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哲学阐释学角度的老子《道德经》英译研究
【6h】

哲学阐释学角度的老子《道德经》英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1 Some Basic Principles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Chapter 2 Translation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Chapter 3 The Book of Laots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Both Language and Thought

Chapter 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Versions of Laotse

4.1 Translator's Horizon and ST Horizon—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4.2 Different Transl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Comprehensions

4.3 Different Translat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4.4 Different Constituents of the Two Versions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Motivations

Conclusion

Reference Books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哲学阐释学同传统阐释学截然不同。它关注的并非是阐释的结果,而是通过理解进行阐释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学术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接受美学便是这一学科直接影响下的产物。它也为翻译研究中关于“翻译本质”及“翻译标准”的长期争执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角,动摇了传统译论以源语文本的唯一性和确定性为前提的理论根基。 目前,在国内外,专门从哲学阐释学角度进行翻译研究的文章数量十分有限,而许多国内学者在运用该理论研究时,常常把传统阐释学理论和哲学阐释学理论混为一谈,并且忽视了后者的辩证性。有鉴于此,本文作者试图以哲学阐释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迦达默尔的翻译理论为基础,论证“翻译的本质是有限度的解释”这一命题,并阐述以两次视阈融合为特征的翻译的一般过程。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将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在说明阐释者主体性的同时,始终强调文本本身的限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文的实例部分,为了充分说明视阈融合中源语文本的作用,作者特意引入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塞尔“空白”、“未定性”和“文本召唤结构”的概念,并把这两种理论结合在一起,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考察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式和结果。 经过比较性的研究和深入思考,作者发现一方面上述两种理论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另一方面,中国典籍英译的丰富实例又可以为哲学阐释学提供充分论据。老子《道德经》的英译则更为典型,因为这部著作思想深刻、语言模糊,而且它的英译者的个人背景各不相同。作者从亚瑟.韦利和汪榕培的两个译本抽取典型案例进行比较,说明不同译者的不同“视阈”导致目的语文本在内容、形式、构成等各方面的差异。 在本文的介绍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哲学阐释学角度的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不足,其次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最后阐述了《道德经》的哲学阐释学价值以及这一哲学理论与典籍英译的实例相结合的意义。 第一章作者对阐释学历史的几个阶段进行了简要回顾,强调了哲学阐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对西方人文科学的重要性,接着,着重介绍了“此在”“视阈融合”等几个和本文研究有关的基本哲学阐释学概念,从而阐明了哲学阐释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作者主要依据伽达默尔的翻译观,从哲学阐释学角度重新审视翻译理论中“翻译本质是什么”的问题;随后,围绕朱建平用“视阈融合”的概念对翻译下的定义,介绍了不同的视阈,强调了译者视阈在翻译中的具体体现和关键作用,并解释了译者的“公共视阈”对于翻译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作者简单介绍了《道德经》一书的由来,说明本书语言上突出的个人风格,并且阐释了老子的主要哲学思想。 第四章作者首先引进了接受美学中文本的“空白”和“未定性”等概念,说明文本视阈在典籍英译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作者用大量篇幅,通过典型案例,从译者对文本理解的角度、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角度以及译者翻译目的的角度对亚瑟.韦利和汪榕培的不同译本进行比较。 在结论部分中,作者结合前一章的内容,解释了韦本和汪本差异的个人的以及社会历史的原因,对这两个译本进行了评价,并总结了版本比较所带来的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