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OR
LIBOR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44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365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环球企业家、董事会、中国货币市场等;
LIBOR的相关文献由8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万雄、赵维谦、邱丽荣等。
LIBOR
-研究学者
- 万雄
- 赵维谦
- 邱丽荣
- 王允
- 孙兰香
- 舒嵘
- 王泓鹏
- 潘从元
- 王建宇
- 袁汝俊
- 刘木华
- 刘玉柱
- 丛智博
- 吴坚
- 郭连波
- 喻正宁
- 张智
- 李颖
- 田野
- 邱岩
- 郑荣儿
- 于海斌
- 代克杰
- 何强
- 俞晓峰
- 刘鹏希
- 姚明印
- 尹文怡
- 张兵
- 张启航
- 李兴文
- 李阔湖
- 林晓梅
- 段忆翔
- 章婷婷
- 齐立峰
- 卢渊
- 李祥友
- 许方豪
- 贾军伟
- 于立业
- 吴少波
- 孙彦广
- 张云贵
- 曾晓雁
- 李洋
- 李锐
- 杜豪杰
- 王丽晴
- 王锐
-
-
许瑢;
刘祯;
郭子琨
-
-
摘要:
挂钩LIBOR浮息券转换SOFR浮息券的工作在全球开启后,受到广泛关注。相关过程主要涉及到司法裁定以及计息规则的确定,并采用“阶梯式”的递进方法,由发行人主导,并与投资人协商后确定最终方案。市场参与者为应对转换过程中的风险,近年来加大了挂钩SOFR浮息债券市场的参与力度,相关市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也逐步改善。
-
-
徐宁;
边雨舟
-
-
摘要:
目前各币种LIBOR基准利率转换工作均在有序推进。现行LIBOR转换方案强调资金成交利率的真实性,偏向金融市场应用,忽视存贷款市场交易习惯,导致存贷款等现金类产品转换方案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文章建议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各国工作组转换方案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实践经验,构建适用于境内的LIBOR转换和RFR应用主流方案,同时充分保持开放性,迭代推进相关工作。
-
-
边卫红;
蒋效辰;
黄小军;
温颖坤;
宋达志
-
-
摘要:
2021年是基准利率改革进程中最重要的一年,但LIBOR转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定价标准产生重大变化等。此外,基准利率改革尚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增加了市场参与者在LIBOR转换过程中的难度。当前,基准利率改革进入倒计时,国际银行业已率先开启替代利率挂钩的产品应用,我国银行业应积极按照监管机构要求与步调,做好客户沟通协调工作,保障基准利率改革有序推进。
-
-
郭于玮;
鲁政委
-
-
摘要:
作为全球基准利率的LIBOR将在2021年后停止使用,LIBOR转向SOFR可能带来的影响备受市场关注,是关乎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事件。本文概述了LIBOR转向SOFR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进展,举例说明了SOFR在金融产品定价方面的应用,并就如何应对美元国际基准利率转换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
-
魏佳;
崔文迁
-
-
摘要:
随着LIBOR作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被新的无风险隔夜利率取代,各国亟需明确构建期限利率的整体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推广措施。本文介绍了基准利率转换的背景,分析了期限利率构建方法的基本原理,对前瞻法、后顾法两种构建方法进行对比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
-
苗晓宇;
陈鑫
-
-
摘要:
LIBOR报价机制存在的缺陷导致其操纵事件频发,同时银行间无担保拆借市场的快速萎缩使得L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代表性大幅降低,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对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目前LIBOR的退出和新替代基准利率的应用已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业务定价、资产负债管理、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和财务会计处理等各方面带来冲击.为此,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周全的应对策略和操作方案,以减少负面影响,实现平稳过渡.
-
-
-
-
宋艳伟
-
-
摘要:
作为全球基准利率的LIBOR利率预计将在2021年后停止使用,这是关乎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LIBOR替代指标改革的方向、进展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备受市场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LIBOR发展历史,挖掘LIBOR改革的原因,跟踪各国寻找替代性指标的最新进展,并探究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应对建议。
-
-
-
-
摘要:
央行发布白皮书健全中国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8月31日,央行发布《参与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白皮书,提出以培育DR为重点、健全中国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的思路和方案。点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多家金融机构被曝出操控LIBOR丑闻,严重削弱了LIBOR的市场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