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葵

食葵

食葵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工程、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152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兵团工运、农民致富之友、新疆农垦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垦农机化分会年会暨农垦农机化学术研讨会等;食葵的相关文献由456位作者贡献,包括韩长杰、张静、魏良民等。

食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1.2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152 占比:98.70%

总计:13325篇

食葵—发文趋势图

食葵

-研究学者

  • 韩长杰
  • 张静
  • 魏良民
  • 朱兴亮
  • 柳延涛
  • 王贺亚
  • 罗静静
  • 雷伟
  • 李玉义
  • 杨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斌; 孙晓晓; 刘洋; 牛国梁; 王士国; 董云成
    • 摘要: 食葵机械化收获是食葵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我国食葵机械化收获程度不高。文中分别从自走式、牵引式、互换割台式和背负式食葵收获机角度,阐述了国内外食葵机械收获的研究现状,结合食葵机械收获的发展和推广,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食葵机械收获的通用性和智能化程度提高的措施,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为食葵机械收获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崔光旭; 朱文东; 李二珍; 苗俊侠; 李建忠; 李伟; 李晓彬; 万书勤
    • 摘要: 【目的】明确河套灌区盐碱地咸水滴灌条件下适宜的食葵播种深度和造墒水盐调控初次灌水量等关键参数,提出与盐碱地咸水滴灌相适应的食葵种植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的方式,布置了4个播种深度(2、4、6cm和8 cm)和3个造墒水盐调控初次灌水量(21、28 mm和35 mm),分析了以上农艺种植措施对食葵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1)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最终出苗率先增加后降低,播种深度在4 cm时最终出苗率最高,达到93%;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渐减小,地下部分生物量逐渐增大。(2)当播种深度为4 cm时,造墒初次灌水量为28 mm和35 mm条件下的最终出苗率相近。随着灌溉水量增加,根系周围土体脱盐效果逐渐提升,21、28 mm和35 mm灌水量0~10 cm土层土壤平均脱盐率分别达到了37.5%、54%和62%。【结论】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匮乏的重度盐碱地区,食葵种植可以采用播种深度为4 cm,初次灌水量为28 mm的种植模式,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保证食葵的较高出苗率。
    • 石必显; 陶建飞; 麦提图尔荪·萨迪克; 谢会红; 阿卜力米提·艾尔肯; 程平山
    • 摘要: 新疆和田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可实现作物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冬小麦收获后复播食葵,病虫草害少、种植效益高,对当地农民增收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根据试验示范结果,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和田地区麦后复播食葵高产栽培技术,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 惠施佳; 张金霞
    • 摘要: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结合灌水定额在食葵种植中的增产机制,以无覆盖(N)种植为对照,设置地膜覆盖(S)、秸秆覆盖(F)和碎麦秸垫式膜覆盖(SF)共3种覆盖方式,结合900 m^(3)·hm^(-2)(H)和750 m^(3)·hm^(-2)(M)2个灌水定额,对食葵农田土壤水热、养分及产量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均较无覆盖种植增加土壤贮水量,其中当灌水定额为900 m^(3)·hm^(-2)时,SF和F显著增加23.89%和12.37%、S增加了6.50%;当灌水定额为750 m^(3)·hm^(-2)时,SF、F、S分别显著增加20.64%、8.23%、6.96%。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其中当灌水定额为900 m^(3)·hm^(-2)时,SF和F较N提高2.82%~7.43%,S较N降低4.3%;当灌水定额为750 m^(3)·hm^(-2)时,SF和F均高于N,增幅为1.40%~6.87%。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SF处理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较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6.7%、15.2%、12.8%和16.5%,F和S处理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较N处理分别提高6.3%~6.8%、4.7%~7.8%和8.6%~8.8%。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可提高食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SFH、SH、FH、SFM、FM处理分别较N处理增产25.9%、6.7%、10.4%、18.2%、15.2%,SM降低了3.1%,SF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3%。综上所述,SFM处理在改善食葵土壤水热、增加土壤养分、提高食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故SFM种植模式是适宜于河西绿洲食葵种植的农业生产技术。
    • 韩长杰; 刁宏伟; 朱兴亮; 黄小娜; 王帅; 宋东良
