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事业史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49篇,会议文献有10篇,学位文献有48篇等,科学事业史的主要作者有朱安远、周程、秦铮,科学事业史的主要机构有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世界格局变迁和工业革命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科技赶超,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历史机遇。德国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
2.[期刊]
摘要: [目的/意义]通过收集国外学者关于技术预测的相关研究,深入了解技术预测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基于20...
3.[期刊]
摘要: 美国在统一之前便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科技赶超。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其科技强国的地位,冷战促使其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至今科技实力仍保...
4.[期刊]
摘要: 科学进步的本质是不间断的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在古代科学思想史前提下,科学进步的含义与常识问题的解释之间具有关联性。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丰富以及科学视野的不断开...
5.[期刊]
摘要: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工业实验室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大科学发展的产物,体现了爱迪生个人超凡的创造力,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规模由个人到组织...
6.[期刊]
摘要: 汽车制造能力是国家核心科技竞争力的体现,且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国防安全等密切相关.文章梳理了汽车在历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
7.[期刊]
摘要: 汽车制造能力是国家核心科技竞争力的体现,且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国防安全等密切相关。文章梳理了汽车在历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
8.[期刊]
摘要: 西方女性主义科技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发展为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以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代表学者、经典作品和研究组织三个维度,聚焦20世纪7...
9.[期刊]
摘要: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工业实验室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大科学发展的产物,体现了爱迪生个人超凡的创造力,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规模由个人到组织...
10.[期刊]
摘要: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获取的技术预测科学文献,从文献维度、内容维度等角度进行可视化共现及聚类分析,探索技术预...
11.[期刊]
摘要: 本文从自然认知水平、技术水平、社会生产方式等因素对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的塑造作用入手,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根本区别及其原因,以及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科技进步...
12.[期刊]
摘要: 文章以“科学”这一概念在西方语境中的历史为考察对象,包括中世纪拉丁文中的scientia、physica、scientificus、naturalisscie...
13.[期刊]
摘要: 在物理化学学科的创建过程中,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无疑居于突出重要的地位,他是这一新学科的领导者和集大成者.本文简要介绍了奥斯特瓦尔德的成长经历、科学成就、性...
14.[期刊]
摘要: [目的 /意义]要营造能够培育诺贝尔奖的科技环境,我国需要明确大科学时代对诺贝尔奖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倾斜。[方法 /过程]笔者梳理了相关理...
15.[期刊]
摘要: Purpose/signiifcance]This paper aims to cultivate the environment breeding the ...
16.[期刊]
摘要: The author first sorted out and studied the image materials provided by Mr Wang...
17.[期刊]
摘要: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性科学家.同时,中国本土首位自然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不仅是屠呦呦本人的成功...
18.[期刊]
摘要: “科学为人民”组织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下,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左翼组织.该组织成员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语境,揭露美国的政府与企业相结合...
19.[期刊]
摘要: 为何现代科学发生在西方而没有发生在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国?著名的“李约瑟问题”激发了中外学者不同角度的思考与激辩,其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启示在于,...
20.[期刊]
摘要: 科技强国是科技原创水平高、创新引领能力强、发展领域均衡,同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世界影响力强的国家。从结果特征来看,科技强国要在经济体量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科...
1.[会议]
摘要: 20世纪40年代末期,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世界主义"的政治运动.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苏联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场运动却使一些科学家遭到迫害,给苏联的科学事...
2.[会议]
摘要: 部分技术史学者反对将"革命"一词引入技术史的叙事中,但本文分析表明在技术史中采用"诸技术革命"的说法并无不可.此外,本文类比科学革命而在技术史中提出意味着技术...
3.[会议]
摘要: 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形成于17世纪的欧洲,并且在近百余年来迅速成长为世界文明的基础.但直到科学的迅速发展期中国才真正开始接受产生自欧洲的科学,并且迄今对于世界科学...
4.[会议]
摘要: 康熙帝在位61年,开创了康乾盛世.他在科技管理上的举措得当,其科学造诣在中国皇帝中也是史无前例的的.文章从科学实验和科技创造两个方面叙述了康熙帝的科技管理举措...
5.[会议]
摘要: 科技史是绽放在自然科学中的一朵奇葩,是蕴涵着巨大精神财富的一座矿山。如何利用科学课程中的科技史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历史,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精神,发挥科技...
6.[会议]
摘要: 西方女性主义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科学技术史领域产生影响,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成果。透过这些研究成果发现,女性主义科学技术史试图表明的是科学技术的历史始...
7.[会议]
摘要: 合理性问题是“李约瑟难题”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此为切入口,揭示了“李约瑟难题”的合理性以一个三段论为基础,其大前提和小前提的真假就决定了“李约瑟难题”合理与...
8.[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对科恩著作、论文、书评、引证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一方面,反映了科恩对科学史的贡献,梳理他的科学思想史和科学史研究方法的演进历程,对促进我国科学史研究具...
9.[会议]
摘要: 当前中国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教育的一大缺陷是偏重于科技知识的传播,忽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传播,且对后“三科”的教育尚未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当今世界...
10.[会议]
摘要: 作者根据社团组织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点明了社团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指出了发挥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1.[学位]
摘要: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在二十一世纪初走入中国高校的校门,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培养一批科学史的专业人才。早在五四时期,科学家们就已...
2.[学位]
摘要: 人类机器文明在二十世纪可悲地引发了全球环境危机,今天,环境安全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人们深刻反省,认识到造成目前环境问题的根源首先在人类自身,已形成环境...
3.[学位]
摘要: 环境保护40年来成为全球性潮流。由于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许多物种迅速消失,带来了大范围的环境灾难,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这些问题已摆在国际社会最...
4.[学位]
希腊化时代科学发展状况及其对后世影响研究——兼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摘要: 追述历史,科学发端于古希腊,之所以能在此地生根发芽,与此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政治传统不无关系。进入希腊化时代以后,科学也开始了世界化。亚历山大博物馆成为当时世界...
5.[学位]
摘要: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国门”被重新打开,使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门”被打开之后不但进来了大批带着西方文明的...
6.[学位]
摘要: 开源运动(TheOpenSourceMovement)是一场以黑客为主体,以互联网为平台,以高水平编程技术和创新能力为依托的社会运动和经济运动。而开源软件作为...
7.[学位]
摘要: 本文探讨了13-15世纪科学方法与神学方法的关系。13世纪,随着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和欧洲大学的兴起,理性精神逐步强大,中世纪从黑暗逐步走向光明。本文以史为据...
8.[学位]
摘要: 科学技术对一个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走上富民强国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已经跻身子发达国家之列;而同时期的中国也开展了洋务运动同样引进发展西方先...
9.[学位]
摘要: 西方科学体制化最终成为一种固定制度,表现为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从科学体制化的序幕、开端、初步形成、最终完成到完善经过了几个世纪,分别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
10.[学位]
摘要: 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反科学思潮作为对科学主义的反思,受到当代西方流行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反科学思潮”与“后现代主义”是当代思想界的两大基本概念。...
11.[学位]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20世纪下半叶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