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说不尽的苍凉——解读张爱玲小说文本
【6h】

说不尽的苍凉——解读张爱玲小说文本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创作中叙述视角的演变

(一)叙述者身份的转变

(二)叙述情景的转变

二、创作中自由间接引语的大量运用

(一)叙述主体的分化

(二)心理叙事艺术

三、意象叙事

(一)参差对照的色彩

(二)暗淡阴郁的格调

四、从文本中透视张爱玲的价值观

(一)叙述者的旁观姿态

(二)隐含作者的苍凉意识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张爱玲创作中叙事视角的演变。从张爱玲早期到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叙述者经历了由显身到隐身演变的过程。张爱玲承袭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事手法,保留了“说话人”的旁观者姿态,同时借“虚拟情景”达成与读者的沟通。由此带动了叙事情景的转变。第二部分分析张爱玲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其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叙述主体的分化,主要从自由间接引语切入分析。第二个方面是出色的心理叙事艺术,以此来展示人物心理,从而加深了文本的内蕴。 第三部分小说中的意象叙事。张爱玲小说中包含隐喻、象征等内蕴意象,主要从两方面分析:参差对照的色彩和暗淡阴郁的格调。其中色彩的描写给人以极强的感观冲击力;通过对人物的命运、情绪等的象征暗示的意象来展现她独特的、个性化的、暗淡阴郁的格调。 第四部分从文本中透视张爱玲的价值观。透过叙事者、隐含作者、作者的关系可看出张爱玲价值观:她作为社会的旁观者影响到她的文学创作上,同时也不自觉地渗透到她小说的叙述方式上。张爱玲小说中所弥漫的苍凉意味,融给了形式和内容的人生荒凉之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