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压下的风度——叙述视角下《老人与海》言语行为分析
【6h】

重压下的风度——叙述视角下《老人与海》言语行为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为他赢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评论者的充分关注,然而从叙述视角和言语行为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对老人形象进行的研究尚未见到。论文独辟蹊径,在对叙述视角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以言行事”的语用理论,对《老人与海》中老人形象及社会含义进行阐释。
   叙述视角是重要的叙事策略,属于结构范畴。传统研究多关注视角分类,忽视了其语言行为功能。视角是用语言实现的,因此叙述语言本身具有言语行为功能,在一定视角下通过表达一定的命题内容,实现一定的言外功能,并收一定的言后之果。论文以聚焦者的位置为依据将叙述视角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前者聚焦者在故事内,后者聚焦者在故事外。内视角由第一人称经验视角以及第三人称经验视角构成,后者则包括传统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及照相机式视角。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游刃于外视角和内视角之间,通过内省和外察全方位展现老人深度重压下的风度。外视角包括传统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照相机式视角,客观全面地聚焦老人所面临的重压。照相机式视角的命题行为如实呈现老人的生存环境,言外行为向读者展示老人生活的窘迫、运气不佳及颜面扫地。言后行为使读者对人物产生怜悯之情。全知视角的命题行为是展示老人的外表及内心,言外行为是从作者权威的角度对老人进行评价,言后行为是使读者感受到老人优雅的风度。外视角多客观描写和作者评价。
   内视角体现在第三人称体验视角上,由圣地亚哥的大量独白完成,并由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的混合体实现。该视角的命题行为聚焦老人的内心活动,言外行为表现老人丰富、深邃和矛盾相加的内心活动,言后行为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使读者进入人物内心,零距离体会老人的自信、勇敢和乐观。
   内外视角的切换使读者从主客观两方面感受到老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启发我们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命运中,人应该毫无畏惧地迎接挑战与斗争、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失败、在压力下优雅地生存;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成功”,也不在于“失败”,而在于抗争。
   论文采取理论分析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透视叙述视角变化与言语行为的关系,体会作者精湛的创作技巧。该研究方法符合当前文学研究跨学科发展的趋势,是对小说欣赏和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一次新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