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三武一宗”天佛看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
【6h】

从“三武一宗”天佛看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原因分析

1.1 灭佛的政治原因——巩固皇权

1.1.1 北魏太武帝剿灭“佛教匪”

1.1.2 北周武帝削弱佛教政治势力

1.2 灭佛的经济原因——僧俗间尖锐的经济矛盾

1.2.1 僧侣的经济特权成为灭佛诱因

1.2.2 灭佛以铸钱

1.3 灭佛的文化原因——“夷夏之防”

1.4 灭佛诱因新探——军事原因

第二章 “三武一宗”灭佛的具体体现——儒、释、道三教的冲突

2.1 统治者因政治需要而抑佛

2.1.1 崇道抑佛

2.1.2 尊崇儒家

2.1.3 灭佛事件所体现的政教关系

2.2 儒林人士反佛

2.2.1 北魏至北齐年间的反佛思潮

2.2.2 唐武宗朝及其前代的儒林反佛思潮

2.2.3 反道教而不反道家——《笑道论》和《二教论》中的佛、道冲突

2.2.4 新兴庶族地主阶级与佛教的冲突原因

第三章 灭佛事件对儒、释、道三教发展的影响

3.1 儒、释、道三教兴起改革

3.1.1 融合儒、佛的新天师道

3.1.2 融合儒、佛的五代道教

3.1.3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兴盛

3.1.4 三教融合的成果——宋代理学的产生

3.2 造像艺术兴盛

3.3 佛教寺院转型

3.4 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广泛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三教之间既冲突又融合。儒与道之间的冲突属于中国本土文化内部的矛盾,冲突的激烈程度要弱一些;而儒、道与佛教之间的冲突属于异质文化之间的矛盾,竟然发展成武力冲突。“三武一宗”灭佛就是最典型的冲突事例,是三教在融合过程中最激烈的一种形式。“三武一宗”法难是发生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四个时期灭佛事件的合称。本文从四次法难的原始文献出发,研究灭佛诱因,总结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四点。总的来说,是过度发展的佛教经济和体制挑战了皇权,影响了国家的正常运行,引起了统治者的忌惮,才引发了四次法难。
   儒、释、道三教之间的的辩论和冲突是这四次法难的主要体现。统治者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要树立儒家统治思想的权威,拉拢中国本土道教,打击佛教。而唐代新兴庶族地主阶级的崛起,则引发了儒林人士反佛的新浪潮。
   面对如此多的冲突和挑战,佛教没有消极面对,而是积极与儒、道融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为己用。中国化的佛教——禅宗逐渐兴盛起来。而儒、道两家也没有盲目一味的排斥佛教,也接引了其主要思想进入中国思想界,并为己用。过往的研究文献对于“三武一宗”法难的起因和过程已经阐述的较为彻底,但是他们对于法难的结果和影响并未进行深入讨论,或是对法难持以消极态度。本文从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角度出发,得出了“三武一宗”法难并非完全消极,把“难”理解为一次“新的开始”,着重分析了在四次灭佛事件后,佛教吸取了历次法难中的教训,从各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适应,其表现为:佛教人士大量开凿佛像以争取统治者的支持;转变寺院经济形式,崇尚节俭;禅宗融合儒、道两家思想为己用。儒家在宋代吸纳道、佛观点,形成“理学”和“心学”两大派别,“朱子道,陆子禅”是其显著特征。道教也将儒、佛思想作为自身改革的有力武器。从以上这些研究中,本文揭示了佛教是如何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两家在各自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对佛教思想进行吸收的。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