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7例临床分析
【6h】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7例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背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最早于1959年由Frantz首先报道了4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故该肿瘤又称Frantz肿瘤。国内外学者根据其特征性的实性、囊性及假乳头状结构的病理形态,曾冠以多种不同的诊断名称,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实性一囊性肿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囊性乳头状腺泡细胞瘤等。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其定义为形态比较一致的细胞形成实性巢状和假乳头结构的上皮性肿瘤,常有出血及囊性变。SPT常表现为良性,有潜在恶性可能。SPT的患病率低,在所有胰腺肿瘤中占0.13%~2.7%。在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上该肿瘤具有与其他胰腺肿瘤不同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临床诊断病例逐渐增多,但术前仍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对近4年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7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SPT的术前诊断率和治愈率。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措施以及预后,以提高SPT的诊断率及治愈率。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7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7例患者年龄15~43岁,平均24.3岁,其中男性1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为1:16。5例因触及上腹部包块就诊,8例有腹胀腹痛症状,4例无症状。B超检查发现胰腺混合回声实性或周边低回声而中央无回声的囊实性病变,CT检查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或实质内出现不规则强化。患者在术前查血清肿瘤标记物为阴性。4例患者术前行B超引导下经腹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SPT。肿瘤位于胰头部7例,位于胰体尾部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式)5例,胰体尾切除4例,胰体尾及脾脏切除6例,肿瘤局部切除2例。肿瘤的平均直径为8.2cm(3~20cm)。术后均恢复较好,2例发生术后胰瘘,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行放疗、化疗。对本组患者全部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6月(3~47月),均未发生复发转移。
   结论:SPT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对于发生在儿童或女性患者的胰腺肿瘤,应疑及本病。B超、CT和MRI等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对其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术前行B超或CT引导下经腹细针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对于术后患者应严密随访,尤其对病理检查有明显侵袭性的肿瘤更要如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