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课程领导学校场域与专业基质的个案研究
【6h】

教师课程领导学校场域与专业基质的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次

表次

导论:研究背景、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从课程研究到教师研究的转变

二、教育领导与学校组织变革兴起:一种全球化的趋势

三、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型: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一种对教师学习特质的全新认识

第二节 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的表述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族志学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三、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四、资料的搜集

五、研究的框架与思路

六、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七、研究的伦理与局限

第四节 本研究的性质与价值定位

第一章 教师课程领导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第一节 教师课程领导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领导学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课程领导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教师领导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J老师课程领导的学校场域

第一节 E小学的基本状况

一、E小学的概况描述

二、E小学组织结构

三、学校愿景: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

四、学校的课程制度

第二节 E小学的学校文化

一、基于K.S.Cameron和R.E.Quinn组织文化评估

二、我眼中的E小学学校文化

第三节 教师眼中的校长领导风格

第四节 E小学教师课程领导的场域分析

第三章 J老师课程领导的专业基质

第一节 J老师的专业特质及人格特质

第二节 J老师的发展动机与领导动机

第三节 J老师的权力来源与人际关系

第四节 专业学习社群中J老师的角色与影响

第四章 C老师课程领导的学校场域

第一节 F小学的基本状况

一、F小学的概况描述

二、F小学组织结构

三、学校愿景: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

四、学校的课程制度

第二节 F小学学校文化

一、基于K.S.Cameron和R.E.Quinn组织文化评估

二、我眼中的F小学文化

第三节 教师眼中的校长领导风格

第四节 F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场域分析

第五章 C老师课程领导的专业基质

第一节 C老师的专业特质及人格特质

第二节 C老师的发展动机和领导动机

第三节 C老师的权力来源与人际关系

第四节 专业学习群体中C老师的角色与影响

第五节 正式职位的教师课程领导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适宜教师课程领导者专业成长的场域具有显著特征

二、教师课程领导者是教师专业社群发展的启动支点

三、教师课程领导者的发展动机来自于专业自主,领导动机是外部角色的赋予

四、校长课程领导影响教师课程领导

五、课程领导是行政领导与专业领导的统一

六、教师课程领导者的权力具有复合性

七、教师课程领导者遭遇的人际关系影响领导行为

八、教师课程领导是一项校本化任务,而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

九、“让每位教师成为领导者”的理想离我们还有距离

十、学校场域影响教师课程领导的专业基质,同时专业基质内部相互影响

第二节 建议

一、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二、改革学校结构,加强教师的知识管理

三、重视学校合作文化的建设

四、赋权承责是教师课程领导者参与到学校决策的保障

五、实施教师分级制

六、教师课程领导职能转变:要兼顾“教师”、“课程’’、“领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工具主义取向的课程研究面对复杂的学校教育已凸显其局限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学校课程领导和教师专业发展正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不得不关心的课程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管理的权力下放,课程领导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教师课程领导也成为众望所归。在学校的课程发展过程中,了解教师课程领导的学校场域与专业基质,对于深入理解学校课程发展中的教师发展非常重要。
  本研究从文化—个人观的视角出发,运用场域的方法论,着重了解教师课程领导的学校场域、教师课程领导的专业基质,并解释教师课程领导行为产生的原因。采用以族志学为主的研究方法,以E小学和F小学两所学校为分析单位,两位教师课程领导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方法,呈现了教师课程领导者在专业学习社群中的领导行为,分析了教师课程领导学校场域和专业基质的现状,对其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关改进的建议。文章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并描述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一章,属于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教师课程领导的相关理论,包括领导学理论、课程领导理论和教师领导理论,并界定相关概念。
  第二章和第四章分析两所小学E小学和F小学的学校场域,从学校的制度、结构、愿景和文化四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并说明两所小学校长领导风格的不同。从场域、惯习和资本三个方面去探索教师课程领导的学校场域。
  第三章和第五章也是本研究的重点,介绍两所小学的教师课程领导的专业基质,具体地包括教师课程领导者的特质、动机,教师课程领导的权力,教师课程领导在专业学习群体中的角色和影响。
  第六章,是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研究发现,教师课程领导者是教师专业社群发展的启动支点。适合教师课程领导者成长的场域有明显特征,即在学校文化、制度、结构、愿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在不同的学校文化背景下,教师课程领导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也因此,教师课程领导是一项校本化任务,而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另外,每种教师课程领导行为的产生受到领导动机、学校场域、教师团体关系等学校环境的影响。校长课程领导影响教师课程领导,非正式职位的教师课程领导并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学校提供成长的土壤。
  研究建议创造良好的教师课程领导场域,要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制定激励机制,推进学校课程权力的下移。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并关注教师的个人意识,尤其是对自身专业发展和领导的影响,提升教师课程领导的实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