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6h】

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交通信号控制的目的和任务

1.3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发展概况

1.4 本文研究思路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交通流参数的统计分布

2.3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参数和控制方式

2.4 交叉口交通信号灯设置依据

2.5 交通信号控制的性能评价指标

2.6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2.7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

2.8 本章小结

3 基于交通强度的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四相位交叉口几何模型描述

3.3 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计算模型

3.4 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策略

3.5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交通信号模糊控制

3.6 本章小结

4 两相邻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相邻交叉口模型及其分析

4.3 相邻交叉口交通信号模糊协调控制策略

4.4 模糊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4.5 仿真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城市干道交通信号两级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5.1 引言

5.2 干道交通模型描述

5.3 干道交通信号两级模糊协调控制策略

5.4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5 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城市区域交通信号分布式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6.1 引言

6.2 区域交模型描述

6.3 区域交通信号分布式模糊协调控制策略

6.4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6.5 仿真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7.1 引言

7.2 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7.3 预测实例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工作总结

8.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城市交通拥堵的加剧导致了车辆延误增加、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智能交通系统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是当前控制领域和交通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交通系统本身的强非线性、随机性、时变性特点,以精确数学模型为基础的传统控制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人工智能的方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控制科学的角度出发,融合了模糊逻辑和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理论,对城市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危害。
  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①提出了基于交通强度的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控制算法
  该算法突破了以红灯相位和绿灯相位上下游交叉口之间车辆数为模糊控制器输入变量的局限性,还综合了绿灯期间的流率比、红灯持续时间,因此更客观地反映了交叉口各相位车流通行需求的紧急程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控制方法比仅考虑车辆排队长度的控制方法更有效地减小了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
  ②提出了一种相邻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算法
  该算法以中间路段车流量作为协调变量,综合交叉口各相位的交通流状况,确定候选绿灯相位,通过模糊推理确定是否延长当前绿灯相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减小交叉口的车辆平均延误。
  ③提出了一种干道交通信号两级协调控制算法
  该算法以相邻交叉口中间路段上的车流量为协调变量,对各相位绿灯延长时间进行调整。该算法突破了绿波带控制方法需要统一各交叉口信号周期长度的局限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绿波带控制方法更有效减小交叉口的车辆平均延误。
  ④提出了一种区域交通信号分布式协调控制算法
  该算法根据分布式控制原则,不需要统一区域内交叉口的信号周期,而是根据相邻交叉口中间路段的车流量和本交叉口的交通流情况进行协调控制,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和实时性。
  ⑤提出了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该预测方法以均方误差作为预测性能评价指标,同时考虑了交通流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预测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总之,本文在有机结合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和实时性,有效减小了车辆平均延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