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眩晕
内耳眩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1242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广西中医药、吉林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内耳眩晕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利杰、不公告发明人、何亚等。
内耳眩晕
-研究学者
- 杨利杰
- 不公告发明人
- 何亚
- 刘兆华
- 刘惠云
- 张春礼
- 张良
- 彭仕军
- 方微
- 时丽丽
- 王海珍
- 郭文全
- 陈令浩
- Herd.SJ
- Tusa.RJ
- 丛相兴
- 于仙德
- 何国屏
- 何端军
- 余力生
- 余敏
- 余汇阳
- 倪道凤
- 刘书红
- 刘军
- 刘冰芳
- 刘冰芳1
- 刘强
- 刘新江
- 刘晋华
- 刘晓惠
- 刘智献
- 刘林勇
- 刘树华
- 刘洪钧
- 刘琼艳
- 刘贤芬
- 刘键
- 司广宇
- 吕学泰
- 吕晓娟
- 吕晓娟1
- 吴少颍
- 吴昊
- 吴昌宏
- 周大美
- 周秋萍
- 周维亮
- 周银生
- 唐功香
-
-
杨阳
-
-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60例内耳眩晕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划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针对西药对照组,应用盐酸付氟桂利嗪胶囊,叮嘱患者在每日睡前服用,每次1次,每次10mg。针对中药治疗组,应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复发率与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中药治疗组为93.33%,高于西药对照组的80.00%,复发率上,中药治疗组3.33%,西药对照组20.0%,在不良反应上,中药治疗组的发生率也较低。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内耳眩晕患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疗法,安全系数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内耳眩晕患者群体中使用。
-
-
司广宇
-
-
摘要: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联合碳酸氢钠静注治疗内耳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内耳眩晕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6)与观察组(n=46)。常规组给予碳酸氢钠静注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2d后眩晕程度、听阈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3%(45/46),高于常规组的78.26%(36/46)(P<0.05);治疗12d后观察组眩晕缓解有效率95.65%(44/46),高于常规组的80.43%(37/46)(P<0.05);治疗12d后实验组听阈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联合碳酸氢钠静注治疗内耳眩晕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听力,控制眩晕发作。
-
-
高文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联合地塞米松实施鼓室内注射对内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内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发作期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于鼓膜前下象限缓慢注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眩晕控制疗效、听力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眩晕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听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联合地塞米松实施鼓室内注射治疗内耳眩晕,可明显控制眩晕程度,改善听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
刘强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耳眩晕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02例内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眩晕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x2=9.44,7.82;P<0.01),其他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5.73~10.98,P<0.01).结论 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内耳眩晕,能提高疗效,加快症状改善.
-
-
时丽丽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内耳眩晕患者实施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方法的效果,探讨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临沂市平邑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内耳眩晕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实施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1.54%(P<0.05);治疗组的耳鸣残疾量表评分(TH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评分(BD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方法在内耳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
-
时丽丽
-
-
摘要:
目的 分析对内耳眩晕患者实施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方法的效果,探讨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临沂市平邑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内耳眩晕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实施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1.54%(P<0.05);治疗组的耳鸣残疾量表评分(TH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评分(BD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方法在内耳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
-
-
黄崇师;
李忠博
-
-
摘要:
目的 分析给予内耳眩晕患者应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耳眩晕患者2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接受行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120例患者接受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与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听力的影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17%);观察组患者的控制率(4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控制率(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耳眩晕患者进行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
王文礼
-
-
摘要: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内耳眩晕的疗效观察.方法 现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社区医院治疗内耳眩晕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进行碳酸氢钠静脉注射,实验组进行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听力检测及眩晕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听力检测及眩晕程度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耳眩晕的治疗中,可采取碳酸氢钠静脉注射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
张勇
-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眩晕病临床有效率及复发率。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内耳眩晕患者1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94)、对照组(n=94)。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西结合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复发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眩晕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