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性别文化视角下初中地理教材演变研究——以人教版为例
【6h】

性别文化视角下初中地理教材演变研究——以人教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教材与性别文化

1.2.2 国内教材与性别文化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目标

1.3.2 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性别

2.1.2 性别角色

2.1.3 性别文化

2.1.4 教材文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女性主义教育学

2.2.2 社会认知论

第3章 教材性别文化演变特征

3.1 频度分析

3.1.1 图片系统

3.1.2 文字系统

3.2 角色分析

3.2.1 职业角色

3.2.2 成人能力

3.2.3 儿童活动

第4章 成因分析与编写建议

4.1 教材性别文化演变原因

4.1.1 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

4.1.2 当代性别文化的推动

4.1.3 编者的集体性别无意识

4.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4.2.1 增加女性图文,提升女性地位

4.2.2 强化平等意识,贯穿平等观念

4.2.3 改变传统思想,树立新兴意识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性别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文化的发展目标自始至终是建立起平等的性别文化。教材是学生最先接触到的、最有代表性的微观社会的缩影,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初中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因此,教材中静态性别意识信息对青少年性别文化观念形成以及全面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地理课程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教材中包含的性别文化意识对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会产生感性直观、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以女性主义教育学和社会认知论作为理论基础,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三个不同时期的版本(分别是新课改前的1995版,新课改后的2004版,以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后2013版)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性别文化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教材性别文化演变原因和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目标、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辨析了四个概念——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文化和教材文化,阐述了两大理论基础——女性主义教育观和社会认知论。第三部分从频度和角色两个维度,首先对图片系统中图幅数量、图片人物个数,文字系统中人物总数、具名人物、杰出人物进行频度分析;其次对人物的职业角色、成人能力以及儿童活动等三方面进行角色分析;从各版教材内部和三版教材总体的角度对男女数量和比例变化以及分布合理性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首先探究教材性别文化演变特征的三个原因,然后从微观角度提出可行的教材编写建议。第五部分对本文的主要结论作了总结和梳理,并且对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作了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