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从语意联系的角度看语际的文化译性

从语意联系的角度看语际的文化译性

         

摘要

以巴别的诅咒解释可译性问题,是一种隐喻式注解,抑或是神智学的信仰认识.19世纪后,洪堡特等人运用语言学理论继续解释这种现象,得出结论——语际不可译.狭义地讲,翻译的主体是语言活动,因而语言活动规律决定翻译的存在.因此,洪堡特等人的语际不可译之论有其理性,然而其理性有所局限.因为,广义地讲,翻译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文化规律,即:原作具有某种本质特征,必然呼唤译者和译作.可译性是特定作品的本质特征,具体地体现为:原作和译作挣脱了一般语言规律的束缚,获得了文化的个体身份,它们发起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融进彼此生命并互补彼此语言意义的虚空,共同领悟语言的整体性意图,实现翻译的文化理想——还原纯粹语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