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
【6h】

初中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问题提出

1.1研究意义

1.1.1理论意义

1.1.2实践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学业求助的研究

1.2.2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1.2.3自我效能的理论

1.2.4数学困难学生

1.2.5现有研究的不足

1.3研究过程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工具

1.3.3研究被试

1.3.4研究方法

1.3.5施测程序

2研究一数学困难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研究

2.1学业求助行为的总体差异

2.2性别差异分析

2.3年级差异分析

2.4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

2.5讨论

2.5.1学业求助行为的总体差异

2.5.2学业求助行为的性别差异

2.5.3学业求助行为的年级差异

2.5.4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学业求助行为的比较

3研究二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研究

3.1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差异

3.2性别差异分析

3.3年级差异分析

3.4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在成就目标定向上的得分差异

3.5讨论

3.5.1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差异

3.5.2成就目标定向的性别差异

3.5.3成就目标定向的年级差异

3.5.4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上的比较

4研究三数学困难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4.1自我效能的总体差异

4.2性别差异分析

4.3年级差异分析

4.4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的自我效能上的得分差异

4.5讨论

4.5.1自我效能的总体差异

4.5.2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

4.5.3自我效能的年级差异

4.5.4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在自我效能上的比较

5研究四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的相关研究

5.1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行为的相关

5.1.1目的

5.1.2被试

5.1.3工具

5.1.4结果

5.1.5分析与讨论

5.2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的相关

5.2.1目的

5.2.2被试

5.2.3工具

5.2.4结果

5.2.5分析与讨论

6研究五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的预测模型

6.1目的

6.2方法

6.3程序

6.3.1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回归分析

6.3.1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模型

6.4讨论

7总讨论

7.1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发展特点

7.1.1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性别差异

7.1.2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年级差异

7.2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差异

7.3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

7.4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自我效能的差异

7.5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行为

7.6数学困难学生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

8结论、创新之处与局限

8.1结论

8.2研究新意

8.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对学业求助的关注源于把求助看作是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行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业求助问题就成为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外学者围绕着学业求助展开了多方位的探讨。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但也留下了许多问题和空白。 20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重心的转移,学业求助问题再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学业求助是学生在校学习和成功的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策略,把他人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是个体调控社会环境以促进学业的一种重要能力。 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两个方面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业求助。目前研究较多是的Elliot的三分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但随着。Pintcrih提出四维成就目标定向分类理论,认为掌握目标也可以划分为趋近定向和回避定向,四分理论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本研究将考查不同的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的关系。同时,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且多集中于对学业自我效能的研究,研究结果也不太一致。本研究将自我效能感拓展至学业自我效能和社会自我效能,探讨其与学业求助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业求助现状、学业求助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1)学业求助行为的性别差异。男、女初中生在需要时,都可能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工具性帮助。女生更倾向于工具性求助,男生较多的倾向于回避求助。 (2)学业求助行为的年级差异。在执行性求助、回避求助和工具性求助—老师行为的选择上,三个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执行性求助行为上,初三>初一>初二;在回避求助行为上,初三>初二>初一:在工具性求助—老师的选择上,初一>初二>初三。 (3)求助行为的差异。学业优秀组更倾向于进行工具性求助,数学困难组更倾向于进行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 (4)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学业优秀生主要是掌握—趋近目标定向;学业一般生主要是成绩—趋近目标定向;数学困难生则主要是成绩—回避目标定向。 (5)自我效能的差异。学业优秀生的自我效能最强,数学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最低。 (6)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行为。成绩—回避对执行性求助有直接作用;成绩—回避、掌握—趋近对回避求助有直接的作用;掌握—回避对工具性求助—老师有直接作用;成绩—回避和成绩—趋近对工具性求助.同学有直接的作用。 (7)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本研究支持“脆弱假说”,即认为越是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越容易感受到求助带来的对自尊的威胁,越会回避求助或者做执行性求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