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配电网
农村配电网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5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工业经济、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0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151753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供电企业管理、科学与财富、农电管理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4年第六届中国功率变换器磁元件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电源学会磁技术专业委员会第9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电子变压器技术部第16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输配电技术协作网年会暨2013中国国际输配电技术创新与应用交流会、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等;农村配电网的相关文献由1138位作者贡献,包括朴在林、张敏、贺铁光等。
农村配电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1753篇
占比:99.59%
总计:152375篇
农村配电网
-研究学者
- 朴在林
- 张敏
- 贺铁光
- 陈剑刚
- 陈磊
- 唐巍
- 许童羽
- 刘玉龙
- 张伟
- 张保健
- 张志辉
- 张桂婷
- 张涛
- 张金华
- 徐园
- 李海雨
- 杨建华
- 王京锋
- 田少美
- 舒心宇
- 谭东明
- 贺伟明
- 郭丹
- 龚蛟龙
- 严建海
- 习利江
- 于伟
- 何为
- 侯惠娜
- 刘云志
- 刘亚南
- 刘宏伟
- 刘珂
- 刘立成
- 刘莉
- 刘钰
- 刘阳
- 区家辉
- 卢镛廷
- 叶斌
- 吴正强
- 吴金莲
- 周云成
- 周亚
- 周建斌
- 周胜超
- 姚喜华
- 孙一凡
- 孙景钌
- 孙柏强
-
-
颜坤奕
-
-
摘要:
光伏电源作为清洁能源,通过对光伏电源的应用更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
-
刘昌
-
-
摘要:
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同时,由于建筑屋顶分布广泛、资源分散、单体规模小、开发建设协调工作量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大规模发展。目前,部分省份已启动了整县推进光伏发电的相关工作,未来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展大有空间,高渗透率的光伏电站接入将会对农村配电网产生巨大的影响。
-
-
尹成;
杜力;
杨乐新;
李佩;
肖明伟
-
-
摘要:
1规划原则(1)服务乡村,高效发展。农村电网规划应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电网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建设技术先进适用的一流现代化农村配电网,引领农村地区由"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全面转变;应结合营商环境优化、乡村电气化等新形势新任务,统筹制定方案,实现规划方案一项多能,避免出现大拆大建和重复低效建设。
-
-
-
严建海;
张保;
黄刚;
刘向东;
陈文波;
李忠
-
-
摘要:
针对农村地区分布式发电消纳问题,分析了农村配电网的特点以及传统分布式发电模式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低压直流配电方式实现配变台区之间柔性互联和光伏发电消纳的设计方案,通过台区互联运行策略实现不同工况下多台区间的功率协同运行,融合光伏发电高效功率变换和系统保护测控技术,最终实现不同台区间的功率互济和储能共享的系统运行目标。介绍了台区柔性互联系统的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以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庄上村的试点项目。在现阶段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前期各台区单独运行的部分测试数据和运行数据,均符合预期。
-
-
张伟;
李文建;
冯晗;
朱钊;
刘捷
-
-
摘要:
为了提高农村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对农村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加强农村配电网规划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只有对农村配电网规划的足够重视,并引入物联网等新技术,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村配电网规划的合理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
易春磊;
柴良明;
王世友;
贺柱
-
-
摘要:
无功功率优化通常用于设计确定性需求负载和输入发电量稳定状态下,电力系统的电压和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然而,农村配电网的输入发电量和需求负载实际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使得无功优化成为不确定的非线性模型求解。为此,将不确定性输入数据划分为区间,提出了区间不确定性的无功补偿模型,并采用改进型混沌遗传算法对该模型的单目标最优解进行求解。而模型的约束条件则采用潮流计算来进行判断。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改进型混沌遗传算法无功优化模型能够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
-
王元东;
顾昆阳;
元晓;
钟绍林
-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配电网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取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的条件,配电网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对于农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想要使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但是农村配电网的发展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于是我国开始大力对农村配电网进行整治,以此来达到解决农村配电网的质量问题,保证各家各户都能够安全用电。建设七稳定安全、技术先进、环保的农村配电网。本文基于此,首先对农村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应用智能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为农村配电网的质量提升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
-
房宜斌
-
-
摘要:
在农村配电网设备检修工作时,触电风险较高。基于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系统界面标识牌进行危险源点线路所存在光伏及自备电源的备注,在检修工作前,由配电网调控人员查看标识牌,并通知检修现场工作负责人情况,协助做好现场预防反送电工作,可有效提升检修安全水平。
