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顺应论视角看许译《牡丹亭》
【6h】

从顺应论视角看许译《牡丹亭》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Research Questions

1.5 Research Methodology

1.6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to Translation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Dream in Peony Pavilion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Verschueren’s Theory of Adaptation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3.2 Language Use:a Process of Making Choices

3.3 Thre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3.4 Four Angles of Adaptation Theory

3.4.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3.4.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3.4.3 The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3.4.4 Salience of Adaptation Process

3.5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3.5.1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of Choice-making

3.5.2 Translation as a Dynamic Process of Choice-making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Dream in Peony Pavil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4.1 In Terms of Context

4.1.1 Adaptat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

4.1.2 Adaptation to the Social World

4.1.3 Adaptation to the Readers’ Mental World

4.2 In Terms of Structural Objects

4.2.1 Phonological level

4.2.2 Lexical Level

4.2.3 Syntactical level

4.2.4 Discourse Level

4.3 In Terms of Dynamic Adaptation

4.3.1 Adaptation to Dynamic Communication Context

4.3.2 Adaptation to Dynamic Linguistic Context

4.4 In Terms of Salience

4.4.1 Salience Concerning Translation Purpose

4.4.2 Salience Conceming Readers’ Response

4.5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Xu’s Translation

4.5.1 Domestication Strategy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4.5.2 Foreignization Strategy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明代汤显祖所著《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瑰宝,它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上很有造诣,许译《牡丹亭》具有音乐美、意象美和象征美,因此译作受到很大好评。现今诸多学者对《牡丹亭》译本的研究主要是对汪榕培译本的研究,且这些研究大多是微观层面的,比如对不同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或者是对《牡丹事》中文化负载词、典故、翻译策略或译者主体性的探讨。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许渊冲的英译本《牡丹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作者以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作为理论框架,尝试性地对《牡丹亭》英译本进行全面研究。
  顺应论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语用学理论,因为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当今的语用学”(何自然,于国栋)。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它的四个研究维度是: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过程;顺应的意识突显度。这四个方面能够很好地契合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因此可以用来指导对《牡丹亭》的翻译研究。本论文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在顺应论的视角下,对许渊冲《牡丹亭》的翻译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讨许渊冲在翻译《牡丹亭》的过程中如何对不同的因素进行动态顺应,并研究其顺应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该论文的目的是在顺应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许渊冲《牡丹亭》英译本的研究,证明顺应论对古典文学的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理论与文本结合与结论。引言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首先阐述了有关《牡丹亭》和顺应论的研究现状,进而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从而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理论框架部分则由顺应论简介、三个核心概念和顺应论四个分析维度构成。理论与文本结合部分以许译《牡丹亭》为个案,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动态地顺应不同因素做出选择,从而实现其翻译目的。结论部分总结全文。
  本文在顺应论的指导下研究《牡丹亭》的翻译,指出翻译实际是译者基于某种翻译目的,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动态地对语境的相关因素和语言的结构层面做出灵活的选择的语言转换和文化传递的过程。为了满足顺应的需要,许渊冲在翻译《牡丹亭》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该研究为《牡丹亭》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