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之探索——一项基于课堂田野的研究
【6h】

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之探索——一项基于课堂田野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03年3月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这也是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在分析国内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和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界定了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内涵是采用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求知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阐述了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然后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几个原则,并根据布鲁纳和建构主义的有关理论阐述了部分应用和全程参与式等两种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提出了三种常用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锚定式的WebQuest教学模式和基于电子作品创作的教学模式。详细论述了三种教学模式的概念、流程、评价方式和实施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给出了对应案例。并基于上述理论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挑选实验班和对比班,让学生进行实验前测。实验班采用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按传统教学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后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显著效果、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绩有显著效果、促进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最后,就本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为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教学模式和案例,为本省即将进行课改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