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汉语言文学研究》 >“文字是思想底痕迹”——文学翻译如何参与新文学的语言变革

“文字是思想底痕迹”——文学翻译如何参与新文学的语言变革

         

摘要

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欧化”方案,不仅源于翻译中“保存原著的精神”这一原则,同时还与文学革命先驱们对新文学的构想有关.在胡适那里,能够表达今人的感情、书写当下的文学,才是真正的“新文学”.因为主要关注的是文学的“精神”,在语言方面,胡适的方案相对保守,主张借用传统白话文学资源,欧化的可能性就被排除了.傅斯年则认为,要增强文章的表达能力,可以模仿西洋的文法、词法、句法、修辞,进一步改造汉语.尽管引发了争议,但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学家还是坚定地推动了欧化方案.其努力主要表现在引入词尾变化、通过译音输入新词汇、模仿西文句法这三个方面,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功能,让新文学的“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呈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