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0年内共计6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专利文献121706篇;相关期刊28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现代审计与会计、现代审计等;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相关文献由6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明博、滕大海、于幼军等。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1706篇
占比:99.95%
总计:121767篇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研究学者
- 张明博
- 滕大海
- 于幼军
- 于爱晶
- 任世臣
- 何亮
- 何红锋
- 刘远军
- 卢煜
- 周琳
- 孙开
- 孙德功
- 孟凡利
- 孟玉军
- 尹昌文
- 席鸿康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财经委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联合调研组
- 廖新华
- 张存贵
- 张巍
- 张有国
- 张淑英
- 张迎春
- 成国华
- 朱华成
- 李丹
- 李友志
- 李学军
- 李桂萍
- 李燕
- 杨天芬
- 梁燕君
- 段军让
- 潘海洋
- 王东伟
- 王大磊
- 王德荣
- 王贺广
- 申亮
- 白时旭
- 纪勋海
- 纪晓初
- 罗建农
- 苏海燕
- 苗庆红
- 莫连营
- 葛焕艳
- 许永利
- 赵克礼
-
-
苗庆红
-
-
摘要:
1998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目标后,中国财政制度改革便从之前侧重于财政收入的改革转向强化政府预算管理的改革.自1999年起,中国启动了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评估全部预算过程的一系列预算改革,其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现代预算制度.通过20年的预算改革,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行政控制”为取向的预算系统,未来改革的重点是在完善现有行政预算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绩效预算管理,以及加强人大部门对政府预算进行有效监督的“政治控制”.笔者对中国20年的预算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明确了未来预算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