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沧州市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及内容的调查与研究
【6h】

沧州市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及内容的调查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 文献综述

1.1 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的相关理论

1.1.1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概念界定

1.1.2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的发展

1.2 国内大课间活动形式及内容的现状分析

1.2.2 大课间体育的活动内容现状的研究

1.2.3 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的相关研究

1.2.4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3 国外课外活动的形式及内容的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地考察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沧州市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相关的调查与分析

3.1.1 沧州市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现状的调查

3.1.2 不同类型大课间活动形式的特点

3.1.3 沧州市区各初中场地和学生人数的调查与分析

3.1.4 沧州市区各初中体育师资力量的调查与分析

3.2 沧州市区初中大课间活动内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2.1 沧州市区初中大课间活动内容的现状

3.2.2 不同类型的大课间活动内容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3.2.3 不同类型活动内容所需要的形成模式时间的对比分析

3.2.4 不同类型活动内容的运动强度的对比分析

3.2.5 不同类型活动内容的运动密度的对比分析

3.2.6 沧州市区初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后的主观效果分析

3.2.7 沧州市区初中学生对现有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3.2.8 沧州市区初中学生对现有大课间体育活动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3.2.9 沧州市区初中学生对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倾向性的调查与分析

3.3 对沧州市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及内容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政策导向的影响

3.3.2 学校领导的关注程度的影响

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及内容的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从表 16 中可以看出,18%的体育教师和 22

3.3.3 监管人员的影响

3.3.4 体育教师的态度的影响

3.3.6 气候因素的影响

3.4 沧州市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及内容的发展思路

3.4.1 学校领导应提高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注程度

3.4.2 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3.4.3 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水平和业务素质

3.4.4 提高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想认识

3.4.5 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结论与建议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近年来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却逐年下降,表现在长期玩手机、熬夜、视力下降,超重和肥胖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等。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明确要求各个地方和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以合理、科学的运动负荷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长期以来,中国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及内容一直以学校集体做“眼保健操、广播体操”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国蓬勃展开,例如健排舞、跑操、广播体操、武术、足球操、篮球操、课间游戏和民族体育运动等运动项目出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新颖的形式和新鲜的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推动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沧州市区各初级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多年以来一直也是以全校集体做广播体操的形式出现,由于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在市区初级中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跑操活动作为一种新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出现,迅速发展为沧州市区各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大课间的活动形式也有了相应的改变,从全校集体活动发展为年级活动,各年级都有了相应的活动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比较明显,并促进了各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国外和国内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形式及内容的现状,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沧州市区的全部初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进行了研究,科学系统的对市区15所初级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对教师发放问卷15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47份;对学生共发放问卷954份,实际最后收回有效问卷900份,并多次对沧州市区各初级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对各校发现的情况同相关班主任进行核实,以确保研究的真实性。调查内容包括了沧州市区各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及内容的开展现状,即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种类及特点、活动强度、运动密度、影响因素等方面,以及学生和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态度、效果、倾向性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结论和建议,结论如下: 1、现阶段沧州市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受学校人数、场地、师资力量的影响,分年级的活动形式已成为沧州市区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在特殊天气下各学校缺乏统一的活动形式及内容。 2、在调查中,沧州市区80%以上的初级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活动内容为跑操和体育中考项目,但是总体活动项目单调枯燥,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和运动兴趣的培养。 3、现阶段沧州市区初中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大部分学生动机比较健康,对大课间的活动形式较为满意,但对活动内容的倾向性呈现多元化的分布。 4、沧州市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缺乏政策的引导和领导的重视,体育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缺乏改进的积极性。 5、沧州市区各初中人数分布不平均;许多学校场地不符合国家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