-
-
马汉锋
-
-
摘要: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光伏电源在农村配电网中大量应用,这对农村配电网的节点电压、功率传输、运行安全等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农村配电网光伏电源的选址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电压质量、功率损耗控制的优化。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农村电网的选址问题进行研究,构建光伏电源选址模型,并提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经过实际运用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光伏电源选址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农村配电网功率损耗,提升节点电压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
-
-
胡扬宇;
周一粟
- 《CIGREC6中国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暨2017配电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众所周知,经济的有序发展离不开电力的大力支持,故国家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日益重视,研究实践也随之增多,然而其中针对农村的相对较少,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农村配电网自动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现状,就其建设要点作了概括,并从设备选择、通信通道、馈线系统等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对改善现状、加快农村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步伐有所启示.
-
-
喻琢舟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7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根据农村配电网接地故障的特点,分析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农网推广应用造成的影响,并对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后相关的农网故障进行了简化的理论计算及模拟仿真,探讨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农网应用的相关问题,可供电网运行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参考.
-
-
-
-
CHEN Jin;
陈津;
SHI Jie;
施杰
- 《陕西省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技术学会2017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农村配电网中普遍存在末端电压偏低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配变容量小、配电变压器至用电负载的距离过远、负荷功率因数过低、三相负荷分配不平衡、谐波电流太大、配电变压器输出分接头调节不合理等造成.由此解决低电压方法很多,本质解决方案为电网结构升级改造,本文介绍的是除此之外其它治理低电压的技术手端,着重对新型末端电压稳定装置的特点进行了相关介绍,与传统调压装置进行了对比,并针对传统调压装置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通过采用新型末端电压稳定装置来提高装置整体性能,以应对智能化电网发展的需求.
-
-
杨榆;
付燕青;
孟庆臣;
董桐;
阎帅
- 《CIGREC6中国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暨2017配电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负荷的迅速增长,原有配电网设备的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配电设备大都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线路部分供电半径过大,造成线路末端电压低,低电压用户普遍存在,同时还有配电网架构设计不合理,负荷分布不均匀,造成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使用的导线线径细导致线路损耗较大,用户电能质量差等,严重影响了供电用户的用电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
-
-
杨榆;
付燕青;
孟庆臣;
董桐;
阎帅
- 《CIGREC6中国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暨2017配电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负荷的迅速增长,原有配电网设备的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配电设备大都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线路部分供电半径过大,造成线路末端电压低,低电压用户普遍存在,同时还有配电网架构设计不合理,负荷分布不均匀,造成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使用的导线线径细导致线路损耗较大,用户电能质量差等,严重影响了供电用户的用电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
-
-
杨榆;
付燕青;
孟庆臣;
董桐;
阎帅
- 《CIGREC6中国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暨2017配电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负荷的迅速增长,原有配电网设备的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配电设备大都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线路部分供电半径过大,造成线路末端电压低,低电压用户普遍存在,同时还有配电网架构设计不合理,负荷分布不均匀,造成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使用的导线线径细导致线路损耗较大,用户电能质量差等,严重影响了供电用户的用电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
-
-
杨榆;
付燕青;
孟庆臣;
董桐;
阎帅
- 《CIGREC6中国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暨2017配电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负荷的迅速增长,原有配电网设备的供电能力已不能满足需求.配电设备大都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线路部分供电半径过大,造成线路末端电压低,低电压用户普遍存在,同时还有配电网架构设计不合理,负荷分布不均匀,造成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使用的导线线径细导致线路损耗较大,用户电能质量差等,严重影响了供电用户的用电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