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玉米
冬玉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经济、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41024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致富天地、农民致富之友、广东气象等;
冬玉米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本逊、赵磊峰、周苏文等。
冬玉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024篇
占比:99.79%
总计:41112篇
冬玉米
-研究学者
- 李本逊
- 赵磊峰
- 周苏文
- 黄必华
- 吴渝生
- 朱永平
- 段鸿飞
- 江余昌
- 苏永秀
- 陈本辉
- 陈靖
- 卢和顶
- 尹树华
- 张晓梅
- 张石宝
- 普琼芬
- 李兆荣
- 李树云
- 杨文跃
- 林建新
- 王关福
- 胡润芳
- 薛珠政
- 鲁国昌
- Chawla
- K.
- S.
- 丁海华
- 乔继雄
- 何小云
- 何美兰
- 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 冯育华
- 凌超宁
- 刘会
- 刘殿勇
- 吕利华
- 吴世宏
- 周彪
- 周振标
- 和贵鹏
- 唐明贤
- 姚江保
- 姬胜天
- 孙应来
- 孙艳双
- 岩丙
- 岩伍
- 岩江
- 张之克
-
-
岩江
-
-
摘要:
冬玉米栽培中,推广应用地膜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地温、改良土壤,促进冬玉米生长,提高冬玉米产量和质量.本文以力所乡为例,首先分析了冬玉米地膜种植技术要点;其次探讨了冬玉米地膜种植技术推广对策.
-
-
齐国君;
邹寿发;
陈科伟;
周振标;
钟宝玉;
郑静君;
张志祥;
江腾辉;
吕利华;
陆永跃;
张振飞;
黄德超;
王磊;
章玉苹;
肖汉祥;
石庆型;
肖勇;
苏湘宁;
黄少华
-
-
摘要: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
-
赵秀兰
-
-
摘要:
近期,沧源县植保站深入各乡镇开展沙漠蝗虫害监测工作,重点调查小麦、冬玉米、油菜、马铃薯、辣椒、无筋豆、烤烟、牧草等作物。与此同时,还调查周边杂草地及库区。沙漠蝗调查范围涉及10个乡镇,共设立10个监测点。要求各乡镇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继续对辖区开展沙漠蝗普查,重点排查边境一线,对于疑似沙漠蝗虫害要及时上报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诊断。二是要提早制定防治预案,充分做好农药、器械等防控物资和人员安排准备一旦发现,要及时上报,及时扑杀,要采取紧急措施,千方百计控制扩散危害,避免造成大面积成灾。三是要加强宣传培训,做到家喻户晓。四是防治药剂可选用高氯·马、阿维·三唑磷、吡虫啉、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提倡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清晨或傍晚采用飞防进行防治。
-
-
唐明贤;
邓斌
-
-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推广和研究,总结和分析其在冬玉米上的使用,详细分析了提高产量的关键技术环节,对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
肖洪勇
-
-
摘要:
玉米是很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因此,做好玉米的栽培工作是极为有必要的,因此,进一步提升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水平,这是极为有意义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结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做好冬玉米高产栽培工作,提出了栽培的技术方法,并且研究了在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提升其技术水平.
-
-
冯育华
-
-
摘要:
认识不足,霜冻和低温冷害、干旱、栽培管理粗放是制约西畴县冬玉米开发种植的主要因素,笔者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深入分析了各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法,旨在加快冬玉米开发种植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
-
-
王强军
-
-
摘要:
选择适合冬季种植的早中熟玉米品种,于10月下旬开始集中育苗。播种前先晒种1~2天以提高种子活力,育苗地选择向阳富含有机质的地块,稀播培育壮苗。于11月底约3~4片真叶时,分级带土移栽定植。定植前土壤整成畦宽80厘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的条状畦,双行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约4450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以后每3~5天结合浇水加少量尿素施薄肥,约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