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防林
农防林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0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专利文献513552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中国西部科技、农业现代化研究、现代园艺等;
农防林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炳友、林卓强、赵岭等。
农防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3552篇
占比:99.99%
总计:513618篇
农防林
-研究学者
- 刘炳友
- 林卓强
- 赵岭
- 支玲
- 李怒云
- 李惠明
- 杜加强
- 王力刚
- 许文强
- 邵利辉
- 韩玉生
- 丁春梅
- 中共绥化地委研究室、中共青冈县委研究室调查组
- 乔忠革
- 于化杰
- 于春洺
- 于麟
- 井艳波
- 付艳民
- 代铁柱
- 何瑛超
- 公剑
- 兰天
- 刘国友
- 刘大成
- 刘广
- 刘恒新
- 刘文英
- 刘新东
- 刘新宇
- 刘海燕
- 刘菁
- 卡比努尔
- 史彦江
- 史旭民
- 史维学
- 吴宏宇
- 周宇利
- 哈地尔·依沙克
- 唐景武
- 唐金山
- 姚禾雨
- 姬海民
- 孙世民
- 孙海鹏
- 孟庆祥
- 宁献婧
- 宋锋惠
- 居文华
- 山昌林
-
-
-
韩玉生
-
-
摘要:
农业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保护农田,以减轻或免受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而设置的人工林。农田防护林的 作用是多方面的。农田防护林能防风固沙。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由于呈带状,又称农田 防护林带;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在林带影响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 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
-
-
-
-
-
张淑梅;
于化杰;
邹纯洁;
纪翠竹;
王金武;
张国财;
王月杰
-
-
摘要:
为了提升黑龙江垦区之中农防林工程对于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效果,需要管理人员能认识到农防林现阶段的建设状况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防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本文就黑龙江垦区农防林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
-
-
朱浩;
王力刚;
赵岭
-
-
摘要: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西部农防林以松改杨不同更新方式的成效,采用带外更新、皆伐更新、带内更新开展了以红皮云杉更新成过熟小黑杨林带的试验.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成活率与保存率以带外更新最高,分别为98.5%、94.2%,皆伐更新次之,分别为93.6%、89.1%,带内更新最低,分别为55.3%、47.4%,前两者与后者差异极显著(0.01水平);各更新方式栽植初期3年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胸径与冠幅生长差异显著(0.05水平),高径及冠幅生长仍以带外更新最高,径及冠幅生长皆伐更新次之,带内更新高生长次之;带内更新不同处理红皮云杉成活率、保存率及高径、冠幅生长差异不显著(0.05水平).黑龙江省西部农田防护林以松改杨更新方式以带外更新为最佳选择.
-
-
林松波;
王力刚;
赵岭
-
-
摘要:
为了提升农防林的经济功能,在甘南县兴久村开展了不同树种林带下播种板蓝根试验示范,探讨黑龙江西部农防林下复合播种板蓝根技术.通过林带选择与处置、种子处理与播种、苗期管理及采收等技术环节试验探索,形成了黑龙江西部农防林下复合播种板蓝根比较成熟的综合技术,从而为黑龙江西部农防林经济功能提升提供了可参借的技术模式.
-
-
张宏武;
李君;
潘瑞萍;
瑙珉;
吴宏宇;
马瑞平;
李嘉伟
-
-
摘要:
为掌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毛渠群众杨的胁地规律并与农作物比较经济效益,在毛渠上按龄阶设置样地,通过对不同龄阶树木的生长量和紧邻防护林的小麦产量调查,经回归分析法、显著性分析法、价格比较法等分析比较,表明河套灌区毛渠农防林经济效益最佳的采伐年龄为1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