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安全
人民安全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外交、国际关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0052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前线、人民公安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三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高峰论坛——全国第二届灾疫伦理、法律、社会问题与灾疫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医学哲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人民安全的相关文献由8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跃进、张金海、马振超等。
人民安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0052篇
占比:99.98%
总计:390139篇
人民安全
-研究学者
- 刘跃进
- 张金海
- 马振超
- 李雪婷
- 杨晨
- 栾笑语
- 王啸
- 董慧
- 裴珍珍
- 陈将
- 马志刚
- 代俊宁2
- 任宗明
- 任澎
- 任玉芳
- 何珊
- 余吕春
- 俞正磊
- 刘一渐
- 刘孟楠
- 刘建明
- 刘敏
- 刘黎明
- 史晓东
- 吕红娟
- 周叶中
- 周敏凯
- 夏自军
- 常轶军
- 庞连兴
- 张可心
- 张晓松
- 张璐
- 张磊
- 张菊萍
- 张钧
- 张青磊
- 强勇
- 施姝婷
- 曹志新
- 朱建微
- 朱旭东
- 朱继东
- 李刚
- 杜建伟
- 杜珍媛
- 杜立钧
- 杨华锋
- 杨华锋1
- 杨明伟
-
-
郑伟东
-
-
摘要:
近年来,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具有严重危害性。如何有效开展防范宣传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从维护人民安全的角度出发,高校应将反诈防骗宣传教育纳入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并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始终;公安机关应为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并持续深化警校协作;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维护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
-
-
齐琳
-
-
摘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国力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相适应,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经历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安全与发展同等地位”三个阶段,中国的国家安全理论也相应地根据国家、社会的发展状况,持续地补充和完善,最终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人民性、总体性、非传统性、实践性和动态性等五大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唯物辩证法以及以民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等理论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仍会根据国计民生各领域新问题的出现而持续补充,其内涵和外延也必将继续发展、深化和完善。
-
-
刘跃进;
王啸;
陈将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首次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旗帜鲜明的人民性、统筹全局的总体性、兼收并蓄的兼容性、思维方式的非传统性、指导现实的实践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等六个基本特征.
-
-
董慧
-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的宗旨是人民安全,根本是政治安全,同时它也是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辩证统一.将其放入哲学视野中进行更深入的探析,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层面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功能与意义,对于建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以及探索并拓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
-
-
刘跃进;
王啸;
陈将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首次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旗帜鲜明的人民性、统筹全局的总体性、兼收并蓄的兼容性、思维方式的非传统性、指导现实的实践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等六个基本特征.
-
-
董慧
-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的宗旨是人民安全,根本是政治安全,同时它也是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辩证统一。将其放入哲学视野中进行更深入的探析,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层面讨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功能与意义,对于建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以及探索并拓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
-
吕红娟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风险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确立了风险治理的根本宗旨、领导力量、基本理念、制度建设等核心要义,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风险治理的规律性认识,为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对于全球风险治理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
周叶中;
任澎
-
-
摘要:
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环节。中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最主要的特色有三点:一是把坚持党对国家安全法治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具体体现在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体制和国家安全立法、执法、司法、法治监督等方面;二是把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作为价值本位,深入贯彻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三是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并将其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
-
张金海;
朱旭东;
郑义
-
-
摘要:
[目的/意义]对CNKI平台上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为我国总体国家安全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分类梳理的方法,对我国国家安全治理的基础理论、网络安全治理、食药环安全治理、政治安全维护、社会问题治理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国家安全治理研究刚刚起步,理论体系还未形成,研究中存在跨学科研究较弱、网络安全治理不够全面、食药环安全治理缺乏具体措施、政治安全维护针对性不强、社会问题治理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故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推进国家安全治理分支学科建设、持续增强传统国家安全维护研究、强化新兴非传统国家安全治理研究、协同推进城市乡村公共安全治理研究、注重人民安全维护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总体国家安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