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戏改背景的样板戏版本考察与美学分析——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6h】

基于戏改背景的样板戏版本考察与美学分析——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 样板戏:戏曲现代性转型

2.1 戏曲现代化的初步尝试:晚清戏曲改良

2.1.1 “新民”的询唤与戏曲的被选中

2.1.2 启蒙话语的引入与“写实’’的美学追求

2.2 本土化基础上的现代调试:戏曲艺术的自主探索

2.2.1 传统|现代:旧戏|新剧

2.2.2 本土化基础上的现代调试:戏曲艺人的实践

2.2.3 对戏剧功能主义的反拨:国剧运动

2.3 启蒙向革命转换:话剧与戏曲的进一步对话

2.3.1 戏曲遗弃与话剧的无产阶级化

2.3.2 戏曲与话剧的通力合作:抗战宣传

2.4 “三戏并举”——样板戏:建国戏改

2.4.1 现代戏剧体制的建立

2.4.2 难以“自赎”的传统剧目

2.4.3 历史剧目的隐退:现代戏一峰突起

3 《智取威虎山》场次剧情的确立:话剧民族化探索

3.1 小说《林海雪原》的入选:革命叙事的民族化与话剧民族化探索

3.2 话剧的改编:戏曲之神与话剧之形的融汇

3.2.1 大小场的确立:戏曲构成法

3.2.2 人物某种程度的程式化转型

3.2.3 借鉴传统戏曲表演手法

3.2.4 真实性的追求

3.3 大小场子的继承与变动:现代京戏的增与样板戏的删

4 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现实主义成规下戏曲现代戏创作

4.1 现代京戏的出炉

4.2 艺术创作体式的错位:现代京戏的改编

4.2.1 人物的“真实性”追求与叙事的合乎逻辑

4.2.2 戏曲现代化的歧途:现实主义

4.3 基于现实生活的旧程式改造

5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新程式化的完成

5.1 人物向角色转化且以两极化设置:戏曲传统的继承与强化

5.1.1 阶级身份与两极对立之角色归类

5.1.2 人物向角色转换:阶级本质化

5.1.3 角色化:戏曲人物设置原则

5.2 刻意消解故事性与传奇性:全知视角的干预

5.3 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新程式化的形成

5.4 新程式化与仪式化展演

6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采取长时段的视角,将样板戏置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脉络里加以考察。自晚清开始,在现代民族国家创建的语境烛照下,戏曲开启了现代性转型历程。但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自主化不同,戏曲现代性转型一开始就与宣传工具职能混合。伴随话剧写实主义的冲击,戏曲展开一系列形式与内容的改革,自晚清经五四、二三十年代、抗战、建国,戏曲改革最终演化至样板戏。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样板戏的美学特质,本文采取以《智取威虎山》为例的个案研究。1958年,北京人艺首先将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为话剧《智取威虎山》。同年,上海京剧院参照话剧的基础上,将小说改编为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现代京戏经多次修改删动,文革之时荣升为样板戏。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文本演变轨迹,历历可循。故而,本文通过对话剧、现代京戏、以及样板戏进行版本间的细致比对,梳理其间的渊源关联,以期还原样板戏生成过程的同时,呈现样板戏的美学原则。
  话剧编创者借用古典戏曲构成法,完成《智取威虎山》场次剧情的设计,为其后的现代京戏、样板戏奠定了基本的剧情框架。在现代京戏向样板戏过渡的版本演变过程中,不同版本间人物、情节和表演设计皆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删、流变过程,对其加以梳理归纳,发现:剧中人物不断被剥离私人性的情感意志,转向程式化的戏曲角色,只是其以革命/非革命的两极化分配强化了戏曲丰富的行当设置,情节依此原则且以正面角色占绝对优势指向进行增删变动。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指导下,编创者完成了“新程式”的设计,最终样板戏实现新程式化展演。京戏的程式化表演与西方话剧的真实布景被结合起来,虚实相得,成功地转换为一场现代性的审美仪式。此仪式表演召唤起观众的审美期待,引导观众在观赏中形成认同正面人物的自我指涉,借此完成对社会主义时代国民性格的理想化塑型,创建现代乌托邦式民族国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