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市N小学高段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调查研究
【6h】

重庆市N小学高段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文献综述

1.4已有研究不足

1.5研究设计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实施

2.1研究的理论基础

2.2调查的设计

2.3调查的实施

3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1测验的结果与分析

3.2课堂观察记录及分析

3.3教师访谈及分析

3.4基本结论

4 归因分析及建议

4.1归因分析

4.2小学高段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培养的建议

5结论

5.1研究结论

5.2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测验题

附录B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C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由原来的“双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更为“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明确地将提出问题能力纳入到总目标中,并指出学生应该“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首先,本研究在整理关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包括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的四个情境题。其次,通过测验调查了解重庆市N小学高段165名学生提出问题的总体能力以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家庭背景、是否担任班干部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情况了;通过访谈了解了教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看法及其现状。然后,在梳理以上几种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基础上,找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从总体上看,N小学高段大多数学生能够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少数学生能提出复杂的数学问题,但其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2.男生与女生在提出问题能力上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女生表现优于男生;高中低成绩组的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的总数、速度、质量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随着成绩的上升,提出数学问题的总数、速度、质量也呈上升趋势;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是否为班干部的学生在提出问题能力总体能力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3.从4个情境中看,N小学高段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得分在3分以下,根据“数与代数”情境提出问题的能力最高,其次是“统计与概率”情境,根据情境“图形与几何”及“综合与实践”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差。
  4.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较少,也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一旦有机会,少数学生能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教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评价方式不够合理。
  5.通过教师访谈可以发现:数学教师关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意识还不够强;只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反馈方式有待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标准未落实都对学生提出问题有所影响;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不够。
  6.根据结果分析其原因:学生发展的不成熟和差异性;课程资源的单一性;学校不够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关于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意识和教学技能的缺失;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
  7.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把握差异,因材施教;联系社会实际生活,丰富数学课程资源;将提出问题能力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中;增强培养观念,优化培养方法;家长须加强家庭教育方式的学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