    • 摘要: 针对食葵脱粒作业缺少专用机械装备、籽粒破损率高等问题,该研究基于人工击打脱粒原理,设计了一种食葵脱粒装置,脱粒时食葵盘面朝下模拟翻盘动作,锤杆被脱粒弹簧向上推动完成击打脱粒作业,借助输送带差速设计完成转盘作业。首先根据食葵盘及籽粒的物理特性,对脱粒部分及输送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和优化;再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未脱净率、破损率的关键因素。并试制了食葵脱粒装置试验台,以击打频率、脱粒通道间隙、弹簧压缩量为试验因素,以未脱净率、破损率为试验指标开展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优工作参数组合。结果表明:脱粒过程中,影响食葵盘未脱净率、籽粒破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击打频率、脱粒通道间隙、弹簧压缩量,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击打频率44次/min、脱粒通道间隙78 mm、弹簧压缩量25 mm,在较优参数组合下进行重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食葵未脱净率、籽粒破损率分别为8.12%、0.65%。研究结果可为食葵机械脱粒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 柳延涛; 单维东; 邓庭和; 段维
    • 摘要: 食葵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些年生产中食葵水肥投入量不断加大,造成水肥资源浪费和利用率降低,出现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生产中急需弄清食葵需肥规律以及最优施肥技术。本文对食葵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进行研究,从食葵需肥规律、施肥原则、食葵水肥一体化方案、施肥误区和注意事项系统分析,提出新疆食葵水肥一体化灌水量和施肥量技术方案,节本增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改善食葵的品质与产量。
    • 郭彦克; 韩长杰; 李光新; 徐阳; 杜许怀
    • 摘要: 为提高新疆地区食葵收获机械化水平,针对插盘晾晒、分段收获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模仿人工收获工作原理设计一款柔性带式食葵取盘收获机,该机主要部件为模拟人工双手取盘的柔性带式取盘装置和模拟人工敲击葵盘的脱粒装置。根据葵盘的物理特性和取盘的运动过程分析,确定取盘装置中输送带带宽为130 mm、葵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11.7°、脱粒辊直径为80 mm、脱粒辊间的间距为170 mm。依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机具行进速度、脱粒辊转速及脱粒辊转差率为试验因素,籽粒损失率为试验指标,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损失率显著顺序依次为脱粒辊转速、机具行进速度、脱粒辊转差率,最优组合为机具行进速度0.32 m/s、脱粒辊转速400 r/min及脱粒辊转差率0.16,该参数组合下食葵籽粒损失率为2.97%,所设计的机具基本达到低损收获的设计要求,为插盘式食葵机械收获技术提供参考。
    • 罗静静; 王贺亚; 艾海峰; 李怀胜
    • 摘要: [目的]探究塔额垦区食用向日葵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找到提高产量潜力的主要性状因子。[方法]对16个食用向日葵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相关性、正态性检验、回归系数、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就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单盘籽粒数与产量关系不论在相关系数还是直接通径系数都较大,其次是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发现,食葵产量构成因素95%置信区间为:盘径19.76~21.11 cm,单盘籽粒704.74~808.14粒,千粒重214.81~233.09 g,结实率82.40%~85.4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7468.284557+4.875448x_(1)+15.615314x_(2)+46.378728x_(3)。x_(1)、x_(2)、x_(3)与y的偏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通径分析显示,直接通径系数的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盘籽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表明食葵高产育种或栽培必须着重于单盘籽粒数的提高,同时兼顾千粒重和结实率易获得高产。[结论]在保证千粒重的基础上,主攻单盘籽粒数和花盘直径,协调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本地区食用向日葵产量的潜力。
    • 丁志梅; 戴爱梅
    • 摘要: 食葵是市场上销售的零食佳品,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食葵在博州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本文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时播种、中耕化控、水肥管理、放蜂授粉、病虫害绿色防控、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博州食葵膜下滴灌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指导食葵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 王贺亚; 王斌; 艾海峰; 李怀胜; 罗静静
    • 摘要: 通过开展食葵引种试验,对6个食葵新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筛选出适合塔额垦区种植的优良食葵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食葵品种中同庆5号和同辉32较对照增产,其折合单产分别为282.00 kg/667 m2和256.36 kg/667 m2,较对照分别增产12.80%和2.53%,这2个品种在本地表现适应性强,植株生长整齐,籽粒品质较佳,经济性状良好,适宜在本地区示范种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