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韩少功小说的语言反思与艺术呈现
【6h】

论韩少功小说的语言反思与艺术呈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语言反思与语言锤炼

2.1 方言介入

2.1.1 对方言的语境制约与翻译注解

2.1.2 对方言的词典阐释与文学阐释

2.2 口语巧用

2.2.1 借人物口语,彰显语言的文化特性

2.2.2 写作口语化,具化语言的抽象分析

2.3 语词虚构

第三章 语言反思与文体创新

3.1 词典体叙事对文本容量的扩充

3.2 笔记体手法对线性叙事的突破

3.3 大文体写作对小说传统的借鉴

第四章 语言反思与合理虚构

4.1 虚构地域

4.1.1 虚构空间地域,发掘语言的虚弱性质

4.1.2 虚构时间地域,凸显语言的霸权性格

4.2 虚构形象

4.2.1 群体形象的虚构

4.2.2 个体形象的虚构

4.3 虚构文化

4.3.1 鸡头寨文化群的搭建

4.3.2 马桥弓文化区的虚拟

4.3.3 太平墟文化点的营造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受西方语言哲学的影响,中国的语言哲学也在1990年代大规模转向,带动了文学观念的转变。韩少功也受到这股语言哲学思潮的影响,加强了对语言的挖掘和表现。韩少功涉及语言反思的小说作品主要分为“寻根”、《马桥词典》和《暗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语言的感性发现,第二、三阶段进入自觉反思。综合考察韩少功“寻根”以来的小说作品,其语言思考经历了工具性转向文化性,再由文化性回归工具性的两大转折。
  韩少功的小说将理性反思隐蔽在感性文本之下,艺术化地呈现与语言有关的理性反思和言说。这个艺术呈现的过程主要包括语言锤炼、文体创新和合理虚构三方面的努力。首先,韩少功的小说从方言、口语和语词虚构三方面着手,进行语言锤炼,艺术化地呈现语言认识和思考。“寻根”作品和《马桥词典》从方言着手,进行词典式阐释和文学性补充。方言的词典式阐释包括注音、释义、举例等手法,引导读者从普通话进入方言,从外部世界进入虚构的文化世界(马桥或鸡头寨等)。对方言的文学性补充包括了分析评价、考据、联想、对比等手法,引导读者从虚构的文化世界走向语言本身,认识语言的生长特性、霸权性格和虚弱境况等生命内蕴。《暗示》不再将方言大量引入,而注重口语运用,以填补理论语言的空洞和枯燥,既保证了人物形象的鲜活,又加强了对语言反思的表达。第二,艺术呈现之文体创新。韩少功对于词典体小说和笔记体小说的创新,最终都是对于大文体传统的回归,都为当下的思考提供了更为恰切的表达方式。词典体和笔记体小说自由灵活的叙事条件,极大地扩展了文本信息容积,使韩少功的语言反思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展现,为语言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探讨提供了适合的叙事机制。从传统线性叙事的小说回归文史哲一体的大文体传统,使韩少功的小说找到了思想的先锋性和表达的大众化之间最佳的结合点。第三,韩少功进行地域、形象和文化三方面的合理虚构,以小说的虚构特质中和了语言论题的枯燥乏味,为更好地呈现其语言反思找到了适合的土壤,提供了适合的舞台。

著录项

  • 作者

    王枚;

  •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昕华;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小说;
  • 关键词

    当代小说; 韩少功; 语言反思; 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