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项英

项英

项英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史、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党史文汇、党史文苑(纪实版)、党史纵横等; 项英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居成、王辅一、童志强等。

项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 占比:100.00%

总计:326篇

项英—发文趋势图

项英

-研究学者

  • 胡居成
  • 王辅一
  • 童志强
  • 晓农
  • 李良明
  • 刘喜发
  • 李百齐
  • 郑学富
  • 项苏云(口述)
  • 丁星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毅; 董国强
    • 摘要: 皖南事变自爆发以来,长期受学界关注,但相关著述因缺乏对档案文献的考辨,造成论述的诸多错讹。通过对七份文电日期的考证,表明就皖南新四军转移问题而言,在事变前的较长时间里,项英与中共中央的分歧更多体现在转移路线与时机上。项英更倾向于“东移苏南”,而中共中央倾向于“北移皖东”,但双方亦因外部情势影响而作出调适,并不存在根本对立。因对时局判断的乐观,项英等人在1940年10月中旬转而倾向固守皖南,对中央指示贯彻不力,但当11月初延安决定放弃皖南、坚持北移后,项英等人亦随之作出调整。
    • 张维达
    • 摘要: 中共六大召开前,项英对中国革命性质、革命形势、党的错误与目前任务等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并对六大筹备做了许多工作。在中共六大上,项英主要参与政治、组织、职工运动问题讨论,就国内阶级形势、党群关系、党在组织上的缺点、目前党的中心工作、设立工厂委员会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项英不仅参与起草六大的《职工运动决议案》和《政治议决案》,还领衔提案,为六大路线在国内得以迅速宣传与贯彻作出了重要贡献。六大结束后,项英进入党内领导层,在回国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积极宣传六大精神,推动了中国工运发展。
    • 蔡长雁
    • 摘要: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召开。为安全起见,中共中央在广州东山住宅区租赁一幢房子作为会场。房子为灰白色砖瓦结构,分上、下两层,室内宽敞,远离市中心,周围一片翠绿树林,地方隐蔽。中央委员和各位代表都住在这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住在附近。中共三大很特别,也很关键。大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正式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进行和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策略上的重要准备。
    • 程毅
    • 摘要: 皖南新四军转移问题,与苏皖地区的局势发展密切相关。项英曾两度尝试东移苏南,但为了维护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大局,且苏南局势发生变化,东移方案被迫搁置。此后,因皖东新四军无法收复无为,划界谈判前后国共博弈激烈,加之苏北局势复杂动荡,皖南新四军在转移问题上屡有反复,并最终遭遇挫折。透视此中的多方互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中共平衡整体与局部利益的艰难、新四军内在多元格局造成的战略协同问题,以及国共关系在微妙平衡下的多重走向。
    • 郑学富
    • 摘要: 今年是皖南事变发生80周年。当年第一个将皖南事变真相“公布”到海外的外国记者是埃德加•斯诺。1941年1月4日,院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 庄春贤
    • 摘要: 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央苏区浴血坚持的一段峥嵘岁月,"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的辉煌昭亮"。1935年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项英、陈毅到达以信丰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游击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项英、陈毅和红军游击队依靠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与敌人展开了传奇般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中国人民"一个极其宝贵的胜利",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凯歌。红军游击队用忠诚、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风采.
    • 肖自立
    • 摘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撤离赣南进行战略转移,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项英、陈毅委派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局中央苦力运输工会委员长的王中仁(原名王贤选)和数位党员,负责安置几位中央领导同志的家属、处理笨重物资、架设浮桥等工作。王中仁是赣县水西人,熟悉赣南情况。10月8日,项英和陈毅找王中仁谈话。项英说:"我们已和有关同志研究,决定派贺怡(毛泽东三弟毛泽覃之妻、贺子珍胞妹)到赣县去,那里是半红半白的区域,适于长期隐蔽。
    • 本刊编辑部(整理)
    • 摘要: 1898年,项英出生于湖北江夏一个贫苦职员家庭,七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与妹妹靠母亲纺织刺绣抚养长大。项英15岁考入武昌模范大工厂当学徒,三年满师后仍在该厂做工,以成品计件得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尽管该厂规定星期日休假,但“休假就没有工资”,所以项英和其他工人一样,不敢争取休假,相反还要加班赚取工资,养活自己和家人。
    • 丁星
    • 摘要: (上接第11期)五1941年1月4日晚上,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共7000余人离开皖南泾县的云岭等处驻地,根据国民党当局的命令和中共中央同意作出的让步,开始北移。1月7日拂晓,行至泾县茂林附近,遭到国民党军九个师一个旅9万余人的包围阻击。经过7昼夜的英勇自卫、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于13日晚不得不撤出阵地,分散突围。在这次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悍然发动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2000余人伤亡,4000余人被俘。只有约2000人分批分路突出重围。
    • 王平; 杨媛媛
    • 摘要: 中共早期工人运动领袖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项英参加了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武汉创办的工人夜校,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决定把发展工人运动作为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两个月后,时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的包惠僧返冋武汉,组建武汉工会组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