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操纵理论视角下《朱镕基答记者问》英译中的非文本因素
【6h】

操纵理论视角下《朱镕基答记者问》英译中的非文本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he motives of the research

1.2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1.3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1.4 The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1.5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On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2.2 On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

2.3 Assessments of studies review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Cultural study and Manipulation School

3.2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

3.3 On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xts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Zhu Rongji and Zhu Rongji Meets the Press

4.2 The extratextual manipu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ZRMP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5.1Summary of the study

5.2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参考文献

Appendix

Publications

致谢

展开▼

摘要

除了语言因素,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非文本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由来已久,但是对此研究却只是近些年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学派蔚然成风。它突破了传统文艺学和语言学的文本对比研究模式,关注影响翻译的众多非文本因素,以及翻译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作为文化学派中影响最大的操纵学派指出,所有的翻译都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对原作的改写。其主要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是操纵翻译产生和接受的主要非文本因素。
  政治文本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权威性,体现一国的大政方针,因此其译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政府对外宣传的成功与否。然而,我国现有的对于政论文翻译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层面,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影响翻译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非文本因素。
  鉴于此,本文以拉弗维尔的操纵理论为理论框架,对《朱镕基答记者问》及其英译本进行试探性的对比分析,旨在揭示意识形态这只“无形之手”和赞助人这只“有形之手”以及诗学这三个非文本因素如何在政治文本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语料分析,将操纵理论运用到源语语境,即汉语这一环境中去考量,以检验其效度和适用度。
  本文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第二章:文献回顾。介绍政治文本翻译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为止对操纵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
  第三章:首先介绍操纵理论提出的背景,并主要论述本文的理论框架: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以及分析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个操控要素及其对翻译的影响。除此之外,本章还对政论文的分类,政论文翻译的特点以及它的研究途径进行论述。
  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重点剖析“三要素”是如何影响政治文本翻译过程,尤其以《朱镕基答记者问》英译本为例。初步研究表明,由于政治文本地位的特殊性,其翻译离不开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操纵;《朱镕基答记者问》翻译中的赞助人因素,论文主要回答了“谁为赞助人”、“赞助人的结构构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