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目的论下文学知识普及类文本翻译的文学性和科普性——Literary Landscapes of the British Isles:A Narrative Atlas(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6h】

目的论下文学知识普及类文本翻译的文学性和科普性——Literary Landscapes of the British Isles:A Narrative Atlas(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1.翻译项目介绍

1.1 项目背景介绍

1.2 项目的研究价值

1.3 项目的选择原因及可行性

1.3.1 项目本身层面

1.3.2 译者层面

1.3.3 可利用资源层面

2.文本分析

2.1 文本类型与风格分析

2.2 文本翻译难点分析及翻译准备

2.2.1 文本翻译难点

2.2.2 翻译译前准备

3.翻译实践指导理论

3.1 目的论简介

3.2 目的论对于文学性文本的指导意义

4.目的论指导下翻译实践的方法选择

4.1 基于目的原则的翻译方法选择

4.1.1 上下义词的明晰

4.1.2 文化负载词的释义

4.1.3 复杂长句的断句拆译

4.2 基于连贯性原则的翻译方法选择

4.2.1 增译

4.2.2 适当的词性转换

4.2.3 汉语四字格的巧妙使用

4.2.4 句式顺序的适度调整

4.3 基于忠实性原则的翻译方法选择

4.3.1 术语的准确翻译

4.3.2 原文修辞上的忠实

4.3.3 篇章风格的协调统一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被人们记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经典。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当时的情景和事物,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们的认知中在改变着的。对于许多国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不变的精神能通过优秀的翻译被传达给现代读者,但文学作品的产生背景和当时所描写的时代和地理,却无法充分地展现给读者,因为对于介绍文学作品背景知识的文学科普类书籍的翻译并不多。并且由于这类书籍常常是夹杂着文学性,夹叙夹议的,其翻译往往存在着直译和意译之间的选择矛盾。然而对于喜爱文学作品的读者而言,此类文本的翻译呈现能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到文学作品本身的历史背景,对于文学爱好者是一大辅助,对于文化的传播也能实现促进作用。因此翻译此类文本需要结合其作品目的,兼顾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把文本旨在传播普及文学文化的目的纳入考虑,既忠实、又流畅地做好传播文化、解释文学的翻译。
  此篇翻译报告选取的文本正是此类文学背景介绍性文本,报告选取的是Literary Landscapes of the British Isles:A Narrative Atlas一书中关于伦敦部分的背景描述,包含三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塞缪尔·约翰逊以及查尔斯·狄更斯作品中对于伦敦的描述部分的历史背景介绍。
  报告分五部分,包括本次翻译实践的项目背景介绍、文本分析、指导理论介绍、翻译案例分析及总结。报告的分析部分采用功能目的论的三大原则作为指导框架,对根据目的论三原则而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了词汇、句式、修辞、文体风格等几个方面的整理总结,并得出结论:文学作品背景介绍类文本作为文学作品的解释补充,其具有文学性的部分应尽力忠实地翻译出来,但在翻译时也需要考虑文本的可读性和文本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其科普文学知识的目的体现出来,注重文学趣味的传播和文化的传递,以实现解释文学作品,补充说明文学作品的目的。通过此报告的总结,希望这些运用到的翻译原则和具体方法能对此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