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日两种译本对比研究
【6h】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日两种译本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译文摘要

引言

1 本文研究目的、方法

2 国内研究综述

2.1 从翻译角度进行的先行研究

2.2 从其他角度进行的先行研究

3 国外研究综述

3.1 从翻译角度进行的先行研究

3.2 从其他角度进行的先行研究

第1章翻译理论

1.1 翻译目的论

1.2 翻译的文化互动

第2章原作及中日译本分析

2.1 原作创作背景分析

2.1.1 文化背景

2.1.2 社会背景

2.1.3 经济背景

2.2 中译本分析

2.2.1 中译本版本选择

2.2.2 李继宏译本翻译目的

2.3 日译本分析

2.3.1 日译本版本选择

2.3.2 村上春树译本翻译目的

第3章中日译本对比分析

3.1 环境、场景描写翻译

3.1.1 自然环境描写

3.1.2 社会环境描写

3.1.3 场景描写

3.2 修辞手法翻译

3.2.1 比喻

3.2.2 夸张

3.2.3 双关

3.3 人物对话翻译

3.3.1 黛熙语言个性

3.3.2 盖茨比语言个性

3.3.3 汤姆语言个性

3.4 心理描写翻译

3.4.1 内心独白

3.4.2 动作暗示

3.4.3心理概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美国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1925年创作了其写作生涯的顶点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该小说故事情节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和长岛市,描绘了一段发生在美国中上流社会的悲剧性爱情故事。该小说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也因此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美国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在20世纪末,美国评选出的百年英语文学前一百部优秀小说中,名列第二,被誉为“反映美国爵士时代的风情画卷”和“美国梦”实现与破灭的典型悲喜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3年5月17日3D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上映,又一次带动了国内外对这一作品的研究热潮。笔者在阅读原著之后,首先查阅了巫宁坤、姚乃强、邓若虚、李继宏等中译本,对这一作品的翻译对比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笔者进一步结合自身专业,查阅了其日译本,发现在日本国内《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日文译本有10余种,其中村上春树的译作绝对是值得一提的。村上春树不仅是一位翻译家(尤其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更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在日本文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作品多年来一直风行不衰。此外,加之村上春树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影响广泛。村上曾明确表示,自己最钦佩的美国作家是菲茨杰拉德。他还在《挪威的森林》中毫无掩饰地表现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偏爱。  接着,笔者搜集了国内外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研究,在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分类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外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研究不少,但尚未见将中、日、英三个版本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为何不能以原著为中心,以中日两种译本为变量,去比较这两个变量呢?同样一部英文著作,中国和日本的翻译家在翻译成各自的语言时,又有哪些不同呢?这些不同是什么造成的呢,可不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不同背后的东西呢?重重疑问促使我开始了本次论文的写作工作。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以代表人物的代表理论为标志。翻译目的论出现在其第二阶段,由德国的汉斯·弗米尔提出。该理论认为从事翻译活动的译者首先是人类,而人类的行为活动又具有其一般共性——是种有一目的的行为。因此,翻译是译者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应首先明确自己的翻译目的,并依据翻译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20世纪80年代,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改写理论,被誉为操纵学派的代表,除了创新地提出了改写理论,勒菲弗尔还关注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关翻译的文化互动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翻译的改写作用。所谓翻译的文化互动,是指翻译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之间不断博弈、妥协与融合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对于另一种文化的改写或重塑,是文化互动的过程。  本文在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目的方法之后,详细地就国内外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研究综述进行列举,从不同的角度将这些先行研究进行分类,为接下来的分析做好准备。第一章详细介绍了本文笔者所依据的翻译理论,即翻译目的论和翻译的文化互动。第二章从小说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两个方面对原作进行分析,为接下来的实例分析提供服务。第三章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中日译本进行分析,从译本的选择、所选译本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在这一章笔者将从环境、场景描写翻译,修辞手法翻译,人物对话翻译,心理描写翻译四个角度,通过实际例句对李继宏及村上春树的中日译本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合本文中笔者所依据的翻译理论,即翻译目的论和勒菲弗尔有关翻译的文化互动观点,探寻语言学之外,微观层面上的译者翻译目的,以及宏观层面上文化互动对于翻译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