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社会科学战线》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摘要

新生的西方创造力哲学已成功地开垦出了创造力阴暗面和双刃剑角色这一研究领域。加波拉等人基于心理学和神经网络模型等方面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创造力的健康发展、阴暗面的消解,不仅离不开对创造力构成、机制和本质特别是适应值的深入认知,而且需要加强创造力自调节机制的建设和“创新—保新”关系的协调,进行新的社会分工,重视模仿者的“文化记忆”地位。创造力并非越多越好。其好与坏、有利与不利,要根据对社会文化进步的作用来判断。全面辩证地看待创造力需要正视创造力的双刃剑角色。创造力的神圣角色、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予以大力发扬仍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但其负面效应和阴暗面,也不能置若罔闻。创造力哲学的进一步的探讨课题是,创造力阴暗面特别是邪恶或反社会创造力的表现、根源、机制与对策。这一探讨既是反制和消解反社会创造力的实践需要,也有利于创造力哲学的创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