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研究——以昆明市流动儿童教育为例
【6h】

基于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研究——以昆明市流动儿童教育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目标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基础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流动儿童教育机会公平分析

第一节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教育选择机会对比

第二节 流动儿童内部不同群体的教育选择机会对比

第三节 流动儿童教育选择机会公平的总结

第四章 打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学效果比较

第一节 研究数据

第二节 两类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比较(DID)

第三节 学业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学业成绩影响因素分析小结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人口流动增加,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热点,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上推行“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并逐步取消了各类借读费与赞助费。在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的问题上,迈出可喜的一步,但依然存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不平等的问题。
  本研究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发放调查问卷和利用有关项目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其他数量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动儿童入学和学业成绩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了多层线性模型(HLM),在控制学生个体、家庭背景、同伴特征、学校资源等差异的前提下,分析了就读打工子弟学校和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进而引入增值评价的思路,对学校类型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研究发现:第一,在入学问题上,在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仍存在教育选择机会不公平的问题,宏观政策层面基本无碍,但社会的政策认同和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中仍存在问题;第二,打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小学阶段教学质量是尤其显得低下;第三,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在控制了入读学校、家庭背景和同龄群体表现后,并不比城市儿童差。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对流动儿童教育公平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真正取消流动儿童入读公立学校的限制(并且要注意在此过程中新的制度性歧视问题);二是政府应该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