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研究
【6h】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2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Two Background Review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2.1 An Introduction of Confucius and His Thoughts

2.2 Influence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on Chinese Culture

2.3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Vers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Introduction of Nida

3.2 Introduction of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3 Signific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Chapter Four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from the Viewpoint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4.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pplied on Metaphor

4.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pplied on Cultur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Publications

致谢

展开▼

摘要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于上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一套以读者的反应为依据的翻译理论”(最先名为“形式对等”)后,在西方翻译学理论体系中树起了一面旗帜,一改过去翻译理论只注重译文与原文表现对等的翻译观念。他认为,为取得最佳的翻译效果,在翻译时可对原文进行适当的改动和调整,从而让译文发挥原文在读者中所起的作用。即今天的译文读者作出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基本相同的反应。因此,最早的“形式对等”理论逐渐演变为“功能对等”。“意义第一、形式第二”是奈达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键所在,该理论也对国内外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末著名国学大师辜鸿铭先生,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国学的中国第一人,他一直致力于积极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由于辜鸿铭不满西方传教士在翻译中华典籍时对其中文化精髓的误解甚至扭曲,因此自行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其中他的第一本译著《论语》是由国人翻译的第一部完整的英文版《论语》。凭借自身扎实的国学功底和优秀的语言能力,辜先生的译文不但很好地保持了《论语》的原貌,而且翻译的文字表达具有西化的语言特质,因而在西方广受欢迎,使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儒家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运用功能对等理论从风格和文化层面两方面对辜鸿铭英译的《论语》进行研究,从修辞层面分析译作是否传达了原作作者的风格,从习语和文化负载词的层面分析对书中文化的翻译是否被目标语读者接受。在这两部分的分析中,将运用举例分析法分析译作是否很好地表达了原作的意义并传达了风格及文化特征。通过研究,本文旨在得出以下结论:辜鸿铭先生英译的《论语》著作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功能对等,并且在译文读者中引起了与原文读者较为相似的体验,验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