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44篇,学位文献有19篇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主要作者有王开玺、丁汝芹、何新华,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主要机构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盟誓在原始部落时期已经出现,它是当时人用来相互约束的一种手段。到了春秋时期,盟誓之风尤甚,《左传》中记载了此时期频繁的盟誓活动。春秋时期,王权式微,诸侯争霸,...
2.[期刊]
摘要: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礼刑思想的重要文献.礼产生于原始时期的饮食祭祀仪式,周公对前代的礼乐进行整理和改造,孔子又通过对周礼的损益,提出"行礼知仁"的礼仪观,将...
3.[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
4.[期刊]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的地方军事化——以广东和京津地区为例
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团练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筹码,成为清政府战争决策和外交谈判的博弈手段.广东战场团练兴办于省城广州陷落之后,由流亡城外的主政官员以在籍绅士的身...
5.[期刊]
摘要: 越王朱句是越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国君,然由于史料缺乏,学界因此对其在位之年代产生了诸多分歧.结合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对朱句纪年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探讨后认为...
6.[期刊]
摘要: 发轫于北魏《水经注》、经唐宋诸地理名著轮番解读及明清学者递相祖述的传统观点认为,定公四年(前506)吴兵入郢之战的进军路线和战场在从鄂东举水流域至鄂中江陵的长...
7.[期刊]
摘要: 笔者于本刊2019年第10期发表的《吴兵入郢之战之进退军路线考辨》一文中,将秦楚军反击联军首战之“稷”地推定于汉新野之黄邮聚一带,秦楚军接着于此南下沂邑击溃联...
8.[期刊]
摘要: 波兰战事打响,全世界在震惊的同时,更多的目光集中在英法两国政府身上。9月3日,英法相继对德宣战。然而除了海上的战斗和法德边境小规模交火外,英法联军几乎按兵不动...
9.[期刊]
摘要: 《望厦条约》 签订后,美国获得了期待的特权,但是此后中美贸易始终停滞不前,无法满足美国工商业的需求.修约被当作对华外交政策,终于历经四次修约,签订了《天津条约...
10.[期刊]
摘要: 郑成功生于明清易代之际,遭遇家国之难,他“性喜《春秋》”,认同并践行《春秋》“尊王攘夷”与“大一统”“大复仇”之思想,其诗文中亦力倡尊攘复仇、移孝为忠.如果说...
11.[期刊]
摘要: 同治年间,华工出洋合法化。外国不法商人与拐匪倾力合作,大量的华工被拐卖出洋,清政府对华工的态度逐渐从漠视转为积极,开始与英法官员斡旋,签订了二十二款章程,该章...
12.[期刊]
摘要: l860年,英法联军在抢掠了圆明园内的诸多藏品后,为何还将其付之一炬?是强盗的野蛮行径,还是为了报复清政府的傲慢,或是,为了给巴夏礼等人报仇?
13.[期刊]
摘要: 郡源于三晋,并非产生于秦国,郡制是从三晋文化区传入秦国的。设郡主要是为了加强军事力量,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是推动郡产生的直接原因。春秋时期的郡已设郡守和属官治理;...
14.[期刊]
摘要: 今年是圆明园建园310周年。自1707年康熙帝将畅春同北面的一块地方赏给皇四子胤稹修建园林算起,前153年的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清帝的...
15.[期刊]
摘要: 《圆明园三百年祭》/王开玺 圆明园既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巨大宝库。本书以历史学的视角、理论与方法为主干,全面介绍了北京西北五...
16.[期刊]
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何桂清任两江总督,自从英法联军进军上海,逼迫清廷"修约"时,何桂清就多次上奏咸丰帝,坚持以抚为主,力促和局,希望能够与列强和谈,避免发生军...
17.[期刊]
摘要: 同治年间,华工出洋合法化.外国不法商人与拐匪倾力合作,大量的华工被拐卖出洋,清政府对华工的态度逐渐从漠视转为积极,开始与英法官员斡旋,签订了二十二款章程,该章...
18.[期刊]
摘要: 郡源于三晋,并非产生于秦国,郡制是从三晋文化区传入秦国的.设郡主要是为了加强军事力量,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是推动郡产生的直接原因.春秋时期的郡已设郡守和属官治理;...
19.[期刊]
摘要: 大西山的文化。经过近四年的策划,得以成功地推出。这也是咱们西部‘三山五园’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香山的神秘面纱也逐渐地掀开。200多年前,1860年10月18号...
20.[期刊]
摘要: 齐鲁初封治国的史事在秦汉典籍中多有记载,各种思想流派从自身的学术角度对此事做出定位和评价.分析这一史事多个文本的记载,探索古代思想家重构史事情节、挖掘文化意义...
1.[学位]
摘要: 本文论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清军后勤的关系,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清军后勤研究的现状及后勤与战争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
2.[学位]
摘要: 巴夏礼是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有影响力的驻华外交官之一。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主要的历史事件为中心,描述巴夏礼自1841-1861年期间在中英外交冲突中成长为外交官的...
3.[学位]
摘要: 所谓修约,就是从1854年开始的英法美等西方国要求清政府修订《南京条约》等的外交谈判活动;换约即是1859年英法使团要求与清政府在北京城互换《天津条约》,以实...
4.[学位]
摘要: 本文试图对《越缦堂日记》一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体内容、价值与不足、版本及其引用等作一新的研究尝试,兼及勾勒李慈铭的生平和著作,而着力点在于铺陈其中关乎世道人心...
5.[学位]
摘要: 1856-1860年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继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侵略者对中国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这次战争也是近代中国五次大规模抵抗资本-帝国主...
6.[学位]
摘要: 琦善在鸦片战争中受命直接与英交涉,他的思想观念在与英方的接触中受到了明显的触动,他的对英政策也随之不断转变.这种转变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阶层代表性和时代特色,值得...
7.[学位]
摘要: 鸦片的出现和发展,与人类历史密不可分.鸦片流入中国久已有之.然而,西方殖民主义者将鸦片贸易作为一种侵略手段,则是在近二百年的时间.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借着不平等...
8.[学位]
摘要: 20世纪初,清王朝为了挽救濒临灭亡的命运,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禁烟运动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禁绝鸦片的过程中,清政府下定决心抛弃罪恶的鸦片税收,而...
9.[学位]
摘要: 19世纪80年代,沙俄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新一轮侵略。此时,供职于国史馆的湖北枝江爱国学者曹廷杰,为争主权、御外辱,毅然投笔从戎,来到吉林边防,在深入分析东...
10.[学位]
摘要: 刘长佑为“中兴名臣”之一,是湘系集团中较早任督抚大员的人物。他拔贡生出身,投笔从戎,是最早“楚勇”的创始人之一。历任广西巡扰、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云贵总督等显...
11.[学位]
摘要: 咸同年间,贵州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各族人民大起义,起义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为贵州历史上所罕见。战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使得贵州政治、经济、军事、...
12.[学位]
摘要: 鸦片问题是近代广西社会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鸦片做为药材自隋唐时期传入中国,在医学方面贡献良多。由于发现吸用鸦片有助于提高男子的性功能,因此在明朝中叶以后,吸食...
13.[学位]
摘要: 娼妓的历史由来已久,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对之有不同的理解。澳门自明中后期以来就是一个华洋杂处的地方。鸦片战争后,澳门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849年以后,澳葡当局制...
14.[学位]
摘要: 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842—1856年)对西方的外交,是中国近代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中西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清政府对西方的外交包...
15.[学位]
摘要: 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再次提出广州入城问题,遭到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拒绝。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随后在广州成立了以托马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