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豆蛋白聚集及共混凝胶性质研究
【6h】

大豆蛋白聚集及共混凝胶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大豆食品及大豆蛋白简介

1.1.1大豆食品

1.1.2大豆蛋白

1.2大豆蛋白的聚集及凝胶

1.2.1大豆蛋白的聚集

1.2.2大豆蛋白凝胶

1.2.3相分离在蛋白凝胶过程中的作用

1.2.4大豆蛋白聚集及凝胶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聚合物共混理论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意义

1.3.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不同条件下大豆蛋白聚集性质的研究

2.1引言

2.2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主要材料

2.2.2主要仪器

2.3实验方法

2.3.1原料的制备

2.3.2大豆蛋白氮溶解指数(NSI)的测定

2.3.2蛋白溶液浊度的测定

2.3.3蛋白粒径的测量

2.3.4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

2.3.5表面疏水性测定

2.3.6蛋白质二级结构测定-傅立叶红外光谱

2.4结果与讨论

2.4.1聚集体的溶解度

2.4.2聚集体的浊度

2.4.3聚集体的粒径分布

2.4.4可溶性聚集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2.4.5聚集体的疏水性测定

2.4.6聚集体的二级结构测定——红外光谱法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大豆蛋白与其聚集体共混热凝胶性质研究

3.1引言

3.2主要材料和方法

3.2.1主要材料

3.2.2主要仪器

3.2.3实验方法

3.3结果与讨论

3.3.1共混凝胶的持水性

3.3.2凝胶的质构性质-TPA测定

3.3.3凝胶的流变性质

3.3.4凝胶强度的理论模型

3.3.4凝胶微结构观测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大豆蛋白与其可溶性聚集体共混酸凝胶性质的研究

4.1引言

4.2材料与方法

4.2.1主要材料

4.2.2主要仪器

4.2.3实验方法

4.3结果与讨论

4.3.1凝胶的流变性质

4.3.2凝胶的持水率

4.3.3聚集体对凝胶质构性质的影响

4.4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豆蛋白的聚集性质及其对凝胶性质的影响,旨在用新的方法从新角度对聚集在凝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相分离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将自制的大豆蛋白经过不同的物化条件处理后,得到不同性质的五种大豆蛋白聚集体(5%热聚集体、10%热聚集体、30%热聚集体、酸聚集体和醇聚集体),然后将此聚集体与大豆蛋白共混凝胶,通过质构、流变、持水性以及电镜等研究手段对蛋白的凝胶性质进行测定,为探究聚集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所制备的聚集体进行了溶解度、浊度、相对分子质量、粒径以及二级结构等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集体除5%热聚集体外均有很低的溶解度,并且浊度值和粒径均很大,说明有相当大一部分聚集体为不溶性的。二级结构测定表明在加热和酸处理使蛋白α-螺旋减少,β-折叠增加,醇聚集体的有序结构增加。在共混热凝胶性质方面,聚集体的添加使凝胶持水性减小,其中添加醇聚集体的凝胶有有最大的持水性,说明形成了结构致密的凝胶。随聚集体含量的增加,凝胶粘性增加,内聚性和回复性减少,硬度随可溶性聚集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添加醇聚集体的凝胶硬度最大。除5%热聚集体和醇聚集体外聚集体含量多的凝胶有较低的凝胶温度和较小的破裂应力。为研究相分离对凝胶性质的影响,利用聚合物凝胶的混合理论模型计算出凝胶强度的上限和下限值,并与测量值相比较从而对凝胶相分离结构进行分析。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天然蛋白具有均匀的网络结构,而添加聚集体后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浓度下出现片层状、颗粒状网络结构等丰富的微观形态。共混酸凝胶硬度要比热凝胶大,但透明性差,在快速加热时随聚集体的增加,持水性降低,慢速加热时得到相反的结果。由此可见,聚集对凝胶的质构的调控主要是在微观形态上对相分离程度和凝胶速度影响的结果。

著录项

  • 作者

    李云;

  •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江南大学;
  • 学科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华欲飞;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S201.21;
  •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凝胶性质; 聚集性质; 相分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