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行动研究——基于语言与音乐领域整合的视角
【6h】

大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行动研究——基于语言与音乐领域整合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引论

一、问题提出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 行动研究设计

一、研究流程

二、活动方案的设计

第三部分 行动研究的循环实践和反思

一、较简单的节奏训练

二、较复杂的节奏训练

三、多层次的综合节奏训练

第四部分 整合性音乐教学的行动总结

一、方案的目标设定

二、方案的内容选择与编排

三、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四、方案的评价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节奏感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研究者深入幼儿园了解发现,现实中的大班音乐教学缺少针对性的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活动。在提倡幼儿园音乐教育整合化的背景下,教师虽能认识到不同领域课程相互整合的价值和必要性,在组织开展音乐活动时也尝试与其他领域进行整合,但对“为什么整合”“能否整合”以及“如何整合”的理解浅显而片面,节奏教学也只局限在音乐领域内部进行,影响了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发展。为此,本研究在充分考量语言与音乐领域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进行语言与音乐领域整合性音乐教学的实践,对二者整合能否有效地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发展、促进了幼儿音乐节奏感哪些方面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发展进行探究。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线,选取铜陵市Y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辅之以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在行动真正展开前,为保证研究的质量和顺利开展,针对合作教师在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和整合性课程理论方面存在的观念偏差,研究者提供给合作教师相关理论知识材料,并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进行交流讨论,厘清了教师对幼儿音乐节奏感概念、培养价值、培养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促进教师对整合性课程理论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的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遵循该班原有的季度教学活动计划,以《秋日大丰收》为主题背景,选取四首儿童歌曲和童谣《黄豆荚》,设计了三个阶段七个教学活动方案。每个阶段的活动都分为初步体验学习和创造性节奏应用两个板块,两大板块又分别采用音乐节奏→语言节奏、语言节奏→音乐节奏两种过渡模式对语言与音乐进行整合。第一阶段先是通过语言的念诵、默诵和简单的拍手、声势练习让幼儿初步体验和学习了四分、八分和休止节奏,并以引导幼儿模仿简单的四分和八分组合节奏型进行童谣念诵和学唱。随后,第二阶段在语言念诵、默诵和声势的基础上进行了柯达伊节奏读法和节奏声势的分组合奏以及简单的乐器伴奏,进一步让幼儿学习和掌握了较复杂的八分附点和连续十六分节奏。最后在第三阶段加入切分节奏,就童谣《黄豆荚》第三段进行不同节拍(二拍子和三拍子)的节奏组合,并综合前两个阶段的节奏内容和方法对幼儿进行了多层次的综合节奏训练。在经历了“实施-反思-调整-再实施-再反思”的过程后,整合性音乐教学培养大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活动方案得以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研究的结果和讨论部分:
  首先,研究者从方案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与编排、组织与实施以及评价这四个方面对本次行动研究做出总结;
  其次,研究者从教师和幼儿两方面对整合性音乐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整合性音乐教学实践,合作教师在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观念与行为上均发生转变,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实现了幼儿音乐节奏感在音乐节奏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维度多项指标上的全面发展。研究者还进一步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语言与音乐的整合以更好地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进行反思,对本次行动研究中整合的有益经验做出分享:基于对特定语言形式的节奏特点进行分析,提升“语、音”整合的适配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成语言与音乐的双向过渡;联系主题与幼儿生活经验,营造富于语言和音乐的活动环境;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满足幼儿对音乐节奏情绪情感体验和自主表达的需要。
  最后,研究者基于本研究的不足,建议将来的研究能够继续增强教师的培养意识,加强整合性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探索语言与音乐领域整合的有效途径,并对更多其他领域的整合性音乐教学进行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