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诚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
【6h】

大学生诚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

代理获取

摘要

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本研究分析了诚信作为一种义理与不诚信作为一种行为的现存矛盾,以对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不诚信程度的判断作为测量诚信态度的途径,编制了《大学生诚信态度问卷》,对当前大学生诚信态度现状进行探索,并针对诚信观等变量对诚信态度的预测作用进行初步探索。数据采用SPSS17.0与LISREL8.51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一:《大学生诚信态度问卷》信效度较高,符合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有效测量工具。其中问卷总信度(α系数)为0.901,高低不诚信度行为判断问卷信度分别为0.879和0.778,结构系数0.5258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本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所提二阶二因子一阶六因子模型,拟合状况良好。
   二:大学生对于不诚信行为存在以不诚信程度为依据的类别区分,据此,不诚信行为可分为高不诚信度行为与低不诚信度行为,二者又分别包括:恶劣行为与外部机构关系行为等共六个类别行为。
   三:大学生诚信态度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如下差异:
   在高不诚信度行为判断上,性别与年级存在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大学低年级的女生是诚信态度状况最佳的群体,但当她们步入高年级时,诚信态度状况出现了极其显著的下降,降至高年级女生水平与男生水平了。
   在低不诚信度行为判断上,性别、年级与生源地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农村大一男生良好的诚信判断,随着年级而出现了非常显著下降,至大二后已与非农村男生处于同等水平。而女生群体中,大一拥有高于男生的诚信判断水平的女生,与大二时拥有更高诚信判断水平的农村女生,至大三以后,已不再相互区别,而是滑落至同一水平了。
   四:大学生诚信观对于其诚信态度的预测作用如下:大学生诚信观对其诚信态度仅有极其微小的预测作用。这揭示了大学生群体诚信价值观念与其对实际行为不诚信程度的判断存在分离。即对观念的认知与对行为的认知出现了分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