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改写论角度看无根回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以张振玉译《京华烟云》为例
【6h】

从改写论角度看无根回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以张振玉译《京华烟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I Literature Review

1.1 Researches on Rewriting Theory

1.2 Researches on Moment in Peking and Its Cultural Elements

1.3 Researches on Zhang Zhenyu’s Translation of Moment in Peking

1.4 Researches on Zhang Zhenyu’s Rootless Back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Moment in Peking

Chapter II Rewriting Theory

2.1 The Background of Rewriting Theory—Cultural Turn

2.2 Three Factors of Rewriting Theory

2.3 The Influence of Rewriting Theory

Chapter III Moment in Peking and Rootless Back translation

3.1 Lin Yutang and Moment in Peking

3.2 Rootless Back Translation of Moment in Peking

3.3 Introduction to Zhang Zhenyu’s Translation

Chapter IV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Moment in Peking with Rewriting Theory

4.1 Rewriting by Ideology

4.2 Rewriting by Poetics

4.3 The Influence of Patronag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Moment in Peking由中西方文化大师林语堂写就,其中包含的诸多中国文化因素,实为林语堂在创作之时由中文译入英文的,因此将原著译回中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回译的工作。而由于回译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中文版本作为回译的“根”,因此这样的翻译属于“无根回译”。张振玉将小说译成了一部传统中式小说,让人有种译著即为原著的错觉。如此成功的译作对无根回译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位中国译者,张振玉的翻译是受到中国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影响的,本篇论文将从这个角度展开分析。
  本文探寻了张振玉在改写时所持有的关于此类敏感问题的意识形态,并分析了译者在性别方面对原文进行的改写。此外,更广义的意识形态包含了规范、制约我们行为的种种模式、传统和信仰等方面。因此,作者还研究了张振玉对称呼、人名、纪年法等内容的翻译,并发现译者在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通过添词增意、更改词义、删除不必要的解释的方法改写了原文,实现了无根回译最重要的任务,即文化还原。诗学方面,从文学手法、文学主题、典型人物和象征的角度,研究了译者利用对仗、讽刺、拟声等手法对原著进行的改写,以及对书名、人物语言和意象使用的改写,总结出了译者的改写方法:按照中国诗学对文本进行美化、修改、词语添加,将无法翻译的内容进行替换,删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无需翻译的内容。在应对诗学冲突时,张振玉也有出现失误的情况,但整体努力仍旧是成功的。赞助人方面,从意识形态、经济因素和(社会)地位因素着手,对译者受赞助人影响而进行的改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整体而言,张振玉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中西方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冲突,并受到赞助人的制约和影响,在种种羁绊与困难下,译者仍旧竭尽全力在译本中还原了中国文化,使得译著成为回译以及翻译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佳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