: 本文基于波粒共振扩散相对论理论,结合辐射带高能粒子分布模型,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模式、不同渡谱带宽、不同冷等离子体参数等条件下波与粒子的共振范围以及高能粒子的损失...
10.[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实践五号"卫星的高能粒子探测数据,拟合出不同L、B值的内辐射带高能粒子投掷角分布经验公式,给出由辐射带中心区到边缘的高能粒子的投掷角分布变化规律.同...
11.[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的空间粒子探测中,对能量粒子探测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并针对这些方法提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文章中将探测目标分为质子、电子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并分...
12.[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我国风云一号C星、D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在轨期间探测的结果,包括高能电子通量、高能质子通量,双辐射带南大西洋异常区(SAA区)带电粒子环境的中长期变化...
13.[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神舟四号的高能电子探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载人航天轨道上空间环境宁静期、地磁场扰动期高能电子微分方向通量的空间分布、方向分布,并把神舟四号高能电子实测数据...
14.[会议]
摘要: 我们从平静日和扰动日两个角度分析中巴资源卫星的星内辐射环境.01星的数据分析表明,平静日的辐射分布基本与AE8和AP8模型相似,仅高纬电子通量有所差异.扰动日...
15.[会议]
摘要: Geant4是由欧洲核子中心(CERN)主导开发的一个蒙特卡罗程序包。Geant4可以详细模拟高能粒子在材料中的输运,应用范围主要包括高能物理、核试验、医学、...
16.[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然放射性问题的重要性,人为活动引起天然辐射照射增高和伴生矿的关系,讨论了在天然放射性管理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17.[会议]
摘要: 本文对全国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估算中国γ辐射吸收剂量率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地球化学数据源、地球化学数据估算陆地γ剂量率、地球化学数据估算陆地γ剂量率方法的有效性...
18.[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人员和仪器设备的概况,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及点位,监测的质量保证以及近年来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全国辐射环境质...
19.[会议]
摘要: 本文中较全面的评述超强磁暴条件下的磁层,辐射带环境,特别是1859年的特大磁暴和近年来观测到前10位的超大磁暴。分析了在如此强的磁暴条件下,环电流中集聚的能量...
20.[会议]
摘要: 能量粒子的投掷角分布测量对于磁暴、粒子加速机制等空间物理理论研究和空间天气的准确现报和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小孔成像技术和位置灵敏探测器构建的小孔成像探...
1.[学位]
摘要: 辐射带自1958年被发现以来就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它又成为空间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原因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围绕电子辐射带复杂和剧烈的动态过程存在着许多尚...
2.[学位]
摘要: 地球辐射带是内磁层中能量>100 keV高能带电粒子聚集成的等离子体区域。辐射带电子的演化非常复杂以及剧烈,并且可以对星载系统和航天员造成严重危害。以往的工作...
3.[学位]
摘要: 地球电子外辐射带的变化非常剧烈和复杂,尤其是地磁暴期间。外辐射带中的高能粒子可能会对卫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辐射带也是太阳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
4.[学位]
摘要: 范·艾伦辐射带包含大量被地球磁场捕获的高能电子,这些电子可造成多种卫星故障,甚至对在轨航天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受多种加速、损失和输运过程的影响,辐射带电子通量经...
5.[学位]
摘要: 辐射带中各种波动对其中电子通量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暴时热离子的注入会形成不稳定的离子分布,激发两种低频波动。其一是电磁离子回旋波,它可以和相对论电子回旋...
6.[学位]
摘要: 地震的破坏性有目共睹,对于地震的研究也是迫在眉睫,利用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更加全面深入的解读和了解地震,这对于突破短期临震预报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各...
7.[学位]
摘要: 缓变型太阳高能粒子(SEP)事件中能量粒子在近太阳附近的加速及释放过程研究是深入理解太阳高能粒子事件与日冕物质抛射(CME)爆发因果关联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利...
8.[学位]
摘要: 辐射带是地球磁层中重要区域之一,磁暴期间辐射带高能粒子通量的增强对航天器、宇航员和地面输电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辐射带中高能粒子通量的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9.[学位]
摘要: 许多年来地球磁层是令人类充满幻想的神秘空间。近年随着人类空间活动和航天探测器的增加,例如,美国的RBSP项目、SAMPEX卫星等,人类加快了对地球内磁层高能粒...
10.[学位]
摘要: 辐射带作为地球周围被地磁场捕获的高能带电粒子的区域,自从1958年由美国卫星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约有1至7个地球半径的分布范围,它主要由高能电子和质子以...
11.[学位]
摘要: 在地球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存在着大量被地磁场捕获的高能(200keV-几十MeV)带电粒子,这个捕获区域称之为辐射带,它是地球磁层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被地球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